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浙商∶ 成长背景, 群体特征及其未来走向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8.50KB
约9页
文档ID:30677005
浙商∶ 成长背景, 群体特征及其未来走向_第1页
1/9

浙商:成长背景、群体特征及其未来走向张仁寿 1 杨轶清 2摘 要:浙商是当代中国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实力最强的一个投资者、经营者群体,是推动浙江经济发展和创造“浙江现象”的主力军本文分析了浙商成长的社会经济背景,概括了浙商的群体特征,探讨了浙商的未来走向关键词: 浙商;民营经济;群体特征Zhejiang Merchants:Development Background,Group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ZHANG Ren—shou,YANG Yi—qingAbstract:Abstract:Zhejiang merchants are a massive,widespread and powerful group of investors and runners,as well as the majorforce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economy and creation of”Zhejiang phenomenon”.The paper analyzes the socio—econor|lic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the group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uture of Zhejiang merchants.Key words:Zhejiang merchants;civil—run economy;group characteristics在中国改革开放年代,浙江是一块生机勃发和充满创新的土地。

从80年代初独具一格的温州模式的崛起,到90年代后期引人注目的浙江现象的形成,浙江的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一直备受省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并引起了人们浓厚的探索兴趣近年来,到浙江调查研究、参观访问的国内外各界人士络绎不绝2000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的李瑞环同志在考察浙江后曾满怀深情地指出:“浙江的成绩令人赞佩,浙江的现象值得研究,浙江的经验值得总结如今,“浙江现象”一词不胫而走,被理论界、新闻界和党政部门广为使用而创造“浙江现象”的主力军就是“浙商”一、浙商创造的经济奇迹在当今中国,浙商无疑是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实力最强的一个投资者1 作者简介:张仁寿: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2 作者简介:杨轶清: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浙商研究会副会长经营者群体,其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都已远远超越省域范围浙商是一个特定区域民营工商业者的人群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象征着一个特殊群体所具有的创业创新精神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堪称民营企业乐土到2004年底,在浙江84.34万家工业企业中,个私企业达到79.32万家,占全部工业企业的比重达94.0%。

历年的《福布斯》推出的中国内地富豪榜,浙江籍富豪人数均居第一浙江个私企业的注册资本、实现工业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出口创汇额和上市公司户数等6项指标已经连续八年居全国之冠 个私等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培育了多种形式的市场主体,成为推动浙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据统计,1979~2003年,在浙江GDP增量中,大约55%的贡献份额来自于非公有制经济到2004年,个私企业累计为社会提供劳动就业岗位824.26万个,占全部工业的2/3强2005年,在全省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556亿元,占71.5%,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7618亿元,占57%;外资和私营企业的出口比重占65.8%,出口增量占85.6%;在全社会投资中,非国有投资占65%左右在浙江进入全国百强县的30个县(市、区)中,绝大多数县(市、区)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80%,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90% 浙江的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1%左右,人口不足全国的4%,人均资源综合指数居全国倒数第三但浙江主要依靠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其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1978~2005年,浙江的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排序不断前移。

全省生产总值从第12位升至第4位,2005年达到13365亿元,已连续七年稳居全国第4位;人均生产总值从第13位升至第4位,2005年达到27552元(超过3400美元),高出全国平均数近一倍,名列全国各省区第一;财政总收入从第14位跃升到第5位,2005年达到211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67亿元;对外贸易总额由第13位升至第5位,2005年达到1074亿美元2005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94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60 元,已分别连续5年和21年列全国各省区第一位这些主要经济指标表明,浙江已由原来属于中等经济规模的省份发展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浙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显现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世界竞争力年鉴》,在全球60个样本国家与地区中,浙江在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分别居第38位、第19位和20位(当年中国大陆为第31位)浙江省的最新荣誉还可加上以下一项:中国最大的“内资”(主要是民间资金)输出省份统计数字既是枯燥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上面的分析表明,经过28年的改革开放,民营经济已经构成了浙江经济的主体,而浙商——众多的民营工商业经营者,则是民营经济的主体和创造浙江经济高速发展奇迹的主体,是推动浙江经济快速发展最宝贵的资源、最主要的动力和最明显的优势,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浙商,就没有民营经济;而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今天发达的浙江经济对于浙商在浙江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和推动浙江现代化的作用,我们是无论怎么评价也不会过高的二、浙商成长的社会经济背景浙商群体极其庞大,浙江民间投资极为活跃,浙江民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十分炽烈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必然?这里,我们对浙商成长的社会经济背景作些概括性分析一)重商的区域文化传统是浙商形成最主要的深层“文化基因”浙商的“文化基因”,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的商业萌芽时期,因为被尊为中国商人祖师爷的陶朱公范蠡就是越国丞相,而越国就是现在的浙江地域追溯浙江经济文化史的脉络,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商业文化思想一以贯之浙江历史文化悠久,对外开放较早,农业和商品经济都比较发达重视发展实业,主张“事功致用”、“义利并重”、“以义取利”和“工商皆本”的商业文化传统可谓源远流长,构成了浙江老百姓代代相传的“文化遗传基因”这是浙江经济发展和浙商形成的最主要深层文化原因原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曾指出:浙江现象的背后有文化的因素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与当今时代的发展得到了有机结合,形成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

这种“文化基因”,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极大地推动了浙江经济的蓬勃发展现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对此也深有感触地说:“现代浙商文化的历史起源,充分借鉴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精髓,成就了儒家文化中独特的一脉这一文化基因以温州永嘉学派和金华永康学派为代表,在‘舍利取义、以农为本’的农耕社会中开始强调‘义利并重、工商皆本’的观念,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创新浙商的文化基因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3正是有了这种文化基因,浙商才会“一有土壤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在改革开放的风雨激荡下焕发出“敢为天下先,勇争天下强”的创业创新精神,成为一支推动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劲旅二)先天不足的资源条件是促使浙商形成的客观原因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人多地少,“缺铁、少煤、无油”,缺乏大宗工业原材料从国家统计局颁布的45种矿产工业储量潜在价值看,浙江仅为55.7亿元,人均128元,占全国比重仅为0.09%先天不足的资源条件,使浙江人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汉代以后,随着北方移民不断南迁和人口逐渐密集,浙江老百姓的生存压力不断加重浙江人靠辛勤劳作,形成了精耕细作一年三熟的稻作文明,也逐步磨练出了依靠自己坚韧不拔的努力来改变自身命运的自立精神和自强意识。

同时,生存压力还产生了“被逼下海”的客观动力,使浙江许多地方的老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谋生,漂洋过海去闯荡世界,推动了今天浙商顽强拼搏的创业实践三)工商业发达和“百工之乡”的产业传统积累了浙商的经营经验自古以来,浙江就是全国工商业发达的地区之一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在唐代,杭州、宁波和温州已经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两宋以来,浙江成为全国工商业的重要中心,也是国家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丝织、制瓷、造纸、印刷和造船业等都居全国领先地位南宋时,人口超过百万的杭州,不仅是都城,而且是当时全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温州市“其货纤靡,其人多贾”,还出现了被称为“机户”的中国最早一批个体工商户到了明代,杭州、湖州、温州等地均辖有几十个市镇,小者千户,大者万家以上鸦片战争后,宁波、温州等地相继被辟为通商口,对浙江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浙江商人开始走向上海,走向海外宁波帮”企业家在近代中国的崛起,显示了富有商业头脑的浙江人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浙江发达的手工业和小工业传统还造就了众多的能工巧匠,诸如东阳的泥水木匠、永康的铁匠、义乌的麦芽糖艺人、奉化的“红帮裁缝”、台州的绣花女、温州的皮鞋匠、永嘉的弹棉花郎等等。

这些世代相传的专业技能,加上头脑灵活、善于经营的个性,构成了浙江特殊的专业性人力资源优势这种3柴骥程.“浙江现象”惹人瞩目习近平三赞浙商文化基因[EB/OL].华夏经纬网,2003-09-08“百工之乡”加上外出谋生的传统,使浙商的专业技能和经营经验不断得以积累,特别能适应中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四)深入推进的民营化、市场化改革为浙商大显身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浙江的不断深化民营化、市场化改革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浙江通过率先推进民营化改革,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明晰了产权关系,形成了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依靠率先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商品和要素市场,形成了竞争性市场关系,使资源配置方式转向市场化这种发达的民营经济和有效率的市场机制有机结合,为浙江全民自主创业和浙商的形成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在分析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时曾指出:“首先是浙江较早进行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主体,机制优势明显 4可见,浙商的形成,从根本上说是与当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三、浙商的群体特征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对浙商的活力特别是浙江的企业家精神赞誉有加。

他认为,“华人是天生的企业家”已是举世公论,浙江是一个具有炽烈企业家精神的地方,以浙江为代表的华商完全可以媲美全球成功的华商根据我们的观察,浙商群体主要具有以下特征:(一)人数众多,流动性强早就有人说,温州人是中国的犹太人,走南闯北,四海为家在很多场合,温州商人被视为是浙商的代名词,但事实上,浙江每一个地区,即使是欠发达地区,都有大量的工商业经营者,都有大批人外出经商办企业今天,从白山黑水到南国海滨,从大漠戈壁到雪域高原,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穷乡僻壤,到处都活跃着浙江人的身影,甚至在欧陆各国城市,也都有操浙江口音的投资者和生意人在各地的“浙江村”、“温州城”和“义乌街”,难懂的“温州话”、“浙江话”成了本土语言仅在西部省份,就有300万浙商在创业在我国很多地方,“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商”已成一句“商谚”,但这句话也许倒过来说或许更为准确——“哪里有浙商,哪里就有市场”,有的地方已经到了“无浙不成市”的程度一位西部省份的负责人曾经在全国“”的新4 江南.解析“浙江经济现象”浙江省长诠释三大原因[N].人民日报, 2004-01-18 (4).闻发布会上提到,假如浙江商人全部撤出,(那里)的市场就得关门歇业。

人数众多的浙商具有流动迁移的偏好无论是温州人的“走南闯北”,宁波人的“四海为家”,还是义乌人的“鸡毛换。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