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地理备考精选素材:《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
琴****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76KB
约7页
文档ID:19605768
文本预览
下载提示
常见问题
山岳的形成一、大地的骨架——山脉山脉是沿某一方向延伸的山岭系统,一般都由几条或多条山岭组成。它们排列有序、脉络分明,犹如大地的骨架。几条走向大致相同的山脉排列在一起,又可构成一个更为巨大的带状山地,叫山系。世界上著名的山脉有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喜马拉雅山脉东西长 2400 千米,南北宽 200 多千米,平均海拔在 5000 米以上。位于南欧的阿尔卑斯山脉,主峰勃朗峰呈掌状向四周延伸,向东延伸的有喀尔巴阡山脉、巴尔干山脉以及高加索山脉;向南延伸的有亚平宁山脉;向东南延伸的有狄那尔阿尔卑斯山脉;向西延伸的有比利牛斯山脉。位于北美西部的 科迪勒拉山脉,长7000—8000 千米,它的支脉与南美西部的安第斯山脉相接,构成世界上最长的山系(全长 1.7万千米) 。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都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山脉。据地质考察,在距今约 2.3—0.8 亿年的中生代时期,这里还是浩瀚的大海。在这两座大山脉的沉积岩层中,科学工作者曾发现大批代表海洋环境下生长的菊石类和鱼龙等化石。经测定,这些化石是在中生代形成的。更引人注意的是,这两座巍峨的大山至今还在继续上升中。山脉所在地区也是地壳运动最为剧烈的地方,火山、地震常在这些地区发生。如阿尔卑斯山脉南支亚平宁山脉的维苏威火山、安第斯山脉北段的科帕克西火山,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火山。由于山脉海拔特别高,在不同的高度上,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雪线以下的高山植被呈垂直分布,雪线以上则常年积雪。即使在赤道地区,山脉的峰顶也是白雪皑皑,寒气刺骨。非洲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海拔 5600 多米,顶峰布满白雪,人们称之为“赤道雪冠” 。地球陆地的表面,有许多蜿蜒起伏、巍峨奇特的群山。山由山顶、山坡和山麓三个部分组成,平均高度都在海拔 500 米以上。它们以较小的峰顶面积区别于高原,又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丘陵。这些群山层峦叠嶂,群居在一起,形成一个山地大家族。 山地的表面形态奇特多样,有的彼此平行,绵延数千千米;有的相互重叠,犬牙交错,山里套山,山外有山,连绵不断 。山地的规模大小也不同,按山的高度分,可分为高山、中山和低山。海拔在 3500 米以上的称为高山,海拔在 1000—3500 米的称为中山,海拔低于1000 米的称为低山。按山的成因又可分为褶皱山、断层山、褶皱—断层山、火山、侵蚀山等。褶皱山是地壳中的岩层受到水平方向的力的挤压,向上弯曲拱起而形成的。断层山是岩层在受到垂直方向上的力,使岩层发生断裂,然后再被抬升而形成的。喜马拉雅山是典型的褶皱山,江西的庐山是断层山,天山山脉属于褶皱—断层山。 山地是大陆的基本地形,分布十分广泛。尤其是亚欧大陆和南北美洲大陆分布最多。我国的山地大多分布在西部,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天山、阿尔泰山都是著名的大山。1.褶皱山(folded mountain)由褶皱岩层构成的山岳地形。这种地形分布广泛。原始的褶皱山是背斜岩层构成山, 向斜岩层构成谷,这种地形称为顺地形。但是随着山岳的不断破坏,背斜因顶部岩层软弱,易剥蚀而形成谷地,原来的向斜岩层形成的凹地则因岩层坚硬反而变成山岭。这种地形称为逆地形(或地形倒置) 。顺地形的破坏和逆地形的发育既取决于外力作用的强度和地貌演化的阶段,也取决于褶皱构造本身的产状特点和软硬岩层的组合情况。背斜山的保留条件是,褶曲舒缓,起伏 不大,坚硬岩层厚,软弱岩层薄。向斜山的发育条件是,褶曲陡峻,起伏很大,软弱岩层厚,坚硬岩层薄。褶皱山往往沿褶皱方向延伸,其分布和褶皱轴一致。即地形的起伏和岩性密切相关。 褶皱山的地貌因褶皱形式而异。当线状褶曲呈平行排列时,在地貌上 表现为岭、谷相间平行排列分布的地形,例如川东的平行岭谷区。在短轴褶曲中褶皱山多呈雁行式排列,短轴的背斜和向斜交替组成倾伏褶曲,在地貌上表现为“之”字形山脊。地表岩层受垂直或水平方向的构造作用力而形成岩层弯曲的褶皱构造山地。新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高大的褶皱构造山系是褶皱地貌中最大的类型。褶皱构造山可以按构造成因分为静态褶皱构造山地和动态褶皱构造山地。静态褶皱构造山地是指背斜或向斜构造受外力侵蚀作用后形成的山地。由于侵蚀作用的增强与时间长短的区别,又可分为:①原生构造地貌未完全破坏,地貌形态与构造一致的,称为顺地貌。②原生构造地貌基本被破坏,地貌形态与构造不一致的,称为逆地貌。③逆地貌面经侵蚀破坏,使地貌形态再一次与构造一致的,称为再顺地貌。逆地貌类型主要有:单斜构造基础上发育的单面山;发育于背斜轴部或节理较发育处的背斜谷;发育于向斜构造上的向斜山。动态褶皱构造山地是指新生代以后的新构造活动形成的隆起或凹陷构造形成的山地地貌。多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地表褶皱隆起而形成山地。如中国西部的一系列横向山地。板块碰撞是其动力作用的基础。褶皱构造山地常呈弧形分布,延伸数百千米以上。山地的形成和排列都与受力作用方式关系密切。某一方向的水平挤压作用,使弧形顶部向前进方向突出。有些弧形山地不仅地层弯曲,而且常有层间滑动或剪切断层错动,使外弧层背着弧顶方向移动,内弧层向弧顶方向移动,因而在褶皱构造山的外侧形成剪切断层,一端是左旋运动,一端是右旋运动。中国宁夏 南部褶皱山地的弧形顶突向东北,层面倾 向西南,第三纪地层向东北推挤或仰冲断层为压性、压扭性,西北段为左旋水平运动。宁夏南部褶曲山地成因与青藏高原隆起有密切关系。2.单面山指由单斜岩层构成的山岳。单面山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与岩层面一致,长而缓,称为单面山的后坡(或构造坡) ;另一坡与岩层面近乎垂直,短而陡,一般是外力作用沿岩层裂隙破坏而成,称为单面山的前坡(或剥蚀坡) 。当岩层倾角超过 30°时,构造面控制的后坡同由侵蚀造成的前坡的坡度和长度都近于对称的,称为猪背脊。猪背脊几乎全由坚硬岩层构成,山脊走线非常平直,被顺向河穿凿的地方,常形成深狭的峡谷。单面山和猪背脊多出现在大的构造盆地边缘或舒缓的穹窿、背斜和向斜构造的翼上。软硬交互的岩层经侵蚀、剥蚀后,多出现这种单斜地貌。3.断块山指由于断裂构造而造成的块状山岳地形。断层的出现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成组的。成组的断层走向多 半是平行排列的,使地壳断裂成块,产生阶梯构造,或者形成地垒或地堑。最初形成的断块山具有完整的断层面及明显的断层线,断块山山坡陡峻、边线平直,与相邻盆地之间没有过渡的缓冲地带,常常急转直下。后来不断遭受侵蚀,原始断层面受到破坏,山坡后退,并形成山前断层三角面。断块山大多成群分布,有时单独存在,其分布受断层排列方向的控制。4.方山属水平构造地貌。指山顶平、山坡陡的山体。软硬相间的水平岩层,其顶部由坚硬岩层覆盖,由于差别剥蚀的结果,顶部岩层因抗蚀性强而仍保持平坦状态,并形成崖壁直下的陡坡。而下部因岩层抗蚀性差而形成斜坡,在我国龙泉山和华蓥山之间的川中地区,有典型的方山丘陵。丘陵的平顶由坚硬的红色砂岩构成,陡坡为紫红色页岩被风化剥蚀后造成。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在这一阶段中所发生的构造运动统称为“加里东”运动,这一时期也叫加里东构造期。 寒武纪时最主要的地壳变动为升降运动。自下寒武纪开始海侵,中寒武纪海侵达到最高峰,海水侵入阿拉伯陆台和印度陆台的北部;到上寒武纪时,由于有些地方陆地开始上升,故海水面积相对缩小,特别在西伯利亚陆台。寒武纪时,亚洲各大地槽带都沉积有砂岩和石灰岩等地层。志留纪时,在陆台区和中央哈萨克斯坦等大地槽区,有大规模的海侵。整个寒武纪和志留纪末期以前,亚洲陆台基本上是沉降时代和海水侵入时代,这是加里东运动的前半期。志留纪末泥盆纪初,亚洲的很多地区发生了褶皱运动。在原来的许多大地槽中,发生了大规模的海水后退,形成众多高山。这一阶段是加里东运动的后半期,亦即造山时期。贝加尔湖沿岸诸山、东萨彦岭、西萨彦岭、叶尼塞山脉、库兹涅茨阿拉套山、阿尔泰山、唐努乌拉山、杭爱山以及 我国华南的加里东褶皱带,都是这一阶段形成的。至此,亚洲原有的地槽缩小了,而陆台却扩大了。海西构造期,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当加里东运动因褶皱造山而终结后,即转入整个地壳比较稳静的泥盆纪,这时没有褶皱运动,只有升降运动。因此在加里东造山带上,形成了许多陷落盆地群,如库兹涅茨盆地、米努辛斯克盆地。在这些盆地里,后来都沉积有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泥盆纪末期,海侵现象又为陆地上升所代替,但到下石炭纪时,在大地槽和地台上,又有大规模的海侵,一直延到中石炭纪,这一时期为海西运动的前半期。中石炭纪开始海退,接着在中石炭纪和上石炭纪之间,就开始了海西褶皱运动。这个造山运动在二叠纪结束,从石炭纪末到二叠纪,为海西运动的后半期。海西运动形成的山脉主要有乌拉尔山脉和哈萨克斯坦、蒙古、长白—兴安褶皱带、秦岭—昆仑褶皱带、祁连山、天山等。海西褶皱运动,将俄罗斯地块和西伯利亚地块连接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亚欧大陆的雏形。至此,亚洲大陆的面积又一次扩展,而地槽却又一次缩小了。海西构造期形成的山脉和加里东构造期形成的山脉都可称之为旧褶皱山,由于山脉硬化较早,久经侵蚀,地势已大为降低;而今日的地形,主要是阿尔卑斯期以后所隆起的山块。阿尔卑斯构造期包括整个中生代和新生代,其中包含两个褶皱运动,即太平洋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太平洋运动(印支运动)是中生代的地壳运动,也叫旧阿尔卑斯运动。在我国发生在二叠纪的叫印支运动,发生在侏罗、白垩纪的叫燕山运动。太平洋运动形成的山脉主要有维尔霍扬斯克山脉、科累马山脉、外贝加尔东部山脉、锡霍特山脉、中南半 岛东部山脉以及喀喇昆仑山脉、闽浙太平洋褶皱带等。经过这次运动,除喜马拉雅地槽等个别地区外,海水都退出了大陆,分散的陆块连结起来,一些古生代褶皱带,在印支运动中重新活动,普遍发生基底褶皱。从此,亚洲山地地形占了优势。喜马拉雅运动也叫新阿尔卑斯运动,主要为新生代第三纪的褶皱运动,其褶皱期自白垩纪到晚第三纪,形成了世界上最年轻、最雄伟的山脉。它分成两带,一为喜马拉雅—阿尔卑斯褶皱带,西起小亚细亚半岛,经高加索、伊朗、西藏、中南半岛西部、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并通过苏门答腊、爪哇岛与另一带——东亚岛弧带相接。东亚岛弧带,北起科里亚克山脉,向南经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萨哈林岛(库页岛) 、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岛,直至菲律宾群岛。第三纪造山运动的结果,亚洲大陆已接近现在的形态。西藏和横断山区发生强烈的块状上升,形成世界上最大的高原。随着青藏高原的上升,柴达木断裂下陷,形成为大型山间盆地。许多旧褶皱带,如阿尔泰山、天山、秦岭等也有强烈的线状隆起和断裂。第四纪初期以来,亚洲各地升降运动仍在继续,这就是新构造运动,隆起和沉降对亚洲巨地形的形成有重大意义。喜马拉雅山与青藏高原以及云贵高原在第四纪至少升高了一二千米,现在喜马拉雅山每年仍以 1.8 厘米的速度上升着。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红海以及贝加尔湖和死海地沟等,都是第四纪以来由沉陷而形成的。5.火山活动自古以来,人们就注 意火山活动的现象。黑龙江省德都县五大连池共有 14 座火山,其中有两座火山——火烧山和老黑山,曾于康熙五十八年和五十九年(1719 年和 1720 年)有过喷发活动,其事分别记载于《黑龙江外记》和《宁古塔记略》中。书中说:“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振四野。 ”“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热气逼人三十余里。 ”由于这次喷发,熔岩堵塞了附近的白河河道,形成了五个湖泊,故称为五大连池。目前,五大连池地区已划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有“火山博物馆”之称。1951 年 5 月 27 日,在新疆于田东苏巴什以南的昆仑山克里雅河附近曾有一次火山喷发活动。1980 年 7 月 7 日,台湾屏东县鲤鱼山火山曾经爆发。根据火山活动情况,一般分为:活火山——现在尚在活动或周期性不断活动的火山;休眠火山——有史以来曾经活动,但长期以来处于静止状态的火山;死火山——史前曾经喷发,但有史以来未活动的火山。这种分法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例如,意大利维苏威火山是世界有名的火山,过去曾被认为是一座不活动的火山,但于公元
查看更多
下载提示
点击查看常见问题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多语种翻译服务合同签订流程指南及范本2025合同三篇.docx
外贸公司2025年出口代理合同合同二篇.docx
外卖配送员兼职合同2025年更新合同二篇.docx
声乐教师与培训机构服务合同2025合同.docx
基因编辑技术临床应用协议协议合同.docx
基于AI技术的培训讲座报名合同协议合同三篇.docx
城市绿化工程合同协议2025规范合同三篇.docx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合同协议2025年范本合同二篇.docx
垃圾处理场设备维护保养合同协议合同.docx
在线游戏联运合作协议2025年条款合同.docx
在线教育课程版权授权合同协议2025合同三篇.docx
在线教育平台用户协议2025合同.docx
在校生与旅游企业实习合同协议合同三篇.docx
国际贸易代理服务2025年合同协议合同二篇.docx
国际货运代理服务合同协议2025版合同.docx
园艺设备租赁协议2025年升级合同二篇.docx
四方社交平台合作合同二零二五年度合同.docx
噪音污染防治2025年技术合作合同协议合同二篇.docx
商用门锁更换及维护合同协议合同.docx
商标代理服务合同2025合同.docx
举报
收藏
客服
下载本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