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考试大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本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50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动物生理学 50% 动物生物化学 50% 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 10小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简答题 6小题,每题 8 分,共 48 分实验题 2小题,每题 20 分,共 20 分分析论述题 4小题,每题 13 分,共 52 分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考查目标1. 系统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及原理,能够从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及整体水平认识动物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2. 能够运用动物生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原理分析和解释有关理论、原理,设计有关实验及分析实验现象考查内容一、动物生理学绪论2 (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二)生命的基本特征(三)机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四)动物机体功能的调节二、细胞的基本生理功能(一)细胞膜的结构特征和物质转运功能1. 细胞膜的结构特征2.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二)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1. 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2.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 静息电位2. 动作电位3. 电紧张电位与局部反应4. 离子通道与细胞电活动5. 可兴奋细胞及其兴奋性(四)肌细胞的收缩1. 骨骼肌神经 -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2. 横纹肌的收缩和舒张3. 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五)实验1. 蛙坐骨神经 -腓肠肌标本的制备2. 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3. 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不应期测定4. 骨骼肌的单收缩和收缩总和三、神经生理(一)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及其功能3 1. 神经元及其一般功能2. 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与功能(二)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1. 突触2. 神经递质和受体3.(三)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 感受器2.3.4.5.(四)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 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2. 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3. 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4. 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5. 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五)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2.3. 内脏活动的中枢性调节(六)神经免疫调节1. 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功能的调节2.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3.(七)脑的高级神经活动1.4 2. 动力定型3. 神经活动的类型(八)实验1. 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的分析2. 脊髓反射3. 大脑皮层运动区的机能定位4. 去大脑僵直四、血液(一)血液的组成与特性1. 血液的组成2. 血量3. 血液的理化特性(二)血浆1. 血浆化学成分及其作用2. 血浆的主要功能(三)红细胞1.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2. 红细胞的特性3. 红细胞的功能4. 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四)白细胞1. 白细胞的形态与数目2. 白细胞的特性与免疫功能3. 脾脏的功能(五)生理止血机制1. 血小板2. 生理止血过程3. 血液凝固5 4. 抗凝血系统与纤维蛋白溶解5. 促进和延缓血液凝固(六)血型1. 有关血型的几个概念2. 人类的红细胞血型3. 家畜的血型及应用(七)实验1. 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2. 红细胞脆性实验3. 血液凝固现象的观察五、血液循环(一)心脏的生理活动1.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2. 心肌的生理特性3. 心动周期及其中的各种变化(二)血管生理1. 血流速度与阻力2. 血压3. 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4. 静脉血压、静脉血流及静脉脉搏(三)微循环、组织液与淋巴液1. 微循环2. 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3. 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四)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2.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3. 自身调节6 (五)器官循环的特点1. 冠脉循环2. 肺循环3. 脑循环4. 肝循环(六)实验1. 蛙心起搏点分析2. 蛙类心搏曲线观察及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3. 离体蛙心灌流4. 蛙肠系膜微循环观察5. 动脉血压的直接测定及其影响因素六、呼吸生理(一)肺通气1. 肺通气的结构基础和功能2. 肺通气原理3. 通气功能的评价(二)肺换气和组织换气1. 气体交换的机制2. 气体交换过程3. 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1.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2. 氧的运输3. 二氧化碳的运输(四)呼吸运动的调节1. 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2. 呼吸的反射性调节3. 高原对呼吸的影响7 (五)肺的非呼吸功能(六)实验1. 呼吸运动的调节2. 胸膜腔内负压的观察七、消化与吸收(一)概述1. 消化的方式2. 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3. 胃肠道功能的调节(二)口腔内消化1. 采食和饮水2. 唾液分泌3. 咀嚼4. 吞咽(三)单胃消化1. 胃的分泌2. 胃的运动及其调节(四)复胃内的消化1. 瘤胃和网胃内消化2. 前胃运动及其调节3. 皱胃内消化(五)小肠消化1. 胰液2. 胆汁3. 小肠液4. 小肠的运动5. 小肠内两种消化形式(六)大肠消化8 1. 肠液2. 大肠内的生物学消化3. 大肠的运动和排粪(七)吸收1. 吸收的部位2. 吸收的机理3. 主要营养物质在小肠的吸收4. 大肠吸收的特点(八)消化机能的整体性1. 消化过程中消化系统各部分机能的关系2. 营养物质在消化管与循环血液之间的交换(九)实验1. 胃肠运动的直接观察2. 小肠吸收和渗透压的关系3. 胆汁和胰液的分泌4. 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八、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一)能量代谢1. 能量代谢的测定2. 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3. 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二)体温及其调节1. 动物的体温及其正常变动2.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3. 体温恒定的调节4. 恒温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三)实验1. 鼠类耗氧量的测定9 2. 甲状腺激素对机体代谢的影响九、泌尿生理(一)尿液的组成及理化性质1. 尿液的组成2. 尿液的理化性质(二)尿的生成1. 肾脏的解剖特点2. 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3. 尿液的生成过程(三)尿的浓缩和稀释1. 逆流交换和逆流倍增2. 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髓袢的作用3. 肾髓质渗透梯度的维持—直小血管的作用4.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过程(四)尿生成的调节1.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2. 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物质转运的因素3. 神经调节(五)排尿1. 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2. 排尿反射过程(六)实验1.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十、内分泌(一)概述1. 内分泌器官和内分泌细胞2. 激素3. 激素的作用机制10 4. 激素分泌的调控(二)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1. 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其与垂体的功能联系2. 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因子)及其生理作用3. 下丘脑调节肽分泌的调节(三)垂体1. 腺垂体2. 神经垂体(四)甲状腺1. 甲状腺激素的化学2.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和代谢3.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4.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五)甲状旁腺、维生素 D3和甲状腺 C细胞1. 甲状旁腺2. 维生素 D3 3. 甲状腺 C细胞(六)肾上腺1. 肾上腺皮质2. 肾上腺髓质(七)胰岛1. 胰岛素2. 胰高血糖素(八)其他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物质1. 胸腺2. 松果体3. 胎盘及其激素4. 前列腺素11 (九)实验1. 肾上腺(或甲状腺)摘除动物的观察2. 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的调节十一、生殖生理(一)一般概念1. 生殖器官和副性征2. 性成熟和体成熟3. 性季节(繁殖季节)(二)雄性生殖生理1. 睾丸的功能2. 睾丸功能的调节3. 附睾及副性腺的主要功能4. 精液(三)雌性生殖生理1. 卵巢的功能2. 性周期3. 附性器官的功能4. 受精和授精5. 妊娠6. 分娩(四)实验1. 雄激素对鸡冠发育的作用2. 大、小鼠性周期的观察十二、泌乳生理(一)乳腺的结构1. 乳腺的解剖组织学结构2. 乳腺的腺泡、导管系统和乳池3. 乳腺的血管系统、淋巴系统和神经系统12 (二)乳腺的发育及其调节1. 乳腺的发育2. 乳腺发育的调节(三)乳的分泌1. 乳汁2. 乳的生成过程3. 乳分泌的发动和维持(四)乳的排出1. 排乳过程2. 排乳的神经 -体液调节3. 乳导管系统内压与泌乳和排乳的关系题型示例动物生理学部分( 75 分)一、名词解释题:第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分。
试题示例:1. 兴奋性2. 肺牵张反射二、简答题:第 6-8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试题示例:6. 简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三、实验题:第 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10 分试题示例:9. 在家兔影响尿生成的实验中, 自耳缘静脉注射 20% 葡萄糖溶液 5mL后,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二、简答题:第 10-11 小题,每小题 13 分,共 26 分13 试题示例:10. 试述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生物化学考试大纲一、考核目标1、清楚认识生命有机体的化学基础和基本特征2、掌握动物机体的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核酸的组成与结构以及生物膜的组成、结构与物质运输的方式,以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为基本出发点,认识蛋白质、核酸和生物膜在动物机体中的作用3、清楚认识和掌握机体的中间代谢过程,包括生物催化剂酶、主要营养物质糖、脂类、蛋白质(氨基酸)和核苷酸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及与之相伴随的能量的产生、转移和利用;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及代谢的细胞调节机制等4、掌握遗传大分子核酸的功能,即DNA 的复制、 RNA 的转录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其调节机制;简要了解核酸的一些基本技术5、适当了解动物机体主要组织和器官的生物化学组成与功能。
二、考核要求(一)生物化学的概述1.动物生物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主要内容2 动物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掌握动物生物化学的定义、主要内容;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产与健康中的地位和作用二) 蛋白质的化学1 蛋白质的生物学意义2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氨基酸(基本结构,分类,构成蛋白质的20 种氨基酸)肽的概念、肽键的形成与性质,肽链与肽单位3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结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二级结构及其种类(α -螺旋, β- 折叠, β 和 γ- 转角,无规卷曲)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4 4 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蛋白质的胶体性质蛋白质的沉淀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颜色反应蛋白质的紫外吸收性质5 蛋白质的分类6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测定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原则和步骤分离纯化的主要方法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二) 酶1 酶的概念,酶的催化特征2 酶的分子组成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酶的化学本质(单体酶、寡聚酶与多酶复合体等);结合酶及其辅因子的作用3 酶作用的机理酶的活性中心与必需集团,酶原的激活,中间产物学说,诱导契合学说等概念4 酶促反应动力学温度 /pH/ 酶浓度 / 底物浓度 / 抑制剂 / 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米氏常数,抑制剂类型5 酶的命名和分类6 酶的分离、提纯和活性测定7 几种重要的酶类多酶体系、同工酶、固定化酶(三)维生素和辅酶1 维生素的概念、分类和命名2 水溶性维生素B1和羧化辅酶 /B2 和黄酶辅基 / PP和辅酶Ⅰ辅酶Ⅱ/B6 和磷酸吡哆醛/ 泛酸和辅酶A/叶酸和辅酶 FH4 15 3 维生素 C生物学功能4 脂溶性维生素(四)生物氧化1 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场所、意义、物质氧化的方式2 催化生物氧化的酶类非线粒体生物氧化体系(需氧脱氢酶、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物酶,加氧酶与SOD )3. 呼吸链呼吸链、呼吸链的组成、类型及传递电子的方式4 氧化磷酸化高能键、高能磷酸键的概念;ATP的生成,重点氧化磷酸化作用(ATP的生成数目与部位);胞液中 NADH 的氧化(两种穿梭机制);5 微粒体氧化体系和过氧化体氧化体系6 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生成(五)糖的代谢1 糖原的合成和分解2 糖的氧化分解糖酵解途径及意义、TCA循环及生理意义、磷酸戊糖途径3 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