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07 年度精品年度精品课课程申程申报报表表课程名称 化 学 工 艺 学 课程类型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 实践(实训)课 所属专业名称(专业课程填写)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 课程负责人 时 维 振 所属系(部) 化 工 环 境 系 推荐系(部) 化 工 环 境 系 (章)申报日期 2007.9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制二○○七年十月2填填 写写 要要 求求、、以 word 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 1~4 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31. 课课程程负责负责人情况人情况姓 名时维振性别男出生年月1953.11最终学历本 科专业技 术职务教 授电 话0413-6865598学 位学 士职业资 格证书高 级E-mailswz598@所在系(部)化工环境系教学与技术专长裂解结焦抑制剂的研究1-1基本 信息1982 年 1 月毕业于山东大学有机合成专业,曾任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有机化学教研室 主任,有机化工教研室主任,石油化工系主任,石油化工学院副院长,现任高等职业技术 学院党委书记,第一副院长。
从事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行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及时吸收国内外本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教学内 容的更新,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1-2教学 情况近年主讲的课程:有机化工工艺学、石油化工概论、化学工艺学、化学工艺学概论、 化工工艺设计、乙烯生产工艺、高分子合成工艺学、化工工艺新技术、化工仿真技术、专 业英语等主持建立了现代化的化工仿真实习基地科研方向:裂解结焦规律及新型结 焦抑制剂等石油化工新产品开发研究在开发磷类新型结焦抑制剂用于抑制石脑油裂 解结焦,提高烯烃收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表的有关论文被 SCI、EI、CA 收录 主持并完成省级科研攻关课题及横向课题多项,参加世界银行贷款教改项目及教育部 科研项目曾获抚顺市优秀教师、抚顺市教育系统先进个人、抚顺市优秀青年耕耘者;辽 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先 进个人、科技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教学一等奖、优秀授课质量奖、首届十大教学名师之 一、优秀研究生导师发表的部分有代表性的论著如下: 1. 新型结焦抑制剂 PC-Ⅱ抑焦性能及其模型,石油化工 2002.1 2.“The Study of Producing SBS Modified Asphalt by using Liaoshu High Viscous Crude Oil”,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1.10,EI 收录3.“Gas permeation properties of copolyetheride based on 1, 4-bis(3, 4-dicarboxyphenoxy) benzene dianhydrile”,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2002.2, SCI、EI 收录 4. “IE 催化剂抑制结焦性能综合评价”,石油化工,2002.1 5. “Ce-MCM-41 的合成与表征及催化性能”,精细石油化工,2002.1 6. 《有机化工工艺学》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8 7. “化工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中注重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辽宁教育研究,2002.341-3技术 服务在发表论文和完成科研任务方面成绩突出,个人业绩点 2001 和 2002 年均排在全 校前 50 名。
发表的部分有代表性的论著如下: 1. 新型结焦抑制剂 PC-Ⅱ抑焦性能及其模型,石油化工 2002.1 2.“The Study of Producing SBS Modified Asphalt by using Liaoshu High Viscous Crude Oil”,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1.10,EI 收录3.“Gas permeation properties of copolyetheride based on 1, 4-bis(3, 4-dicarboxyphenoxy) benzene dianhydrile”,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2002.2, SCI、EI 收录 4. “IE 催化剂抑制结焦性能综合评价”,石油化工,2002.1 5. “Ce-MCM-41 的合成与表征及催化性能”,精细石油化工,2002.1 6. 《有机化工工艺学》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8 7. “化工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中注重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 辽宁教育研究,2002.3 曾获抚顺市优秀教师、抚顺市教育系统先进个人、抚顺市优秀青年耕耘者;辽宁省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先进个 人、科技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教学一等奖、优秀授课质量奖、首届十大教学名师之一、优 秀研究生导师。
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实训)课 课程负责人:参与本门课程设计的本校专任教师中的主要主持人52. 主主讲讲教教师师情况情况⑴⑴姓 名时维振性别男出生年月1953.11最终学历本 科专业技 术职务教 授电 话0413-6865598学 位学 士职业资 格证书高 级E-mailSwz598@所在系(部)化工环境系教学与技术专长裂解结焦抑制剂的研究2⑴⑴-1基本 信息1982 年 1 月毕业于山东大学有机合成专业,曾任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有机化学教研室 主任,有机化工教研室主任,石油化工系主任,石油化工学院副院长,现任高等职业技术 学院党委书记,第一副院长从事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行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及时吸收国内外本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教学内 容的更新,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2⑴⑴-2教学 情况近年主讲的课程:有机化工工艺学、石油化工概论、化学工艺学、化学工艺学概论、 化工工艺设计、乙烯生产工艺、高分子合成工艺学、化工工艺新技术、化工仿真技术、专 业英语等主持建立了现代化的化工仿真实习基地在开发磷类新型结焦抑制剂用于抑 制石脑油裂解结焦,提高烯烃收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发表的有关论文被 SCI、EI、CA 收录 曾获抚顺市优秀教师、抚顺市教育系统先进个人、抚顺市优秀青年耕耘者;辽宁省高 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先进个人、 科技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教学一等奖、优秀授课质量奖、首届十大教学名师之一、优秀研 究生导师2⑴⑴-3技术 服务发表的部分有代表性的论著如下: 1. 新型结焦抑制剂 PC-Ⅱ抑焦性能及其模型,石油化工 2002.1 2.“The Study of Producing SBS Modified Asphalt by using Liaoshu High Viscous Crude Oil”,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1.10,EI 收录3.“Gas permeation properties of copolyetheride based on 1, 4-bis(3, 4-dicarboxyphenoxy) benzene dianhydrile”,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2002.2, SCI、EI 收录 4. “IE 催化剂抑制结焦性能综合评价”,石油化工,2002.1 5. “Ce-MCM-41 的合成与表征及催化性能”,精细石油化工,2002.1 6. 《有机化工工艺学》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8 7. “化工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中注重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 辽宁教育研究,2002.3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实训)课62. 主主讲讲教教师师情况情况⑵⑵姓 名王 强性别男出生年月1979.1最终学历研究生专业技 术职务助 教电 话0413-7326926学 位硕 士职业资 格证书初 级E-mailblackfoxer1979@所在系(部)化工环境系教学与技术专长输油管线防腐剂研发2⑵⑵-1基本 信息简单工作经历: 2006 年 7 月毕业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艺专业,毕业后任教于 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环境系,现任化工教研室主任。
自任教以来,主讲理论课程《化学工 艺学》、 《化工专业英语》、 《化工设计》等;实践教学: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化学实验,化工 原理课程设计,化工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积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吸收国内外本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 的应用2⑵⑵-2教学 情况讲授的主要理论课程:《化学工艺学》理论课(含实践)(两届学生约 230 人)、 《化工 专业英语》理论课(不含实践)(一届学生约 150 人)、 《化工设计》理论课(不含实践)(一 届学生约 150 人)等;实践教学方面:认识实习(三届学生约 380 人),生产实习(三届学 生约 380 人),化学实验(两届学生 300 人),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两届学生约 300 人), 化工专业课程设计(两届学生约 300 人),毕业设计(一届学生 16 人)积极致力于科学 研究,发表相关文章: 《植酸盐对 16 锰钢缓蚀性能的研究》发表于《材料保护》2007 年第 1 期; 《输油管道缓蚀剂性能的评价》发表于《油气储运》2007 年第 11 期; 《植酸对 16 锰钢缓蚀性能的研究》发表于《化工文摘》2006 年第 1 期; 《裂解技术发展近况》已发表于《江苏化工》2005 年第 4 期; 《乙烯裂解结焦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发表于《广州化工》; 《邻苯二甲酸酐一缩二乙二醇酯的合成》发表于《工业催化》; 《乳酸常压聚合研究》发表于《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⑵⑵-3技术 服务科研方向:裂解结焦规律及新型结焦抑制剂等石油化工新产品开发研究;输油管线 防腐剂的开发与研究在开发植酸及其盐类新型输油管线防腐剂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 展有关论文被多家国内中文核心期刊收录: 《植酸盐对 16 锰钢缓蚀性能的研究》发表于《材料保护》2007 年第 1 期; 《输油管道缓蚀剂性能的评价》发表于《油气储运》2007 年第 11 期; 《邻苯二甲酸酐一缩二乙二醇酯的合成》发表于《工业催化》; 《乳酸常压聚合研究》发表于《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实训)课72. 主主讲讲教教师师情况情况⑶⑶姓 名王春蓉性别女出生年月1974.04.22最终学历研究生专业技 术职务讲师电 话0413-8744024学 位硕士职业资 格证书中级E-mailWcr@所在系(部)化工环保教学与技术专长化学工艺2⑶⑶-1基本 信息 简单工作经历: 1994.9-1998.7 月毕业于鞍山钢铁学院化学工艺专业;1998.7-2002.9 月在抚顺新 抚钢工作从事管理工作;2002.9-2005.3 月在鞍山科技大学攻读研士学位;2005.4 至今 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从事教学工作:化学工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