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振动试验仪 6.电压降测试仪2.盐雾试验箱1.1电线束耐振动试验、按QC/T413-2002中4.12的规定进行试验检验项目:耐振动性能2.2电线束受QC/T413-2002中3.13规定的持续时间为48H的耐盐雾性能试验后,应符QC/T29106-2004标准中4.10的规定QC/T413-2002标准: 3.12产品应能经受X、Y、Z三个方向的扫频振动试验根据产品的安装部位,其扫频振动试验的严酷度等级应符合表1的规定产品通常在不工作及正常安装状态下经受试验,当需要在工作状态下试验时,应在产品标准中做出规定产品经振动试验后,零部件应无损坏,紧固件应无松脱现象,性能应符合产品的外形和基本性能参数规定振动试验的检测点一般定为试验夹具与试验台的结合处,当检测点有特别要求时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2.1电线束耐盐雾试验按QC/T413-2002中4.13规定进行,试验后检验电线上应符合QC/T29106-2004标准4.14的规定4.7电线束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应松散采用保护套管时,无位移和影响电线是弯曲现象4.8电线束中电线与端子连接处的绝缘观影紧密的套在连接部位上,无位移脱开现象4.9电线束中电线及零部件部位应该正确装配,不应有错位现象,端子在护套中不应拖出。
4.10电线束中线路导通率为100%,无短路错路现象QC/T29106-2004标准:QC/T413-2002标准: 3.13产品应进行盐雾试验试验的持续时间宜为256 h、144 h、96 h、8h;产品在不工作状态下试验试验后,产品仍应符合3.2.2条的规定(产品的电气性能参数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产品的安装细节、试验后的恢复条件和其他判定要求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QC/T29106-2004标准: 4.10电线束中线路导通率为100%,无短路错路现象编号:QC/T413-2002标准:4.13 应按GB/T 2423.17中,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线束试验大纲试验项目及要求第一组试样名称试验标准试验仪器名称及型号发动机线束QC/T29106-2004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QC/T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5.截面工作室(端子剖面)7.恒温油浴箱3.高温试验箱4.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箱1.2电线束在经受QC/T413中3.12规定的震动性能试验后,应符合QC/T29106-2004标准中4.7/4.8/4.9/4.10的规定第二组检验项目:耐盐雾性能4.12按GB/T 2423.10的规定进行。
将产品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并处于正常安装位置,在不工作状态下进行试验;同时应将与产品连接的软管、插接器或其他附件安装并固定好QC/T413-2002标准:共8页,第1页编号:线束试验大纲3.1电线束尺寸用钢卷尺检测,应符合QC/T29106-2004中4.2的规定第四组第三组检验项目:节点间尺寸QC/T29106-2004标准: 4.2电线束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4.21干线和保护管长度不宜小于100mm,并为10的倍数4.2.2支线长度不宜小于30mm4.2.3接点之间,接点和分支点之间距离不宜小于20mm4.2.4电线与端子连接处需装绝缘套管时,绝缘套管长度不得小于20mm4.2.5电线上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2规定.5.2采用压接方法的端子与电线压接处的横断面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第六组检验项目:电压降6.1电压降实验按QC/T29106-2004标准5.7进行实验QC/T29106-2004标准: 5.7端子与电线压接处的电压降实验按图2所示,在端子与电线压接处中间位置致电线75mm长的电线处(剥去绝缘层钎焊牢固)的两点间测量,扣除75mm长的电线电压降后即为端子与电线压接处的电压降。
当一个端子同时连接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时对个根电线分别施加电流以测量电压降检验项目:压接接点横断面4.1端子与导体压接和压接接点横断面检验应按下述方法进行QC/T29106-2004标准: 5.6端子与导体压接和压接接点横断面检验应按下述方法进行5.6.1试样的制作:将受检验试样按图1所示位置(应避开端子的加强筋)截断后,取其中一侧作为试样,其断面磨平,并做化学腐蚀处理,直至能够完全显示截面状态5.6.2试样检验:将做好的试样断面用显微镜观察,按附录A要求对照检验4.2采用压接方法时,导体不应压断,接点横断面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第五组检验项目:端子与导体横断面5.1端子与导体压接和压接接点横断面检验应按下述方法进行QC/T29106-2004标准: 5.6端子与导体压接和压接接点横断面检验应按下述方法进行5.6.1试样的制作:将受检验试样按图3所示位置(应避开端子的加强筋)截断后,取其中一侧作为试样,其断面磨平,并做化学腐蚀处理,直至能够完全显示截面状态5.6.2试样检验:将做好的试样断面用显微镜观察,按附录A要求对照检验6.2端子与导线连接处的电压降不大于表3的规定共8页,第2页编号:线束试验大纲第九组检验项目:耐高温性能9.1电线束耐高温试验:将试样放在表5安装位置所对应的上限贮存温度值的高温箱内,温度偏差为±2℃,时间为8H,再在常温下放置24H后,检验电线束的相应部分应符合QC/T29106-2004标准4.7和4.8的规定,整体线束应符合4.10的规定QC/T29106-2004标准:4.7电线束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应松散。
采用保护套管时,无位移和影响电线是弯曲现象4.8电线束中电线与端子连接处的绝缘观影紧密的套在连接部位上,无位移脱开现象4.10电线束中线路导通率为100%,无短路错路现象第七组检验项目:耐工业溶剂性能7.1电线束耐工业溶剂实验,再不工作的状态下进行按表4规定的溶剂顺序,同一试样经每种溶剂20个循环后按不同的安装位置分别进行检验试验后检验电线束应符合QC/T29106-2004标准4.15的规定第八组检验项目:耐低温性能8.1电 线束耐低温试验:将试样放在表5中下限贮存温度值的低温箱内,温度偏差为±2℃,时间为8H,再在常温下放置24H后,检验电线束应符合4.11.1的规定8.2电线束应分别按表5安装位置经耐低温性能试验后,应符QC/T29106-2004标准中4.7/4.8/4.10的规定QC/T29106-2004标准: 4.7电线束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应松散采用保护套管时,无位移和影响电线是弯曲现象4.8电线束中电线与端子连接处的绝缘观影紧密的套在连接部位上,无位移脱开现象4.10电线束中线路导通率为100%,无短路错路现象7.2试验后应符合QC/T29106-2004标准中4.7、4.8、4.10的规定4.15电线束进行耐工业溶剂性能试验,其溶剂种类推荐采用玻璃清洗剂、车用无铅汽油、汽油机油。
试验后应符合标准中的4.7/4.8/4.10的规定QC/T29106-2004标准:4.7电线束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应松散采用保护套管时,无位移和影响电线是弯曲现象4.8电线束中电线与端子连接处的绝缘观影紧密的套在连接部位上,无位移脱开现象4.10电线束中线路导通率为100%,无短路错路现象共8页,第3页编号:线束试验大纲4.7电线束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应松散采用保护套管时,无位移和影响电线是弯曲现象4.8电线束中电线与端子连接处的绝缘观影紧密的套在连接部位上,无位移脱开现象4.10电线束中线路导通率为100%,无短路错路现象第十一组检验项目: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性能第十组检验项目:耐温度变化性能10.1电线束耐温度变化实验,在不工作状态下进行根据式样的安装位置将表5中下限工作温度值和上限工作温度值作为试验温度,在每一种温度中的暴露时间为2H,温度转换时间不大于12min,循环次数5次QC/T413-2002标准:3.10.3耐温度变化性能产品应按GB/T 2423.22中试验Na的规定进行温度变化试验试验时的低温和高温值为选定的表5中的下限和上限工作温度值;在每一种温度中的暴露时间取决于试验样品的热容量(即以试验样品达到温度稳定为准),由产品标准规定,建议采用1h或2h;温度转换时间为20s~30s;循环次数为5次;产品一般在不工作状态下经受试验。
当产品标准要求时,试验产品可处于运行状态QC/T29106-2004标准: 4.7电线束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应松散采用保护套管时,无位移和影响电线是弯曲现象4.8电线束中电线与端子连接处的绝缘观影紧密的套在连接部位上,无位移脱开现象4.10电线束中线路导通率为100%,无短路错路现象11.1电线束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实验,按QC/T413-2002中4.11在不工作状态下进行QC/T413-2002标准: 4.11参照GB/T 2423.34中,试验Z/AD: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11.2电线束经QC/T413-2002标准中3.11规定的耐温度、耐湿度循环变化性能试验后,应符合QC/T29106-2004标准4.7/4.8/4.10的规定QC/T413-2002标准:3.11产品应按GB/T 2423.34的规定在-10℃~65℃之间进行10个循环的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每个循环为24h,其每个循环周期中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低温段不工作,高温段是否工作应在产品标准中做出规定试验结束后,产品仍应符合产品的电气性能参数的规定对产品的恢复条件和除去表面潮气的措施有要求时,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10.2电线束应分别按表5安装位置经QC/T413-2002标准3.10.3规定的耐温度变化性能试验后,应符合QC/T29106-2004标准中4.7/4.8/4.10的规定QC/T29106-2004标准:共8页,第4页共8页,第5页共8页,第6页共8页,第7页共8页,第8页共8页,第9页共8页,第10页共8页,第11页共8页,第12页频率 振幅 加速度 扫频速 率Hz mm m/s2 10~50 2.550~200 0.16200~500 25010~25 1.225~500 30≤200>200-500>500-1000>1000-2000>2000-5000>5000线束试验大纲编号:产品安装部位发动机上 1其它部位 1﹢30 ﹣10﹢40 ﹣10﹢45 ﹣10﹢55 ﹣10﹢75 ﹣10﹢25 ﹣10﹢30 ﹣10﹢40 ﹣10﹢50 ﹣20每一方向试验时间支线﹢20 ﹣10﹢20 ﹣10h88注1:表中的振幅和加速度适用于“Z”和“Y”方向,对于“X”和“Y”方向其振幅和加速度值可以除以2注2:振动试验时的“Z”方向规定为:安装在发动机上的产品为与发动机缸孔轴线方向平行的方向;安装在其他部位的产品则为与汽车的垂直方向平行的方向。
表2 基本尺寸极限偏差极限偏差保护套管﹢10 ﹣5﹢25 ﹣10电线束基本尺寸 干线﹢20 ﹣10图1±30共7页,第5页共7页,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