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徽因诗歌欣赏(一)白话诗走过近一百年,回头来看,当时曾名动一时产生较大影响的诗人如胡适、郭沫若和徐志摩等一些的作品已渐渐显出其粗糙和单薄来而当时未曾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些诗人的作品却依然保持其艺术的永久魅力林徽因的诗就可以算一个林徽因三十年代初在北京开始诗歌创作,由于身患疾病并长期从事中国建筑学这门专业的开创性研究和教学工作,其作品产量并不丰厚一直到逝世前的五十年代,总共只创作发表了大约六十几首诗但这些作品却体现了林徽因独特的艺术风格的非同一般的艺术才华 林徽因早期受新月派影响写过一些充满比喻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这些诗虽不象徐志摩的作品那样热情奔放具有冲击力,但却更精练含蓄和玲珑剔透下面这首发表于 1931 年四月《诗刊》第二期的“谁爱这不息的变幻”就体现了林徽因诗歌的一个特点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她的行径? 催一阵急雨,抹一天云霞,月亮, 星光,日影,在在都是她的花样, 更不容峰峦与江海偷一刻安定 骄傲的,她奉着那荒唐的使命: 看花放蕊树凋零,娇娃做了娘; 叫河流凝成冰雪,天地变了相; 都市喧哗,再寂成广漠的夜静! 虽说千万年在她掌握中操纵, 她不曾遗忘一丝毫发的卑微。
难怪她笑永恒是人们造的谎, 2来抚慰恋爱的消失,死亡的痛 但谁又能参透这幻化的轮回, 谁又大胆的爱过这伟大的变幻? …… 写这首诗时林徽因正因肺病在北京香山疗养但从这首诗并不能看到多少痛苦忧伤的影子,而只是间接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感悟这种感悟是通过一系列感觉意象的合成来实现的这些意象涉及“急雨”,“云霞”,“日影”,“花放蕊树凋零,娇娃做了娘”,“河流凝成冰雪”,“都市喧哗,再寂成广漠的夜静”,“恋爱的消失,死亡的痛”等等这种表现手法是林徽因诗歌的一个很大特点五年后林徽因在《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了一篇“究竟怎么一回事”的随笔,集中阐述了她对诗歌和写诗过程的看法 “写诗,或可说是要抓紧一种一时闪动的力量,一面跟着潜意识浮沉,摸索自己内心所萦回,所着重的情感——喜悦,哀思,忧怨,恋情,或深或浅,或缠绵,或热烈,又一方面顺着直觉,认识,辨味在眼前或记忆里官感所触遇的意象——颜色,形体,声音,动静,或细致,或亲切,或雄伟,或诡异;再一方面又追着理智探讨,剖析,理会这些不同的性质,不同份量,流转不定的情感意象所互相融会,交错策动而发生的感念;然后以语言文字(运用其声音意义)经营,描画,表达这内心意象,情绪,理解在同时间或不同时间里,适应或矛盾的所共起的波澜。
有如此清晰的现代诗歌观念和实践在三十年代的中国无论如何都算是很早熟的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林徽因的诗歌创作没有成型期,而是能一出手就是杰作这种诗歌观念用钱钟书后来采用的波德莱尔的观点就是利用通感它在林徽因同年发表的 “题剔空菩提叶”中有了更纯熟的体现: 认得这透明体, 智慧的叶子掉在人间? 3消沉,慈净—— 那一天一闪冷焰, 一叶无声的坠地, 仅证明了智慧寂寞 孤零的终会死在风前! 昨天又昨天,美 还逃不出时间的威严; 相信这里睡眠着最美丽的 骸骨,一丝魂魄月边留念,—— 菩提树下清荫则是去年! 和前一首“谁爱这不息的变幻”比,这里的意象不再是写实的而是创造的,“那一天一闪冷焰”,“骸骨,一丝魂魄月边留念”,都属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理想之境而非写实之境 除了这种直抒胸意的抒情,林徽因也善于应用比喻和象征的表现手法,但因她不喜欢用抽象的办法去表现抽象的理念所以更多的是用比喻来表达具体情感,林诗有很大一部份的爱情诗,都是用这种方法写成的在“究竟怎么一回事”一文中林徽因还写道:“无论什么诗都从不会脱离过比喻和象征,或比喻象征式的语言”,当然同时又“无疑地,诗的表现必是一种形像情感合一的语言”。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4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 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 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 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 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 …… 这首“那一晚”发表在 1931 年四月的《诗刊》第二期,在这首诗里“推出河心的船”被当作自己感情的一个比喻,随后所有关于爱情的表达都由这条船的意象来代言同时在这首诗里还可以看到典型的新月派主张的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它与同年秋天何其芳发表的名作“预言”有着非常相似的风格三十年后,在文革中,二十岁的天才诗人郭路生以一首“相信未来”闻名大江南北,他的老师据说就是何其芳,而郭路生的两首在全国知青中广为传诵的诗“烟”和“酒”竟象是模仿自林徽因的这首“那一晚” 燃起的香烟中飘出过未来的幻梦, 蓝色的云雾是挣扎过希望的黎明 而如今这烟缕却成了我心中的愁绪, 5汇成了低沉的含雨未落的云层 …… (烟) 火红的酒浆仿佛是热血酿成, 欢乐的酒杯是盛满疯狂的热情。
如今,酒杯在我手中颤栗, 波动中仍有你一丝美丽的眼睛 …… (酒) 林徽因诗歌的另一独特之处还在于其特有的音乐节奏,这从下面这首“人间四月天”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一点这首诗用人间的四月天来表达对爱人的赞美,也有说是写给她两岁的儿子梁从诫的这里在表现手法上用的仍然是象征比喻的办法这首诗的韵律充满阻断,但却很有音乐性,不落窠臼和徐志摩的那首著名的“再别康桥”比,这一首同样是热情饱满,但手法上要更现代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清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6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实际上,根据一些文坛故友的回忆,林实际上是个对文艺理论有很清楚把握的人她的写作实践常常能准确地体现她对理论的看法,而她对理论的认识,也常常能和她的写作实践相一致和浪漫主义者主张诗歌表达灵魂躁动,象征主义这力求图解抽象观念和情绪不同,林徽因认为艺术本身的完美在它的内部。
美是林徽因诗歌的一个重要追求,这主要体现在她的一些田园诗里时间 人间的季候永远不断在转变 春时你留下多处残红,翩然辞别, 本不想回来时同谁叹息秋天! 现在连秋云黄叶又已失落去 辽远里,剩下灰色的长空一片 透彻的寂寞,你忍听冷风独语? 雨后天 7我爱这雨后天, 这平原的青草一片! 我的心没底止的跟着风吹, 风吹: 吹远了香草,落叶, 吹远了一缕云,象烟—— 象烟 林徽因的田园诗表达了一种美的意境和淡淡的悲悯情绪,就象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种风格我们又可在新生代另一重要诗人海子那里找到了再现也许只是巧合,但看了海子的一些抒情短诗,我们就不会觉得猜测海子受过林徽因的影响是完全的凭空捏造下面这首海子的“九月”可以算是一个例证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8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这首诗所表达的情绪和采用的中心意象都和上面林徽因的两首“时间”和“雨后天”有很大的类似。
林徽因的田园诗不是自然的直接描述,也不是凭空想象的理想之境而是合乎自然的意象和情绪构成的一种完美的艺术之境和后来的新生代部份诗歌发展成只会编造看不懂得意象比有很大的不同 黄水塘里游着白鸭, 高粱梗油青的刚高过头, 这跳动的心怎样安插, 田里一窄条路,八月里这忧愁? 天是昨夜雨洗过的,山岗 照着太阳又留一片影; 羊跟着放羊的转进村庄, 一大棵树荫下罩着井,又像是心! 从没有人说过八月什么话, 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 但我望着田垄,土墙上的瓜, 仍不明白生活同梦怎样的连牵 9这首诗和下面海子的八月在情绪和意象上也具有很大的可比性,它们都用八月和山峦等意象构造出一种无耐和深思从这里我们至少可以看到林徽因诗歌的一些超前性和永久艺术魅力 八月逝去 山峦清晰 河水平滑起伏 此刻才见天空 天空高过往日 有时我想过 八月之杯中安坐真正的诗人 仰视来去不定的云朵 也许我一辈子也不会将你看清 一只空杯子 装满了我斯碎的诗行 一只空杯子——可曾听见我的叫喊! 一只空杯子内的父亲啊 内心的鞭子将我们绑在一起抽打 虽然生于名门,又被胡适称作“中国最有才华的女人”,林徽因的一生也算是历经磨难,除了半生被病魔所缠,还经历了梁思成的车祸和终生残疾,父亲的被杀害,亲密朋友徐志摩的飞机失事和死亡,以及三弟恒在对日空战中的牺牲等等,还加上国家沦陷和家庭纠纷。
但林徽因的诗却少有受其影响到四十年代末,林徽因的诗除了更加注重节奏和音乐性外,感情也更加真挚,下面这首“一串疯话”可以略见一斑 一串疯话 10好比这树丁香,几支山红杏 相信我的心里留着一串话 绕着许多叶子,青青的沉静 风露日夜,只盼五月来开开花 如果你是五月,八百里为我吹开 蓝空上霞彩,那样子来了春天 忘掉缅腆,我定要转过脸来 把一串疯话全说在你的面前 可惜林徽因的诗歌生命就到这里结束,没能留下更多的优秀诗歌作品,建国后,林徽因以身怀绝症之身,全力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她不仅是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主要设计者,而且奋力挽救了传统工艺景泰蓝,为国家建筑美术和工艺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同时也于 1955 年以五十一岁英年病逝但作为二十世纪一位多才多艺的才女,林徽因的诗歌也必将与她的其他事迹一样为后人所记忆 徐的诗的意境就是比不上林的,比如《云游》就是比不上《仍然》《偶然》就是比不上《那一夜》请看:徐志摩的《云游》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 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 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 11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 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 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他抱紧的是绵密的忧愁, 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 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 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 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林徽因的《仍然》: 你舒伸得像一湖水向着晴空里 白云,又像是一流冷涧,澄清 许我循着林岸穷究你的泉源: 我却仍然怀抱着百般的疑心 对你的每一个映影! 你展开像个千瓣的花朵! 12鲜妍是你的每一瓣,更有芳沁, 那温存袭人的花气,伴着晚凉: 我说花儿,这正是春的捉弄人, 来偷取人们的痴情! 你又学叶叶的书篇随风吹展, 揭示你的每一个深思;每一角心境, 你的眼睛望着,我不断的在说话: 我却仍然没有回答,一片的沉静 永远守住我的魂灵 徐志摩的《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13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林徽因的《那一夜》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 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 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 14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 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