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颍川太守髡①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 ”元方曰:“高明之君也J“足下家君 何如? ”曰:“忠臣孝子也客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 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鱼②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 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子,忠臣孝子J 客惭而退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旦贤家君荏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元方日「老父 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④其所安,久而益敬J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 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 静⑤,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J(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髡,古代剃去、头发的刑罚②彳区,驼背③绥,安福县④恣,听任 ⑤周旋动静,指处置世事的举动措施8 .以下对文中画线波浪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0 (2分)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9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解析】此题考查断句,根据语意和特殊词语来判断。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 近称之,何所履行? ”10 以下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B ) (2分)A.陈元方称颍川大守为高明之君,自己父亲为忠臣孝子,只是出于恭敬B.陈元方列举古代高明君放逐忠臣孝子的事例来反驳客人,客人惭愧地离开了C.陈元方说自己的父亲效法袁公实行无为而治的策略,时间久了更加受人敬重D.陈元方认为周公、孔于处在同一时代,相隔万里,处事的举措也是不一样的解析】此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A“只是出于恭敬”是客人的想法,不是陈元方的 本意;C袁公说陈元方的父亲效法自己(袁公);D陈元方认为周公、孔于处在不同时代,虽 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处事的举措却是那么一致10.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共6分)(D足下言何其谬也!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关键字“足下”“谬”,注意句子语气2)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翻译这个句子属于介词结构后置句,注意语序参考译文】颍川太守把陈仲弓判了髡刑有位客人问陈仲弓的儿子元方说:“太守这个人怎么样? ” 元方说「是个高尚、明智的人又问:“您父亲怎么样? ”元方说:“是个忠臣孝子。
客 人说「怎么会有高尚明智的人惩罚忠臣孝子的事呢? "元方说:“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 所以我不回答你客人说「您不过是因为驼背装作恭敬,其实是不能回答元方说「从 前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做父亲的,D.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净/明赏罚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14 .文中柳公权两次劝谏皇上,一次是借用笔的方法规劝,另一次是借进谏文末通过周墀来突出柳公权的形象,这和《爱莲说》中用牡丹突出莲花的形象一样, 都用了 的写作手法2分)15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从他讲述用笔的道理中,你能得出怎样的感悟?(2分)【参考答案】11. (2分)(1)爱好(喜好、喜欢等)(2)在(各1分,共2分)12. (2 分)A13. (2分)学士们都称赞咏颂皇帝节俭的品德,只有柳公权没有说话关键词“皆” “俭” “唯” “言”要译出错译、漏译一字扣0.5分共2分)14. (2分)穿洗过的衣服衬托(各1分,共2分)15. (2分)例如:只有做人正直,才会做事正确参考译文】柳公权字诚恳从小就喜欢学习,十二岁就能作辞作赋元和初年中进士。
唐穆宗即位, 柳公权进京回奏政事,穆宗召见,对他说:“我在佛寺中看到你的笔迹,很久就想见见你 当天就升任他为右拾遗唐穆宗荒淫,行政乖僻,他曾向柳公权问怎样用笔才能尽善尽美, 柳公权回答说:“用笔的方法,全在于用心,心正那么笔法自然尽善尽美皇帝面带愧色, 知道他这是借用笔法来进行劝诫柳公权历事穆宗、敬宗、文宗三朝,都在宫中担任侍书之 职文宗思念他,升任谏议大夫不久又改为中书舍人,充任翰林书诏学士有一次文宗在 便殿召见六位学士,文宗说起汉文帝的节俭,便举起自己的衣袖说:“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 次了学士们都纷纷颂扬文宗的节俭品德,只有柳公权闭口不说话,文宗留下他,问他为 什么不说话,柳公权回答说:“君主的大节,应该注意起用贤良的人才,黜退那些不正派的 佞臣,听取忠言劝戒,清楚赏罚至于穿洗过的衣服,那只不过是小节,无足轻重当时 周墀也在场,听了他的言论,吓得浑身发抖,但柳公权却理直气壮2020湖北襄阳)鸟喧蛙噪,江上阻风,水漫阡陌,遇此等不顺遂之事,本当烦忧但换个角度,换种心 情,或许心境会有所不同,观此三那么短文,当有所悟甲】山鸟每至五更,喧起五次,谓口报更盖山中真率漏声①也余忆曩②居小昆山 下,时梅雨初霁,座客飞觞,适闻庭蛙,请以节饮③。
因题联云:“花枝送客蛙催鼓,竹籁 喧林 J可谓山史实录——陈继儒《岩幽栖事》【乙】儿子从未远出,初应省试,不能不一往阻风沙漫洲④,触胪相接⑤,郡中宋氏 叔侄,移船头就柳阴,棋口其下崇友拉予看荷花,夕阳反照,荷净花明,萧疏四五人,科 头⑥握蕉扇,委影池塘,假设绘江上阻风图二景绝佳——龚炜《巢林笔谈》【丙】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雪电文作大雨如注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 门,皆不应于昏黑中寻一草棚,暂避其下雨止那么天已明矣,道路皆水,弥漫不辨阡陌 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惜无有口此为念者仰观云气 甚佳:或如人,或如狮,如怪石,倏忽万状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 亦佳也——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①漏声:钟声漏,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②曩(ndng):从前③节饮:(按 蛙鸣的)节拍饮酒④沙漫洲I:地名⑤轴炉(zhu 1U)相接:船只首尾衔接⑥科头:不 戴冠帽,裸露头髻6 .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因() 予() 阡陌() 或()7 .请将“以” “之” “于”三个文言虚词准确还原到文中的方框内A.谓□报更B.棋口其下 C.惜无有口此为念者8 .请用为【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雷电交作大雨如注9 .请翻译【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10 .请在【甲】文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将对联补充完整11 .【乙】文中“二景”指的是哪两个场景?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12 .闻鸟、蛙之聒噪,因风、雨而受阻,遇此等烦忧之事,当以何种心态来面对?请以 三那么材料中任意一那么为例说说你的看法13 .积累链接:请写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身处困境仍心怀天下的句 子参考答案】6 . (1).因(于是,就);(2)予(我);(3)阡陌(田间小路);(4)或(有时;有的)7 . A.之B.于C.以8 .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雷电交作/大雨如注9 .如果有好的官员,也足以治理那(这)个地方10 .鸟报更11 .例如:柳阴弈棋(柳下弈棋、柳下对弈)池塘观荷(池边赏荷)(点明地点与事 件,意近即可)12 .例如1:当以恬然之心处之如甲文中,作者面对鸟喧蛙噪,不以为烦,而是将鸟 声视为报更的钟声,将蛙鸣当作饮酒的节拍,实在有趣例如2:当以淡定、沉着之心处之如乙文中,作者送儿子赶考,被风阻于江上,但他 并未心急如焚或焦躁不安,而是在等待之际观人下棋,与友赏荷,并能感受到眼前之景如画 一般,实在自然洒脱。
例如3:当以释然、豁达之心处之如丙文中,路遇大雨,水漫阡陌,但作者并不为自 己的困境而烦忧,而是心忧天下,为国计民生、百姓安危而忧,实在可敬可佩例如4:当以悠然、闲适之心处之如丙文中,作者遇雨受阻,在忧己忧民之后,尚能 驻足观云,感受大自然之美,实乃雅逸之行径也13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6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 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注意:因,古今异义词,于是,就;予,古 今异义词,我;阡陌,结合《桃花源记》理解,指田间小路;或,古今异义词,有时7题详解】考查文言虚词的使用解答此题,首先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根据句子的意思和虚 词的意义做出正确的选择A. “谓口报更”意思是:称山鸟鸣叫为报时间应选择“之在这里作代词,表示, 山鸟鸣叫B. “棋口其下”意思是:在柳荫下下棋;应选择“于力表示介词,在C. “惜无有口此为念者”意思是:可惜没有在这上面用心思的人应选择“以","以…… 为”表示把……作为8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 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 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行四五里 见西北云起少顷雷电交作大雨如注”意思是:走了四五里,看到西北方云气升腾聚集;不久, 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故断句: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雷电交作/大雨如注【9题详解】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 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 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句意尽量到达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苟,如果; 良有司,好的官员;亦,也;治,治理10题详解】考查补充对联对联书写格式要求: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 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根据上联“花枝送客蛙催鼓”中 的后三个字“蛙催鼓”,词性分别是名词,动词,名词,构成一个主谓短语,那么下联后三 个字的词性和短语结构与之相同结合文言文内容,“山鸟每至五更,喧起五次,谓之报更” 分析,下联应该是“鸟报更”11题详解】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阅读文言文,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根据“郡中 宋氏叔侄,移船头就柳阴,棋于其下”理解,这句话是对树阴下下棋场景的描写,按照题干 要求用四字词语可概括,即,棋于柳下,或柳下弈棋等。
根据“崇友拉予看荷花,夕阳反照, 荷净花明,萧疏四五人,科头握蕉扇,委影池塘,假设绘江上阻风图”理解,这句话是对池边 赏荷花场景的描写由此可概括为:池边赏荷等12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情感的理解和把握解答“闻鸟、蛙之聒噪,因风、雨而受阻,遇此等 烦忧之事,当以何种心态来面对”的问题,要结合文言文内容和情感来谈看法态度甲文,“鸟每至五更,喧起五次,谓之报更盖山中真率漏声也”,“适闻庭蛙,请以节饮”,作者 面对鸟喧蛙噪,不以为烦,而将鸟声视为报更的钟声,将蛙鸣当作饮酒的节拍,趣味无穷, 由此得出当面对烦扰之事时,要以恬然闲适的心态处之乙文中「阻风沙漫洲移船头 就柳阴,棋于其下”,“崇友拉予看荷花,夕阳反照,荷净花明,萧疏四五人,科头握蕉扇, 委影池塘,假设绘江上阻风图”,由以上句子分析,作者在陪儿子省试时路遇大风,没有急躁 烦扰,而是柳下弈棋,与友赏荷,发现身边的美好,心态沉着,由此我们得出当面对烦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