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学生指导概述 马 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上海200062)Reference:日本中学生指导形成于战后时期,此后一直是日本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认真分析促成日本学生指导的流派,概述学生指导的目的、内容及操作模式,并观察日本中学生指导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能对日本中学生指导有一鸟瞰式了解,并为我国即将兴起的学生指导有所借鉴Keys:日本;学生指导;概述C625:A:1674 - 5884( 2011) 01 - 0012 - 04一 日本学生指导的流派及概念界定日本目前的学生指导,传统上叫“生活指导”,既指帮助儿童良好适应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乃至在教育和游戏方面的课外指导,也包括训育、、行为管束等日本的学生指导大致有三个流派:①继承生活写作运动流派的日本式生活指导;②继承美国学习运动流派的生活指导;③继承苏联集团主义教育流派的生活指导日本的学生指导源起于本世纪二十年代的“生活作文教育运动”该运动要求教师开拓作为作文表达之基础的儿童生活,培养儿童对事务的感触、观点和见解,从而释放其情趣,激发起理想并使之集体化它以生活作为媒介,发展班级成员人际关系,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的生活方式得到改善和提高。
此外,日本的学生指导也深受美国学习运动的影响1946年,美国教育使节团访日,以美国的理论和技术为模式指导日本中小学开展学生指导美国式的学生指导力致使每一个儿童理解自身的能力与兴趣,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与独特性,促使其人格的和谐发展,最后形成儿童自我指导的能力其特点在于重视个别生活的指导,即通过集体的形式展开的指导也指向个人的实现日本在借鉴美国学生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又融入具有本国特色的“和魂洋才”传统思想,并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形成了自己的学生指导模式再者,苏联集体主义教育的思想也是日本学生指导中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渊源但实际上,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理论在日本的“班级经营”中只是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并未将其理论真正应用到实践中而真正发挥影响力并得到广泛推广的理论是美国勒温(K.Lewin)所倡导的“集团力学”这种集体式教育模式主要通过正常者的“集团的发展过程”及其集团内部的相互作用,把“个人成长”作为研究课题,根据集团目标的集中点分为“完成课题为志向的集团”和“以个人成长为志向的集团”也就是说,把班级视为基层集体,要求集体内部构成核心,并形成舆论,以使学生在参加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社会性的性格,其典型的方式是通过集体的活动形成以班、组为单位的集体,进而运用集体的力量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关于“学生指导”的概念界定,文省部出版的《学生指导手册》是这样定义的:“学生指导是基于人类尊严的认识,把每一个学生视为目的本身也就是,帮助拥有各自内在价值的个人实现自我的过程,旨在促进人性的最佳发展具体地说,它的涵义是:(1)立足于个别化且发展性的教育;(2)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价值,谋求个性发展,提高社会素质;(3)展开具体的实践性的学生活动;(4)面向全体学生;(5)囊括所有教育活动的综合性活动概括起来说,“学生指导”是提供学生“自我决定”的场所,“赋予学生自我存在感”的场所;在师生之间“培育共鸣关系”的场所所有这些,都是提高学校生活、形成学习指导所不可缺少的要件前面提到过,日本目前的学生指导,传统上叫生活指导,其实“学生指导”与“生活指导”并没有本质差别在文部省的《学生指导手段》(1965)中就早有说明,“生活指导”的术语类似于“学生指导”,两者在内容上相当近似不过“生活指导”这个术语在翻译时时常引起歧义,故用“学生指导”代之日本的学生指导是以社会为本位的“关于生活方式指导”二 日本学生指导的概况日本为什么要开展实施学生指导呢?学生指导的目的说到底就是期待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使之全面地实现人格。
但是,一般学校教育是以“学习指导”为主的,且其方法单调划一只靠这种教育,是达不到使每一个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的目的的学生指导就是为纠正和克服这种局限而出现的指导之于教育,犹如催化剂,触媒剂或调滑剂,其主旨在增加教育的效能除此之外,战后日本社会飞速发展,日趋复杂,社区和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职能被大大削弱了,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愈来愈突出,学生不良行为和心理疾病呈上升趋势因此,全国上下在学校中实施学生指导就显得尤为必要1.学生指导的目的美国学者琼斯认为,若把教育看作一种个人自我改变的历程,则指导不存在;若认为教育是教学,则帮助学生选择目的或方法的教学才是指导;若教育是引导个人有效参与社会活动并满足其需要的有意识的努力,则重视个人的地位与功能,并帮助个人抉择时,指导才存在日本学生指导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拥有丰富的个性和社会资质,积极应对学生个体不同发展阶段中各式各样的“发展任务”,帮助学生顺利克服每个“发展任务”中所会遇到的困境如前文所述,战后日本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负面影响:缺乏自信及自制力;以强凌弱、拒绝上学、青少年自杀等现象及不良行为向低年龄趋势成为了重大社会问题如果学生指导成效显著,则会减少学生陷入各种问题行为的可能性,起到“防患于未然”的功能。
值得说明的是,这里针对的对象不是仅指“问题学生”,而是包括全体学生学生指导目的之二在于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使学生能自主参与实践活动,并在其中获得自我实现文省部编著的《学生指导手册》就明确指出学生是基于人尊严的认识,要把每一个学生视为目的本身,帮助拥有各自内在价值的个人实现自我,促进人性的最佳发展学生指导不是包办代替解决学生问题,而是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指导活动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养成必要的能力和态度,为他们将来的自我实现奠定基础2.学生指导的内容日本的学生指导包括各个方面长期以来,日本的学生指导一直是日本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日本经济、社会以及教育等不断发展,日本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中的学生指导也随之发生改变,其范围已扩展到和日本学生成长发展一切相关领域中,学生指导的内容也大大拓展根据日本琦玉县十文字学园女子大学江川玟成教授的观点,日本的学生指导一般可以分为六个方面:学业指导;进路指导;个人的适应指导;社会性指导;余暇指导;健康安全指导其中最主要的是学习指导①1)学习指导学业指导是指以指导学生有效完成学校教学计划中的课业或学业为目标的一种指导其具体内容包括:新生入学教育;指导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学分、课程以及俱乐部等;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②进行诊断和指导,同时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形成和改进学习方法并最终形成稳固的学习态度。
1976年日本文部省课程审议咨询发表的总结中指出,学习指导应该:①培养富有人性的儿童、学生;②使其渡过充裕而丰实的学校生活;③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按照学生的个性和能力进行教育此外还强调针对动辄偏于片面地传授知识,疏忽协调发展这一倾向,有一种试图培养独立思考和正确判断能力在战后的六十多年中,日本的学习指导一直倾向于学习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教育”、“个性教育”从20世纪70年始行的“宽松教育”、80年代“宽松教育”总方针的继续贯彻,到1998年文省部公布《学习指导要领》继续号称要创造“宽松教育”的大环境,这些政策无不体现日本当政希望教育更多强调发展学生个性,避免学生成为传统教育中死学知识的奴隶然后这却使日本学校教育陷入了学力下降的困境曾任文化厅长官的已故河合辈熊先生在2000年教育改革国民会议上说“这个时期的教育现场产生了‘宽松教育’名义下的“解怠教育’”棍田叡一教授指出,究其原因,“与其说是《学习指导要领》规定的教学课时的削减和教学内容的过度删削,不如说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方式的轻浮化合表层化在全国范围的蔓延于是,为了改变这种困境,日本文省部于2001年、2003年不断修订《学习指导要领》,最近的一次修订是2008年,这是日本近30年来最大的一次改革,此次改革凸显的教育方向是,指向每一个儿童的“扎实的学力”,并培养以此为基础的“生存能力”,学校应当成为负责任地培养每一个儿童拥有这种综合学力的场域。
可以看出,日本的学习指导正在经历一个“钟摆式”的回旋2)进路指导所谓进路指导,其实是指职业指导为了使学校的职业指导与社会上的职业培训相区别,日本文部省1958年修订《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时将职业指导改为“进路指导”它为学生在职业定向、升学考试及自我能力、兴趣的了解与测试上提供信息咨询与服务旨在帮助学生在择业与升学过程中增强对自我的了解,减少其中的盲目性与片面性,以求最大限度的人职匹配与自我完善其内容主要是促进每个学生的能力及适应性的延伸和发展;指导学生学习和职业有关的知识;培养与职业有关的正确态度;指导学生如何选择职业;对学生进行求职指导以及对毕业生进行跟踪指导等3)个人的适应指导个人的适应指导是把学生作为“最具有发展潜能可能性”的个体来对待,通过理想的集体活动,谋求身心和谐发展与个性发展,培育自主的、实践的态度,以作为集体与社会之一员构筑更好的生活同时,加深对于人们生活方式的认识,培养发挥自身作用的能力其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解决与性格有关的要求及烦恼,帮助学生早期发现和解决性格偏差问题,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指导能力来解决这些问题除此之外,个人的适应指导还包括思维的指导,即指导学生多进行现实性判断以纠正其思维的偏颇;人际关系的指导及学习习惯指导等等。
4)社会性指导社会性指导在日本教育学界往往被作为“公民性指导”和“道德性指导”的同义使用社会性指导主要是使学生明确学校生活及社会生活中的应有表现,培养学生作为集团和社会中的一员所应具备的社会性资质,其主要内容包括指导学生同他人合作以及协调各方面关系;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形成正确的社会习惯及礼仪行为,培育社会德行,培养自制行为及规范的服务行为5)余暇指导余暇指导在日本也称“教养指导”或“修养指导”,但实质内容却与“教养”、“修养”的指导不同余暇指导,顾名思义是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善用、安排课后空闲时间、如何利用周末、节日及长期假日(如寒假、暑假、春假)此外,俱乐部的活动以及课外活动也是余暇指导的主要内容通过余暇活动的指导,使学生意识到健康的休闲娱乐的重要性,从小培养学生劳逸结合的良好习惯;同时也使学生学会珍惜闲余时间,合理、高效利用空闲时间做更富有意义的事情6)健康安全指导健康安全指导是指导学生如何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确保学生过上健康且安全的生活的一种指导活动其内容极其细致入微,例如某校对健康的指导规定了以下十条内容:①身体、衣物、携带物品、身边环境须整洁;②学会用餐,不偏食;③独自上厕所;④不往嘴里放不干净的东西,使用整洁的手帕和毛巾;⑤按时接受健康诊断及预防接种,有病、受伤时要治疗;⑥要注意传染病及其他疾病;⑦穿适宜的服装游戏、干活;⑧尽量在室外游戏;⑨姿势要端正;⑩学会休息,运动或饭后要安静地休息。
对于安全也做出了详细规定,比如①防止受伤;②使用玩具或用具时要注意安全;③不靠近危险物或在危险的地方游玩;④遵守交通规则;⑤发生紧急情况时,要按照保育员的指挥行动等3.学生指导的模式日本学校的学生指导一般都有专设的学生指导部及专设的指导老师从结构图(图1)中可以看出,一般学校中既有负责学校指导的“校内学生指导股”,又有同社区、其他机构联系的“股”;还有专门负责各个指导的专业人员,如负责个性指导的“班主任谈心指导推进股”、负责学业指导的“科任教师学业咨询研究股”、负责职业指导的“出路咨询研究股”、负责健康安全指导的“养护教师、保健主任咨询股”等当然,这些专业指导部门有时对学生的指导也可互相交叉,提供更全面,更细致的指导当然,每个学校的学生指导组织结构各有不同,每个学校可根据本校自身的条件及需要灵活地设施学生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