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调查水资源污染情况报告初一调查水资源污染情况报告篇一:家乡小河水质调查报告 1家乡小河水污染调查报告 一、背景 是一个农业为主的镇,镇属丘陵地区,土壤肥沃,气候温热,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主要农产品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杂粮等,属典型的农业镇,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水网纵横,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本清澈见底的小河不见了,代替它的是垃圾漂浮在水面上,还有一些不知名的绿色水生植物,不时会发现河面上漂着体积较大的生活垃圾,那些体积小的垃圾就不用说了,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们的水资源,我们成立了一个兴趣小组,研究水污染现状通过多次实地调查,学生不仅了解到了水污染的情况,还知道了水污染对生活造成的危害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团结协作的意识也增强了,并初步学会了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二、调查目的 1、提高自已对身边环境问题的重视; 2、了解水体污染的危害; 3、从自已做起,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 4、呼吁全体村民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 三、调查研究方法 1、XX 年 10 月,到学校背面的小河观察并取水样观察,访问住在河边的村民 2、XX 年 11 月,观察化工厂下游小河水质,并对居民生活污 水排放设施进行访问,发放调查问卷,水资源保护倡义书。
3、XX 年 12 月,访问镇污水处理厂; 5、XX 年 1 月,考察赵家桥水源; 5、整理总结所得到的相关信息资料 四、调查内容 1、实地观察:小河有大量的漂浮物,主要是生活垃圾,有各种塑料袋,河水呈黑绿色,河水有异味,岸边只看到田螺、不明小物体及藻类等生物,偶尔还能看到小鱼在游动早上还看到有人对着河水刷牙、洗脸在缓缓流动的河边看到许多村民在洗涤衣服 2、取样观察:把河水倒进透明的玻璃瓶里,水呈浅灰色,水质有点混浊,有少量絮状像海绵体的,放置一会儿,有沉淀物 3、走访调查:调查对象:随机走访村民 4、造成的原因: (一).由于这几年经济不断地增长,村民不再像过去一样对农田施加有机肥(农家肥料) ,猪等的家畜在现在的农村很难找到它们的踪迹这样,农田的肥料也只好靠化肥而化肥的过量施用会使土壤中含有过多的氮、磷元素,它们会随着水流进入三条主河道内,再加上村民有一个习惯,喜欢到小河边集中洗涤这些洗涤济都是含磷的化学产品,这使小河水体中的氮磷含量相应增加,我上网查了一下资料,据估计,地球上目前工业固氮量已经是自然界中生物固氮量的一倍水中的营养物使藻类、微生物大量繁殖,就会在淡水中出现叫 做“水华”现象,海洋上这种现象叫做“赤潮” 。
藻类自然死亡后,细菌就会来分解这些有机物,这些细菌就会大量消耗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从而使水体中需要氧气的鱼儿大量死亡它们的死亡导致微生物大量的繁殖,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此时,水体就会发黑变臭,水质直线下降二).在调查期间好几次看到住在河边的村民往河中倒下各种生活垃圾,甚至连快腐烂的桔子都往河里扔 因为河水受到了污染日积月累,这些看来是微不足道的生活用水也是会对河水产生污染的呀!就是在现在,还是有人在这比较脏的河水里洗衣服,我真有点百思不得其解或许这是村民的一种习惯!可是,我真的不明白,河水受污染对周围的村民有什么好处不成,周围的村民竟然漠然看着河水水质的日益恶化,却仍没有停止对河水产生污染的行为!时时听见他们在说以前这里有多大的鱼,却不见他们拿出实际行动,这也许是小河受污染的一个真正原因吧! (三).学校附近的化工厂废水就进入家乡的小河内造成了污染造成河水水质下降 五、体会 经过这次调查,使我们了解家乡小河水质的大概情况,增强了我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也使我们从小就懂得了环境与人密切关系,了解了许多有关的科学知识,增加了研究考察的能力影响我们的生活人们环保意识虽然在提高,但行动还不够 六、 建议: 1.加强村民的思想教育,严禁往河水里倾倒垃圾。
要求村民往农田施加有机肥村里对农户饲养家畜增加补贴2.广泛宣传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通过各种传媒开展有关水资源的宣传教育,增强全体村民的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意识 3.生活污水集中起来,统一排放 4.做到不向河道中倾倒生活垃圾 结论: 目前,家乡河水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居民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要以保护水资源为荣,每个人都要以污染水资源为耻水——生命之源,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离开了它,不单是我们,地球上的每一种生命体都将不复存在水是如此的重要,但它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需要每一个人的珍视这样的话,我们的家乡才能做到山更青,水更绿让我们的家乡符合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关于农村水污染调查报告(一) 篇二:初中研究性学习报告(水污染) (6000 字) 初中 >课程 课题研究报告书 课题名称:我国水污染现况及防护 指导老师: 朱广侠 年级班级:XX 级初三八班 完成时间: XX 年七月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书 正文: 目前,人们已意识到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这样的代价太大了我国已提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的战略,对整治水域污染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我们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为了拥有洁净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当从现在做起.不然的话,将会爆发一场可怕的灾难! 我国水环境的前景令人担忧。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繁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有 2500 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1/4,在世界排第 110 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 个贫水国家之一 多年来,我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使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威胁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了人类的生存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以污染程度大小进行排序,其结果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其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最重综合考虑我国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ⅱ类标准只占%(河段统计) ,符合ⅲ类标准的占%,属于ⅳ、ⅴ类标准的占%,如果将ⅲ类标准也作为污染统计,则我国河流长度有%被污染,约占监测河流长度的 2/3,可见我国地表水资源污染非常严重 我国地表水资源污染严重,地下水资源污染也不容乐观 我国北方五省区和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无论是农村(包括牧区)还是城市,浅层水或深层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区(主要是城市周围、排污河两侧及污水灌区)和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污染呈上升趋势(金传良等,1996) 。
具体而言,根据北方五省区(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1995 眼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资料,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 69 个城市中,ⅰ类水质的城市不存在,ⅱ类水质的城市只有 10 个,只占%,ⅲ类水质城市有 22 个,占%,ⅳ、ⅵ类水质的城市有 37 个,占评价城市总数的%,即 1/2 以上城市的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至于海河流域,地下水污染更是令人触目惊心,2 015 眼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监测资料表明,符合ⅰ-ⅲ类水质标准仅有 443 眼,占评价总数的%,符合ⅳ和ⅵ类水质标准有 880 和 629 眼,分别占评价总井数的%和%,即有 78%的地下水遭到污染;如果用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在评价的总井数中,仅有 328 眼井水质符合生活标准,只占评价总数的%,另外 2/3 以上到监测的井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卫生标准 为了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1993 年 1 月 18 日,第 47 届联合国大会确定自 1993 年起,将每年的 3 月 22 日定为世界水日。
面对严峻的缺水、水污染问题,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珍惜每一滴水,采取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等多种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篇三: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 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 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 2200 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美国的 1/5,在世界上名列 121位,是全球 13 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 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 900 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 20 世纪末,全国 600 多座城市中,已有 400 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 110 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 60 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中国水资源量评估 20 世纪 80 年代初,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全国开展了第一次水资源评估工作,并根据 1956-1979 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全国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 (1)降水总量1956-1979 年间的平均年降水总量为万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为 648mm,比全球陆地平均值低约20%受气候和地形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台湾省多年平均年降水为2535mm,而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则不足 25mm (2)河川径流量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 56%通过陆面蒸发返回空中,其余 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 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 亿立方米, 约占 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 560 亿立方米, 约占 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 172 亿立方米 (3)土壤水通量根据陆面蒸散发量和地下水排泄量估算,全国土壤水通量约为万亿立方米(约占降水总量的 67%),其中约有 16%通过重力作用补给地下含水层,最后由河道排泄形成河川基流量,其余万亿立方米消耗于土壤和植被的蒸散发4)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系指与降水、地表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总补给量。
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 8288 亿立方米,其中有 6762 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 亿立方米分布于平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 348 亿立方米 (5)水资源总量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量,我国水资源总量为 万亿立方米;其比河川径流量多的 1009 亿立方米水量,是平原、山间河谷与盆地中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部分水量在不开采地下水的情况下,这部分水量以潜水蒸发的形式消耗,通过地下水开采,可以从蒸发中夺取部分水量加以利用经过计算,平均年潜水蒸发量在北方平原地区为 844 亿立方米,在南方平原地区为 119 亿立方米 为何缺水? 专家认为我国缺水的主因是人为造成的 “地下水越抽越深,水源地越来越远,远距离取水的城市越来越多,用水成本越来越高” 这是我国目 前水资源短缺的真实写照不仅水资源短缺,而且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全国所有大中城市周边,已经没有可以直 接饮用的地表水,在广大农村地区,可以直接饮用的地表水也逐渐减少11 月 9 日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召开的水资 源与城市环境国际学术会议上,专家们对我国缺水的原因、水污染和环境污染治理,给出了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梁杏说,我国南方原水量充沛,北方水少但也能维持某种平衡现在南方的江、河、湖基本 上都污染了,形成了水质型缺水;北方由于乱采地下水、过度使用,水在北方已经成了稀缺物质这是人为扩大化 的缺水北方虽然严重缺水,却在采用农业漫灌,浪费了本来就少的水资源;修建造纸厂等严重污染的企业,污染 了珍贵的地表水甚至地下水,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