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成功原因浅析 作者简介:吴昊天(1992—),男,辽宁盘锦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明史吴昊天(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 300000)Summary: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其功绩在于统一天下,建立明朝,并巩固了明朝初期的政治统治朱元璋的成功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与其童年时期的困苦经历、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以及重民爱民的治国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Keys:朱元璋;童年经历;人才政策;民本理念K248:A:1671—1580(2013)07—0022—02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于元末乱世诸多起义军中脱颖而出,一统天下,开创了明朝近300年的基业清圣祖康熙帝用“治隆唐宋”四字给予了朱元璋极高的评价那么,这样一位一代帝王,其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应该首先对朱元璋的“成功”做一个定义朱元璋的成功应该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横扫元末乱世诸多势力,统一天下,建立了大明王朝其二则是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统治秩序和体制,并恢复经济生产,奠定了明朝200多年的统治基础以往学者对朱元璋成功原因的探讨不可胜数有人讨论其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有人讨论其农业政策;有人讨论其治吏手段。
但大多数都是从其施行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事实上,朱元璋的成功固然在于他施行了一系列正确有效的方针政策,然而更根本的原因应该在于这些策略背后的动因因此,本文将撇开朱元璋执政的种种具体措施,从更深层次剖析其成功的内在原因一、早年丧亲,穷困潦倒现代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少年时期的经历往往会对其今后的性格、思想乃至行为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朱元璋17岁时,家乡蝗旱相连,又生瘟疫,“父母兄相继殁”,只能与二哥相依为命,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这一变故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刺激和影响朱元璋一生重视百姓,体恤百姓疾苦在攻下集庆后,对城中百姓宣称:“旧政有不便者,吾为汝除之”攻占武昌时,“城中民饥困,上命给米服之,召其父老抚谕之”称帝建国后,朱元璋又大兴轻徭薄赋、赈灾救灾的政策这些举措,在兴兵打天下时聚拢了民心,在建国后又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另外,朱元璋一生痛恨贪官污吏出身佃户之家的朱元璋,见惯了贪官的罪恶,并亲身体会过官员对百姓的欺压之苦在朱元璋亲自主持编修的《大诰》中,绝大部分是有关于官员犯罪的案例,其中许多刑罚残酷至极可以说,朱元璋是历代帝王中对贪官污吏最痛恨、处罚最狠的一个此外,朱元璋童年的经历也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部分人力基础。
朱元璋小时候替地主家放牛放羊,与他一同放牧的玩伴中,徐达、汤和等人都是他日后所倚重的大将重臣而且,据野史传说,朱元璋小时候便很有领导能力,是这群同伴中的“孩子王”可见,他日后的雄才大略在幼时便已略见端倪父母去世后,朱元璋入皇觉寺成为一名行童不久,外出在河南、安徽一带云游这段经历对朱元璋日后的人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在云游化缘的过程中,朱元璋接触了各色人等,遍尝了人生百态,对社会状况、人民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积累了同三教九流打交道的丰富的社会经验更重要的是,朱元璋所到之处正是明教、白莲教和弥勒教十分活跃的地区按照吴晗先生的观点,朱元璋在这一时期应和西系红巾军的元老彭莹玉或其门徒有过接触朱元璋接受了这些反元组织的思想,为日后参加起义军打下了基础可以说,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的朱元璋能有不凡的见识和个性,与他这一段云游经历密不可分二、吸引人才,个人魅力历史上靠马上得天下的君主,其身边往往会聚集一批能人异士,如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朱元璋的成功也离不开身边一批悍将谋臣的帮助那么,在元末众多起义军和割据势力中,这些人为什么会选择投靠朱元璋呢?《明史·常遇春传》中的一段话值得我们思考常遇春)初从刘聚为盗,察聚终无成,归太祖于和阳。
可见,谋士武臣在选择归属的时候,往往会对各支力量的形势做以比较,选择最有可能获得成功、前途最大的一支而领导者的个人素质便成了判断一支队伍发展前途的关键那么,出身农民的朱元璋有什么过人的素质,能够吸引众多人才前来投靠呢?《明史》记载李善长的一段话说得很明确:“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产,距沛不远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将明太祖与汉高祖进行一番比较,我们便会发现这两位开国皇帝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两人都出身于社会下层,都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都与三教九流打过交道,但最终都能招贤纳士,成就一番伟业表面上看,李善长标榜的是山川王气之说,但他明确指出了刘邦在性格上的过人之处,并将朱元璋与其相提并论刘邦虽然有很多地痞习气,但为人大度,谦虚善纳,并能赏罚分明朱元璋也有着相似的性格特点并且,朱元璋能够知人善任,手下都是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相比之下,同为起义军统帅的张士诚,虽然号称“招纳四方贤俊”,但所用的都是一些空有虚名、贪图富贵的迂腐之人,致使真正的有才之士望而却步可见,朱元璋之所以能招募一批有识之士为其效忠,与其自身的素质和人才政策是分不开的。
三、治国理念,重农重民历代帝王统治的成功与否,与其治国理念是密不可分的朱元璋的成功从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他正确的治国理念出身于下层百姓的朱元璋极力倡导重农重民并且,朱元璋的民本思想与以往的皇帝有所不同,它来自于朱元璋自身的深切体验他曾多次对臣下强调重民爱民的道理他说:“四民之中,士最为贵,农最为劳士之最贵者何?读圣贤之书,明圣贤之道,出为君用,坐享天禄农之最劳者何?当春之时,鸡鸣而起,驱牛秉耒而耕,及苗既种,又须耘薅炎天赤日,形体憔悴及至秋成,输官之外,所余能几一或水旱虫蝗,则举家遑遑无所望矣今居官者不念吾民之艰,至有刻剥而虐害之,无仁心甚矣又说:“治民犹治水治水顺其性,治民顺其情人情莫不好生恶死,当省刑罚息干戈以保之;莫不厌贫喜富,当重农时薄赋敛以厚之;莫不好佚恶劳,当简兴作节徭役以安之若使之不以其时,用之不以其道,但抑之以威、迫之以力,强其所不欲而求其服从,是犹激水过颡,终非其性也又说:“不施实惠而概言宽仁,亦无益耳以朕观之,宽仁必当阜民之财而息民之力不节用则民财竭,不省役则民力困,不明教化则民不知礼义,不禁贪暴则民无以遂其生如是而曰宽仁,是徒有其名而民不被其泽也故养民者必务其本,种树者必培其根基。
事实证明,朱元璋的这些政治宣言也并没有成为空头支票,他所推行的轻徭薄赋、赈灾救灾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明初的社会生产,改善了百姓的生活通过以上论述,我们总结了朱元璋成功的一部分原因当然,朱元璋的缺点和局限性也是很多的比如,他晚年过分猜忌,大肆诛杀开国功臣惩治贪官污吏的手段过于残酷,滥用酷刑,株连无数然而,这些缺陷并不能抹杀朱元璋的优点功过相较,他还称得上是功业恢宏的一代帝王他的一生,为明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对有明一朝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Reference][1]葛培贤. 朱元璋的用人之道[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3).[2]方昌林. 从牧童到皇帝:朱元璋成功原因初探[J]. 安徽史学,1995,(1).[3]许莉莉. 朱元璋:善于用人,知人善任[J]. 人才资源开发. 2011,(8).[4]张宁.朱元璋帝业成功因素再探[J]. 安徽史学. 1995,(3).[5]任崇岳.朱元璋用人思想研究[J]. 史学月刊. 1986,(4).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