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31篇)

工****文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9.14KB
约197页
文档ID:587310893
2024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31篇)_第1页
1/197

2024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31篇)2024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选31篇) 2024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篇1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 留守儿童,成为一衷煺遍的社会现象而这一现象的产生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从此缺失亲情的抚慰,形成了情感的空缺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 1.2亿农民工常年于城市工作,由此产生近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而据中华全国总工会最新统计,我国现有农民工已增至1.5亿,随着国家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更多的农村盈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的数据也将与日俱增  调查时间:  __年7月16日-__年8月16日  调查对象:  广东省__县中小学学校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以及关联对象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当地参考数据  社会实践调查经过  一、“留守儿童”现状  调查数据显示,该县在中小学就读的“留守儿童”共8839人,占全县中小学生数(人)的14.9%。

其中,在中学就读的占全县中小学学生数(人)的12.96%,共有2663人;在小学就读的占全县小学学生数(人)的15.95%,共有6176人其中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的留守儿童占绝大部分,占90%;而由亲朋好友照顾的占10%留守儿童身心收展尤其是人品、心理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这是由于留守儿童缺少正常家庭教育,这一现象有待引起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1、在读未成年人中,留守儿童占很大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收展,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难以满足村民生活需求,越来越多的村民将目光瞄向城市,涌向城市,希望创造更好的生活因此,在该县读书的同学中随机抽取了50名同学进行调查,其中有21名是留守儿童,占42%这说明留守儿童占的比例还是相当高的此外,“隔代监护”,也就是由(外)祖父母监护的留守儿童占13人,占61.90%  2、留守儿童普遍学习环境差,学习成绩偏低  由于学校教育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以及师生缺乏沟通,教师教育方式不当,留守儿童中有28.14%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己解决或根本不理会根据__年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成绩在中等以下的同学当中,留守儿童占了54.14%,在0~60分之间占28.95%,60~75分之间占 21.19%。

  3、留守儿童心理现状  普遍欠良好当问及是否“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吗?”这类问题时,据统计回答是“否”的留守儿童占38.45%,还有很多小孩心理成熟缓慢,在问到“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被问及到为什么不想当科学家、老师诸类问题时,都回答家里不好不现实,相当部分对自己缺乏自信,觉得自己将会一事无成,没有拥有值得别人称道的地方,甚至少数同学在被调查问到“被人欺负时怎么办?”时回答“忍气吞声”,另外还有65.23%都以为生活现状很苦恼  4、留守儿童自我约束力较弱  由于缺乏监护,以及孩子自我约束力不强,心理意识和行为作风得不到及时的、有效的纠正,导致在学习、纪律、意识形态上都存在着偏差,通过对其监护人以及邻居的访谈中了解到,很多留守儿童都不喜欢听监护人教导,在学校也经常纪律违规,经常发生打架斗殴现象,甚至还出现了偷盗等一系列问题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低父母外入,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作业未能按时完成,或者应付了事,造成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因为缺少家庭教育,不少留守儿童产生了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留守儿童一旦在某个环节跟不上,往往越学越糟,厌倦学习、不求上进。

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65%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甚至有些留守儿童上课纪律性差,出现逃学现象  3.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4.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政府应合理分担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谓的借读费和择校费  结束语  迫切希望社会更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必然现象,是加快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迫在眉睫他们很难得到父母的关爱,得不到父母的言教,得不到父母意识的帮助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母亲在他们的印象中,是一个长期的漂泊的身影,是可视而不可及的希望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价值观是模糊的,人生观是惨淡的他们希望社会关注他们,重视他们,他们需要我们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扶持,他们需要的是社会对他们行为的认同,在社会上被更好的对待 2024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篇2   近几年以来,在我们经济贫困的农村山区,农民外出打工人员越来越多,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致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于是农村中“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也应运而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的学习、生活,特别是思想道德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其状况令人担忧因此,对山区留守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推进全民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从一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加强留守孩子自身心理素质培养  “留守孩子”的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及自我教育在其成长过程中有着巨大的作用,是其心理素质和思想行为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因素,它有利于个体角色的内化,也有利于自我心理矛盾的疏解其实,留守孩子并不是一个不分化的群体,在他们中间有适应不良的个体,但也有适应良好的个体作为“留守孩子”,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看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勇敢面对和克服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家长也要因材施教,因利势导  首先父母要明白每个孩子不一定都是天才,要掌握适度原则父母就必须要了解自己孩子先天的程度,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加以教育,使其能力得到扩展古代孔子就是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就是承认个体的差异,了解不同的特点。

在智力开发上应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发展能力,做到不强迫、不限制、不搞过度教育,让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才能和天赋其次要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念,要消除“只要有钱,读不读书没关系”的错误想法,应该把子女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家长还必须认识孩子读书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也是家长自己的事家长不仅要提供物质上的保障,还要多与孩子沟通,让他们能时刻感受到你们的关爱另外,父母还要经常与监护人联系,督促监护人行使监督责任;经常与学校沟通联络,切实关注孩子的成长如行为有失偏颇,家长也要及时处理,正面引导,根据情况适当教育  3、让孩子体验磨难,培养坚强意志  不经磨难不成才,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逆境造就人才,顺境往往使人变得平庸,这是值得父母和我们每个人深思的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今天,我们要想方设法的创造一个小小的逆境,让孩子们体验到逆境的磨难,锻炼良好的心理品质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对留守孩子应当多给他们一些磨练的机会培养坚强的意志,最好的老师就是经历各种艰难困苦  4、学校要营造温馨环境,给予孩子关爱  在学校方面,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孩子”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建立“留守孩子”心理发展档案,及时发现和诊治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对“留守孩子”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孩子”提供倾诉的.渠道;经常组织“留守孩子”参加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建立“留守孩子”家长或监护人与学校的定期联系制度,帮助、督促、检查家长履行监护职责等,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孩子”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引导“留守孩子”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留守孩子”健康、和谐发展。

  出门打工的农民工已无法将关爱直接施于孩子,此时学校的老师理所当然要担负起这一使命  为适应“留守孩子”的需要:首先,教育理念要更新显然,传统的一般教育理念和方法,对“留守孩子”的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更新教育理念,采取适合留守孩子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的教育方法一要坚持以“留守孩子”为本的人本思想,处处为“留守孩子”的成才着想二要有服务型教育理念,用热情周到的服务感染他们,在服务中收到教育的效果三要对“留守孩子”进行赏识教育不仅要对“留守孩子”进行表扬,激励,更应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的特长,甚至批评中也应有赏识四要有和谐的教育理念,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系要和谐,平等,才能造出和谐的教育环境五要执行愉快教育法校园要为“留守孩子”创造愉快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使学校成为他们愉快,温馨的家  其次,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除了应承担教育、教学工作之外,特别要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监护、抚养职责,使教师成为教书育人、监护育人、抚养育人的复合型教师和父母型教师教师要把“留守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呵护,在思想道德、生活、行为习惯上对留守孩子像父母一般监护抚养为“留守孩子”建立成长档案、举办生日班会等。

  除此之外,教师对“留守孩子”还要给予情感抚慰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其父母长期不在家中,缺少家庭的关爱,教师和同学要适时地多关心他们,以师生之爱和同学之情弥补其母爱和友爱的不足,填补其情感空白因此教师应对留守孩子进行结对帮扶,让其感受亲情关爱让老师与一个或多个“留守孩子”结对子,要用心关爱“留守孩子”,做到多与“留守孩子”交心谈心、多组织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孩子”家中进行家访在精神上,多给他们一些鼓舞、一丝微笑、一句赞扬、一份关注,用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们,去善待他们,成功时给他们鼓掌,失败时给他们打气,苦闷时与他们谈心,伤心时给他们安慰在生活上,多给他们一点关爱用父母的心去疼爱“留守孩子”,用家长的责任去关注“留守孩子”还有可以让学校的中队干部、班队干部与“留守孩子”结对子,让这些中队干部、班队干部平时多与自己的结对对象一起玩,一起参加活动,节假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通过师生、生生的结对帮扶,让这些“留守孩子”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亲情关爱  5、利用社会环境,教育孩子学会做人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六种力量对学生施加影响这六种力量是:教师,家庭  ,学生集体,学生本人,书籍,人际关系。

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对留守孩子的成才也具有重要作用如退休人  员中选聘义务监护人、义务员,实行一对一的义务帮教,通过各种社会团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协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引导“留守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发挥他们的个人兴趣和专长  首先我们要培养孩子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才能把事做得恰到好处,符合社会规范要教育孩子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敢于承担责任;对他人诚信,以诚相待;对自己严格要求,不骄不躁,谦虚谨慎凡事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有缺点要积极改正;学会爱人,爱父母,爱他人只有学会爱的人才会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满;只有学会爱的人才会去爱社会,爱祖国;才会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家庭要配合好学校教育、社会教化和别人的帮助来共同引导孩子,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孩子稳固的思想情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