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张家口】涿鹿名称的来历及治所变迁.docx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67KB
约5页
文档ID:258887905
【张家口】涿鹿名称的来历及治所变迁.docx_第1页
1/5

张家口】涿鹿名称的来历及治所变迁涿鹿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5000 年漫长的岁月里,历经沧桑,数易其名《涿鹿县志》记 载,涿鹿先秦以前史书上称独鹿因当地有一座山形状 似一只奔跑的梅花鹿,故名独鹿后因此山山脚下有泉 水流出,又称为浊鹿,不久改为涿鹿,称此山为涿鹿山《史记》中记载的“黄帝战蚩尤于涿鹿之野”的涿鹿即 此地:“邑于涿鹿之阿”就是今日古城,大体位置在今涿 鹿县城东南30公里处矶山一带秦朝时,兼并诸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涿鹿县境属 上谷郡汉朝时,属幽州上谷郡,置涿鹿(今矶山)、下 落(今涿鹿)、潘(今保岱)三县西晋时,改置广宁郡, 仍置三县于原治,下落改下洛北魏时,属燕州广宁郡, 州、郡治下洛县仍置涿鹿、潘县北魏末废潘县,北 齐改置怀戎县(治在今保岱),同时废广宁、涿鹿二县 隋为怀或县唐为永兴县元、明、清朝三代名为保安 州,民国五年(1916年)复涿鹿县公元前206年西汉在这里设涿鹿县(治今矶山镇西), 以山名得县名因此地盛产白绿矶,又改名为矶山现 今矶山镇西北有黄帝泉,东南有阪泉,东侧有蚩尤泉, 有蚩尤三寨,有传说中黄帝带领兵士追击蚩尤时遇到漫 天迷雾,在此定设“指南车”的“车台地气对此,郦道元在《水经注?澡水》篇中载:“澡水(即今桑干河)又东过涿鹿县北”“涿水出涿鹿山,世谓之张 公泉”“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留其民于涿鹿之阿, 即于是也”。

上海文化出版社1955年出版、由陈稚常女 士编写、顾颉刚等校订的《中国上古史演义》第二回“千 古文明开涿鹿”一篇中描述“黄帝与俄尤战于涿鹿之野, 把贵尤追杀在阪泉(在今涿鹿县东)”之后,黄帝“又 召集各国,大会于釜山(在今涿鹿县西南)1982年春 中国社会科学院苏天钧等一行10名学者赴涿鹿考查,确 认“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正是在矶山一带今涿鹿县政府所在地一一涿鹿镇,是秦汉以前的古 下洛城,城内明初建造的九门九美城廓及“古涿鹿郡” 牌坊,标志着它的古老历史和文明o 1945年9月恢复涿 鹿县建制后成立涿鹿市,治今县城.1949年2月改涿 鹿市为城关区1950年5月,建区级镇,名为城关镇 1958年9月改名为城镇人民公社1979年批准为建制镇, 名为城关镇,1987年更名为涿鹿镇西汉时始筑土城北魏重修唐、宋(辽)续修 元代又砌砖加固,城围共长2646. 7米、A H.7米城 四周掘堑壕,深8. 3米、引水入壕开南北门两座城 门外设有吊桥,每日初更时扯起吊桥,天明放桥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因战争破坏,城池破旧, 官府派指挥王礼负责补筑嘉靖四十四年( 1565年), 知州贺漆派人重修。

并在南、西美增修瓮城两座,以小 城护卫大城道光十五年( 1835年),知州杨桂森亲自 筹划动员民众捐款补修同治二年(1863年)如州李恩 甫再次倡导捐款修城此次重点补筑城楼4座,谊城门 楼3座同时,建筑文庙、尊经阁、新书院等清康熙十年(1671年)县城有15条街、19条巷 城里:鼓楼大街、仓门大街、三皇庙大街、衙门大街、 城皇庙巷、白家巷、马神庙巷、老君庙巷、东寺巷、小 巷;南关:石桥大街、侍郎街、尚书街、三官庙巷、司 家巷、乔家巷、辘耕巷;东关:栏马站街、盐店街、吕 公场街、葛家场街、路家巷、绳家巷、夏家巷、孟家巷、 北关:龙王庙街、大坑沿街、柳巷、卜家巷、北岳庙巷、 西城角巷;西关;美音殿街、香房巷、侯家园街经过 164年的发展,到清道光乙末(1835年),县城街巷南美 有:石桥大街、侍郎街、尚书街、三关庙巷、司家巷、 乔家巷、辘伊巷、泰山巷、保宁寺巷、大南巷、小南巷: 东关有:栏马站街、盐店街、吕祖庙街(即南十字街) 葛家场街、路家巷、绳家巷、花园巷、果家巷、关帝庙 前巷、关帝庙后巷、夏家巷、孟家巷、驾房巷、范家巷、 顺城大街、东岳庙街;北关有:龙王庙街、大坑沿街、 柳巷街、卜家巷、朱家楼街、西成角街、北岳庙前巷、 北岳庙后巷:西关有:西关大街、香房巷、侯家园街、 大南巷、小南巷、九天庙街、驾房巷,城里有:鼓楼大 街、仓门大街、三皇庙大街、衙门大街、城皇庙巷、火 神庙巷、马神庙巷、自家巷、老君庙巷、东大寺巷、文 昌巷。

计21街、30巷明、清时街闾均由县署直接管 辖,街设街长或间长,负责户籍、治安、街道清扫等事 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