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纳税人财务报表校验关系2005版财务报表2005利润表利润表项目行次本月数本年累计数 一、主营业务收入1 减:主营业务成本4 ____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5 二、主营业务利润(1-4-5)10 加:其他业务利润11 减:营业费用14 管理费用15 财务费用16 三、营业利润(10+11-14-15-16)18 _____加:投资收益19 补贴收入22 营业外收入23 减:营业外支出25 四、利润总额(18+19+22+23-25)27 减:所得税28 净利润(27-28)30 项目本年累计数上年实际数 1.出售、处置部门或被投资单位所得收益002.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003.会计政策变更增加(或减少)利润总额004、会计估计变更增加(或减少)利润总额005、债务重组损失006、其他001、05利润表基本逻辑关系(填表强制关系):(1) 10行=1-4-5(2) 18行=10+11-14-15-16(3) 27行=18+19+22+23-25(4) 30行=27-282、05利润表当期表内关系:(1)、基本原理:第1行 主营业务收入 本期数≤累计数第4行 主营业务成本 本期数≤累计数第5行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本期数≤累计数第14行 营业费用 本期数≤累计数第15行 管理费用 本期数≤累计数第23行 营业外收入 本期数≤累计数第25行 营业外支出 本期数≤累计数(2)、核实要点:纳税人是否发生销售退回、销售折让等特殊情况,造成本期数>累计数。
3、05利润表各期报表之间勾稽关系(1)、基本原理:当期报表不是本会计年度内第一期报表时,当期报表“本年累计”≥本年度以前各期“本年累计”的项目是:第1行 主营业务收入第4行 主营业务成本第5行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第15行 管理费用第23行 营业外收入第25行 营业外支出当期报表是本会计年度内第一期的报表时,不做以上校验2)、核实要点:纳税人是否发生销售退回、销售折让等特殊情况,造成当期报表“本年累计”<前期“本年累计”4、05利润表与申报表勾稽关系:(1)、基本原理:当期报表:《2003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一般纳税人)》主表第二列(一般货物及劳务-本年累计)和第四列(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本年累计)的第1行“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第5行“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第7行“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第8行“免税货物销售额”的累加和,应该小于等于当期2005利润表第1行的“主营业务收入”本年累计数2)、核实要点:是否存在会计与税法差异,如收入确认时间不同、视同销售等原因导致的财务报表与申报表勾稽关系不符;纳税人是否存在通过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应税收入、免税收入、适用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收入的情况等。
2005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资产行次年初数期末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行次年初数期末数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货币资金1 短期借款68 短期投资2 应付票据69 应收票据3 应付帐款70 应收股利4 预收帐款71 应收利息5 应付工资72 应收帐款6 应付福利费73 其他应收款7 应付股利74 预付帐款8 应交税金75 应收补贴款9 其他应交款80 存货10 其他应付款81 待摊费用11 预提费用82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21 预计负债83 其他流动资产24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86 流动资产合计31 其他流动负债90 长期投资: 长期期权投资32 流动负债合计100 长期债权投资34 长期负债: 长期投资合计38 长期借款101 固定资产: 应付债券102 固定资产原价39 长期应付款103 减:累计折旧40 专项应付款106 固定资产净值41 其他长期负债108 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2 长期负债合计110 固定资产净额43 递延税项: 工程物资44 递延税款贷项111 在建工程45 负债合计114 固定资产清理46 固定资产合计50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 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 实收资本(或股本):115 无形资产51 减:已归还投资116 长期待摊费用52 实收资本(或股本)净额117 其它长期资产53 资本公积11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合计60 盈余公积119 其中:法定公益金120 递延税项: 未分配利润121 递延税款借项61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合计122 资产总计67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总计135 5、05资产负债表基本逻辑关系(填表强制关系):(1) 31行=1+2+3+4+5+6+7+8+9+10+11+21+24(2) 38行=32+34(3) 41行=39-40(4) 43行=41-42(5) 50行=43+44+45+46(6) 60行=51+52+53(7) 67行=31+38+50+60+61(8) 100行=68+69+70+71+72+73+74+75+80+81+82+83+86+90(9) 110行=101+102+103+106+108(10) 114行=100+110+111(11) 117行=115-116(12) 122行=117+118+119+121(13) 135行=114+122(14) 67行=135行6、05资产负债表当期表内关系:(1)、基本原理:第67行、第135行任何栏目等于0,属于异常。
2)、核实要点:纳税人报送的报表是否存在只填写期末数而不填写年初数等情况7、05资产负债表各期报表之间勾稽关系(1)基本原理:当期报表不是本会计年度内第一期的报表时,资产负债表的各栏目 “年初数”,应该等于本年度以前各期资产负债表“年初数”当期报表是本会计年度内第一期的报表时,不做以上校验2)核实要点:纳税人是否对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采用了追溯调整和追溯重述法2007版财务报表2007利润表利润表项目行次本期金额上期金额一、营业收入1 减:营业成本2 营业税金及附加3 销售费用4 管理费用5 财务费用6 资产减值损失7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8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9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10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11 加:营业外收入12 减:营业外支出13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14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15 减:所得税费用16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17 五、每股收益:18 (一)基本每股收益19 (二)稀释每股收益20 8、07利润表基本逻辑关系(填表强制关系)(1) 11行=1-2-3-4-5-6-7+8+9(2) 14行≤13行(3) 15行=11+12-13(4) 17行=15-169、07利润表“本期金额”与上期报表勾稽关系(1)、基本原理:当期报表不是本会计年度内第一期报表时,当期报表“本期金额”≥本年度以前各期“本期金额”的项目是:第1行 营业收入第2行 营业成本第3行 营业税金及附加第5行 管理费用第12行 营业外收入第13行 营业外支出(2)核实要点:纳税人是否发生销售退回、销售折让等特殊情况,造成当期报表 “本期金额”<前期报表“本期金额”。
当期报表是本会计年度内第一期的报表时,不做以上校验10、07利润表“上期金额”与上期报表勾稽关系(1)基本原理:当期报表不是本会计年度内第一期报表时,当期报表“上期金额”≥本年度以前各期报表“上期金额”的项目是: 第1行 营业收入第2行 营业成本第3行 营业税金及附加第5行 管理费用第12行 营业外收入第13行 营业外支出当期报表是本会计年度内第一期的报表时,不做以上校验2)核实要点:纳税人上年同期是否发生销售退回、销售折让等特殊情况,造成当期报表 “上期金额”<前期报表“上期金额”11、07利润表与申报表勾稽关系(1)基本原理:当期报表中:《2003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一般纳税人)》主表第二列(一般货物及劳务-本年累计)和第四列(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本年累计)的第1行“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第5行“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第7行“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第8行“免税货物销售额”的累加和,应该小于等于2007利润表第1行的“营业收入”2)核实要点:是否存在会计与税法差异,如收入确认时间不同、视同销售等原因导致的财务报表与申报表勾稽关系不符。
2007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资产行次期末余额年初余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行次期末余额年初余额流动资产:100流动负债:3400货币资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