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京剧声腔板式

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9.50KB
约14页
文档ID:106362007
京剧声腔板式_第1页
1/14

京剧声腔板式京剧的曲牌就是曲调的名称,俗称牌子,如「点绛唇」、「将军令」等曲牌各有固定的名称、句数、句格(包括长短不等的字数、字音的平仄等),以及曲调方面的板式、板数、调高等,格律相当严谨不过有些曲牌没有唱词,只用它的曲调作为器乐演奏的吹打曲牌(亦名工尺牌子),如「水龙吟」、「柳摇金」之类,可以自由反复,也可以中途停止,以及只念不唱的干牌子,则属例外京剧声腔板式:西皮、二黄西皮,京剧主要声腔西皮在胡琴上的定弦是:63弦西皮的曲调跳跃、活泼、刚劲有力,节奏紧凑,唱腔明朗、轻快,比较适合表现欢快、坚毅、愤懑的情绪西皮的板式有:原板、慢板、快三眼、娃娃调、导板、回龙、散板、摇板、滚板、二六、流水、快板、反西皮等二黄,京剧主要声腔原作二簧二黄在胡琴上的定弦是:52弦二黄是一种比较平和、稳重、深沉、抒情的腔调节奏比较平稳,起音、落腔多在板上由于二黄的唱腔流畅、舒缓,比较适合表现沉思、忧伤、感叹、悲愤等情绪,因此悲剧题材的戏,多用二黄腔二黄的板式有:原板、慢板、快三眼、碰板、顶板、导板、回龙、散板、摇板、滚板、反二黄等另外有唢呐二黄京剧声腔板式:反西皮、反二黄反西皮,京剧西皮的腔调、板式反西皮这种腔调发展较晚,现在只有散板、摇板和二六几种板头,不如反二黄板式那样完备。

反西皮多用于生离死别或哭祭亡灵等极其悲痛的情境这种腔调虽名为反西皮,但并不完全是正西皮的转调,有的是把西皮上下句唱腔的落音做了些变动,变为二黄腔,于是就成为用西皮定弦唱二黄腔的格式  老生戏《连营寨》中刘备唱的“点点珠泪往下抛”的唱段,是反西皮二六;《鱼肠剑》中伍子胥唱的“子胥阀阅门楣第”的唱段,是反西皮散板旦角戏《三娘教子》中王春娥唱的“不由得春娥女痛在心”的唱段,是反西皮二六反二黄,京剧二黄腔调与板式反二黄基本是把正二黄的曲调,降底四度来唱的腔调正二黄胡琴定弦为52弦,转反二黄后即为15弦由于转调后的反二黄调门降低了,相应地唱腔活动的音区也就加宽了,故反二黄调腔比正二黄的唱腔起伏跌宕大,曲调性更强反二黄擅长表现悲状、慷慨、苍凉、凄楚的情绪反二黄本身即有导板、回龙、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摇板等各种板式由于反二典的调门比正二黄低,故其上下句常有提高五度来唱的时候在京剧传统戏中,老生、小生、旦、老旦均有反二黄的唱段,净行只有《大回朝》中的闻太师唱反二黄其他剧目比较少见后来一代名净裘盛戎先生又在《林则徐》中也加入了大段发二黄唱腔京剧声腔板式:西皮导板京剧西皮板式之一西皮导板是个散板上句的变化形式,因为导板多用在一个大唱段开始的地方,感情多较激越奔放,故这个上句要比一般散板上句复杂、开扩、悠扬、充沛。

老生导板句尾的落音多为2或3、5旦角导板句尾 的落音为1或6等老生戏如《击鼓骂曹》中祢衡唱的“谗臣当道谋汉朝”,《珠帘寨》中李克用唱的“昔日有个三大贤”等;旦角戏《女起解》中苏三唱的“玉堂春含悲泪忙往前进”等;老旦戏《赤桑镇》中吴妙贞唱的“见包拯怒火满胸膛”等;净角戏《铡美案》中包拯唱的“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等;小生戏《辕门射戟》中吕布唱的“某家今日设琼浆”等,都是西皮导板京剧声腔板式:二黄导板凡不能独立构成完整唱段的板式,必须与其它板式组合、或相依附的板式,称之为“附属板式”二黄导板是由二黄散板派生出的,是自由节奏的唱腔,它只有同其它板式组合在一起,才能构成为完整的唱段,因此将导板划归为附属板式类导板是上句形式,在整个唱段中起先导作用,率先出现,其他板式再接唱如导板可以和回龙、原板、三眼、散板、摇板等各种板式组合,形成完整的唱段   导板属自由节奏型的“散板类”唱腔,有“散拉散唱”的特点与散板相比,导板的唱腔更加复杂、申展、高昂   导板只有上句形式,但上句形式的导板,落音与散板的落音不完全相同,而有“上句唱、落下句音”之说,如《李陵碑》“金乌坠玉升黄昏时候”这段二黄导板的终止音,不是落在二黄上句的“1”音,而落的是二黄下句的“2”音。

这样使导板即带有唱段起始的引导性,又有比散板更加延申、复杂的旋律,演唱起来激昂丰满,并具有可划段落的相对终止感   不论老生、花脸、旦角,导板的专用罗经都一样,这个锣鼓也叫“导板”,也有称之为“导板头”的导板的过门虽与散板相似,但比散板的过门更稳重、更丰满、慢而长为渲染气氛,常常在导板过门的原有基础上,加花变奏作音乐处理,但过门的尾音一定要稳定落在“5”这个长音上,以便于起唱   《探皇陵》、《李陵碑》、《生死恨》这几个不同行当的二黄导板,都是一个大唱段的起始句,它引导着其他板式唱腔的出规,它是上句形式但落音却落到了“2”音导板的前半部的旋律和落音与散板相似,而导板的第三个小分句,有了变化,比散板要长,有大拖腔它既是从散板派生出的、有相似的一面,也有变化之后的特殊之处发展变化的重点部位在第三分句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把导板的第三分句的大腔去掉,落音一变,又恢复成了二黄散板京剧声腔板式:西皮回龙京剧西皮板式之一西皮回龙与二黄回龙不太相同,西皮回龙是附属在散板或哭头、二六、快板等句子后面的拖腔,是一种表达委婉、意犹未尽情绪的腔格,字数最多不过四、五个字由导板、哭头接回龙的老生戏,如《连营寨》中刘备唱西皮导板“白盔白甲白旗号”,随接哭头“二弟呀,三弟呀”,然后接唱西皮回龙“孤的好兄弟”。

旦角戏如《玉堂春》中苏三唱导板“玉堂春跪至在都察院”,随接哭头“啊??”然后接唱西皮回龙“大人哪”都是同一结构另有由快板接回龙,如《击鼓骂曹》中祢衡唱快板:“元旦节与贼个不祥兆,假装疯魔骂*曹我把蓝衫来脱掉??”,其中“来脱掉”即是回龙腔还有由二六接回龙者,如《人面桃花》中杜宜春的二六唱段,最后两句为:“案头相伴长供养,免得它坠泥溷无下场其中“无下场”三字即是西皮回龙腔京剧声腔板式:二黄回龙二黄回龙也是附属类板式之一它是只有一句唱词和唱腔、不能构成完整唱段的一种板式回龙板与回龙腔不能等同,而是有不同的概念和实际内涵二黄回龙板式常用于二黄导板之后,做为二黄三眼、原板之前的“中间连接板式”如《搜孤救孤》“都只为救孤儿、舍亲生”   二黄回龙在导板之后,是成套唱段中的一句完整唱腔,作为下句形式出现的为多一般用小垫头起唱、故有将回龙称之为“碰板”的,回龙是指一种迂回婉转的长腔而言这种回龙腔的前面,因为常用垛字句,开头又是碰板起唱,故常被合称为碰板回龙参见二黄导板 回龙也有带过门起唱的,《赵氏孤儿》这个唱段就是一例回龙用结构紧凑的叠句形式开始,也就是垛句起唱,用高昂、伸展的一个大腔结束全句,很具渲染力。

有两种结构形式的二黄回龙:即原板类(一板一眼)的,和慢板类(一板三眼)的   二黄回龙以下句形式的为多,但也有上句形式的《黄金台》“千岁爷休得要大放悲声”这段唱腔,就是上句形式的回龙,它与回龙前面有导板的、下句形式的回龙不同《三娘教子》“老薛保你莫跪在一旁立站”是旦角上句形式的二黄回龙,这种回龙的结构特征是,将慢板上句的唱腔单独抽出,在句尾行腔上加以发展变化,使唱腔更加迂回委婉,拖腔加长常用于戏剧情节处在紧迫或转折的情况下,用它将激烈急促节奏的情绪缓和下来,逐渐进入抒情叙事回龙作为这一组唱段的第一句,下面可接唱慢板、快三眼或原板因回龙是用碰板形式起唱的,这种上句形式的回龙,往往被称为“碰板”、“碰板三眼”,而不重视、不强调,忽略了“回龙”这个板式的名称《三娘教子》这句上句形式的二黄回龙,前半部紧凑,后半部抒展,是全剧节奏的转折点,情绪平缓后,接唱平稳的二黄原板上句形式的二黄回龙,与导板后出现的回龙比较,相对要平和些   介绍了二黄回龙板式后,再谈谈回龙腔我们通常所说的“回龙腔”,是指在一个大段唱腔中一句与一般唱腔不同的、复杂、迂回的特殊大腔这种大腔虽然也具备了旋律迂回婉转、环绕行腔的特点,但它只是一个“腔”而已,不能把这种唱腔与“回龙板”混同。

比如:《三娘教子》一剧中,唱“因此上回家去与母分辩”只是回龙腔而不是回龙板式的唱腔有关回龙腔的专门知识,在后面的有关章节会详细介绍回龙腔”是附属在大段唱腔的中一句唱中的一个大腔,而回龙板是单独起始存在的一个完整唱句不能把回龙板式与回龙腔混为一谈京剧声腔板式:西皮娃娃调京剧腔调之一小生、老生、老旦都有娃娃调的唱腔小生西皮娃娃调是一种慢三眼形式的腔调,是从老生西皮原板、慢板发展出来的,其板式结构及各分句落音和老生西皮原板大致相同,唯唱腔曲调高昂、华丽一些例如《辕门射戟》中吕布唱的“只为讲和免争强”的西皮慢板的唱段,《四郎探母》中杨宗保唱的“扯四门”的唱段,都是娃娃调老生戏《辕门斩子》中杨延昭见到佘太君时唱的西皮快三眼的唱段“杨延昭下位去迎接娘来见老娘施一礼躬身下拜……”,也是西皮娃娃调老旦戏《打龙袍》中李后唱的西皮快三眼“眼不明观不见花花美景”的唱段,用以表现内心的激动情绪,也是娃娃调的唱调京剧声腔板式:四平调 京剧腔调与板式又名平板二黄四平调的胡琴定弦是52弦,与二黄相同;过门也和二黄原板的过门一样但其唱腔的内部结构却和二黄不尽相同从其上下句落音、节奏和某些音程跳动的情况看,四平调与西皮腔调类同。

但从四平调的另一些行腔来看,多用自然七声的级进,曲调流畅平滑,1、5、2、6各种调式综合使用极为灵活,又很象二黄因此四平调可以说是一种兼有西皮、二黄两种性格的腔调四平调的板式只有原板、慢板两种,慢板也只是原板放慢的板式另外还有反四平 四平调的曲调和节奏的变化非常自由灵活,任何复杂和不规则的唱词,都可以用四平调来唱例如《贵妃醉酒》中的唱词:“裴力士啊,卿家在哪里呀,娘娘有话来问你,你若是遂得娘娘心,顺得娘娘意,我便来朝把本奏丹墀,哎呀卿家呀,管你叫官上加官,职上加职……”这种长短参差的句式,若用一般西皮、二黄板式唱,比较困难,而用四平调唱,却能顺理成章,这是四平调的特性之一 四平调能表达多种多样的情感,如《贵妃醉酒》的四平调委婉缠绵,华丽多姿;《梅龙镇》、《乌龙院》的四平调轻松闲适,明快佻达;《打棍出箱》、《清风亭》的四平调则是苍凉沉郁,悲切凄楚四平调由于在曲调节奏、唱法和艺术表现上所具有不同特色,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情调老生、小生、旦角、老旦都能唱四平调,旦角的唱腔更为丰富 四平调的唱腔丰富,艺术处理手法灵活多样,因此除正格四平调外,还有反四平、四平调顶板流水、四平调流水、西皮四平调等不同类型的唱腔。

京剧声腔板式:南梆子京剧腔调、板式南梆子在胡琴上的定弦是63弦,它的唱腔和西皮原板,二六结构大致相同,因此能和西皮的唱腔在一起使用南梆子只有导板和原板两种板头,传统戏中只有旦角和小生能唱,因为它的腔调 委婉、旖旎,最适宜表达含蓄跌宕、细腻柔美的情绪如《霸王别姬》中虞姬唱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的唱段,《春闺梦》中张氏唱的“被纠缠陡想起婚时情景”的唱段等,都是南梆子京剧声腔板式:高拨子京剧的腔调、板式又名“拨子”,是秦腔传至安徽酮城一带,和某种用唢呐伴奏的腔调结合,经过当地戏曲艺人再度创造而成的腔调高拨子与西皮、二黄并存,早已成为徽调的重要腔调之一,京剧形成后,高拨子也是京剧声腔的组成部分拨子在地方戏中,多用小唢呐伴奏,声调悲凉激越,常用于生离死别或百感交集的戏剧情节拨子在京剧里,是用大胡琴(或称拨子胡琴)伴奏,这种胡琴比伴奏西皮、二黄的胡琴琴筒大一些,很像是在模仿唢呐,有一种特殊的音色,定弦为15拨子的板头较多,有导板、碰板回龙、原板、散板、摇板等,只是没有慢板、快板和反调拨子在京剧里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和西皮、二黄混合使用,各行角色都能演唱,适合表达激昂悲悲愤的感情拨子的上下句落音比较自由,上句最后落音可落12356各音;下句最后落音可以落1521各音。

因为在格式上约束较少,所以在新编剧目里多喜欢使用老生戏《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