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读教育新解 上海工读学校立足自身实际,走出了一条将行为矫治、心理调适、文化教育、职业教育融合、互补的新路,拓展了工读教育的发展空间,取得了行为转化与职业育人的双重效果文 本刊记者赵锋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的家庭环境差、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差,同时他们又好胜心强、动手能力强、走向社会的愿望强三差三强”的特征让这群工读学校学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遭遇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门”的困境工读学校如何主动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如何主动适应行为不良学生教育转化的需求?如何主动适应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市第八届工读教育论坛上,来自本市各所工读学校的师生用生动的案例和改革的成效给出了答案——行为转化与职业育人相结合2000年起,徐汇区工读学校接连几年遭遇到了生源窘迫的困境以2005年到2007年为例,3年中全校学生总数只有60人学校开始反思:如何才能有效利用资源进行有效教育和转化?2008年,学校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家长希望学校既能让孩子完成基本的文化学习,又能转化孩子的不良行为,还能使孩子掌握必要的技能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学校确定了眼视光、钟表维修、摄影传媒等3种实用技能,依托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的技术支持,很快就开发出了职业实训课程。
小班化教学,教师分类指导,实训课占到总课时的近七成……课堂的改变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训操作中也培养了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品质2009年,学校的学生数增至74人,学校也有了新气象用副校长杨海涛的话说:“职业实训课程由于适合我们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加上对学科文化基础要求不高,易于让学生接受、掌握和表现职业教育是工读学校走出低谷的有效抓手,是促进学生转化的有效途径关爱教育树自信,职业课程促发展”,在职业技能的学习中,许多学生找回了自信、自尊和自爱孟余骏在初二时进入闸北区工读学校,在老师眼里,他调皮、急躁、易怒,经常会与老师发生矛盾但老师并未因此而感到失望,相反让他产生了在这里学习很愉快的印象初中毕业后他留校进入职高班学习旅游英语,一向对英语学习心生畏惧的他,在老师的帮助下没有急躁也没有放弃,在每一天的坚持中完成了学业,他先后考出了“上海市旅游行业统一考试”英语B级笔试、听力和口语,顺利进入涉外宾馆实习其间,他还在上海市“拥抱明天”系列比赛中获得了打字和四国军棋比赛一等奖看到孩子有这么大的进步,看到他脸上越来越多充满自信的笑容,这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快乐儿子的进步和成长让孟余骏的妈妈重新认识了工读教育,也让她对工读学校和老师心存感激。
心存感激的远不止孟余骏和他的妈妈在崇明县工读学校,面点制作专业教师颜华民最近接到了在广成餐饮有限公司旗下的鼎泰丰餐厅(豫园店)工作的学生刘涛打来的里,刘涛迫不及待地告诉她自己获得了总公司组织的面点制作技能竞赛青年组冠军,并被公司晋升为主管的好消息颜华民哭了,眼泪中既包含了学生成才的欣慰,更包含了自己从政治教师成功转型为面点制作专业教师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这位原本对面点制作一无所知的政治教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一次性通过了面点制作高级技工的考核高围墙、铁丝网、劳动改造、军事化管理,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工读学校给人的印象,而从工读学校出来的人也较难得到社会的认可,不少人往往又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工读教育“重行为矫治,轻技能培养”造成的十余年来,上海工读学校立足自身实际,走出了一条将行为矫治、心理调适、文化教育、职业教育融合、互补的新路,拓展了工读教育的发展空间,取得了行为转化与职业育人的双重效果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