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省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课件2 苏教版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56MB
约17页
文档ID:575174488
江苏省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课件2 苏教版_第1页
1/17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天宝元年秋,李白应召入京时,颇为踌躇满志,他有心作一番事业来报答玄宗的知遇之恩,但这位傲岸的诗人很快就遭到了宫廷权贵们的忌恨天宝三载春,李白被放还乡这一次他在朝中任职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但却使诗人对社会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随后,再度开始漫游生活,与杜甫相识,游历四方之后在黑暗的现实中找不到出路,森严的封建礼法和庸俗的人际关系使他感到窒息,于在此时写下许多狂放不羁、追求自由和解脱的诗篇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李白从汴州梁园到宣州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来往于宣州、当涂、金陵、溧阳一带后隐居于庐山此诗便为其在宣州游历所作…………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诗人出身世家大族,祖、父辈皆刘宋王朝亲重,祖母是史学家范晔之姐,母亲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与谢灵运同族,经历有些类似,时与谢灵运对举,亦称小谢。

初任豫章王太慰行参军,后在随王萧子隆、意陵王萧良幕下任功曹、文学等职,颇得赏识,为“竟陵八友”之一公元495年出任宣城太守,故有谢宣城之称后因告发岳父王敬则谋反事受赏,举为尚书吏部郎后被诬陷死于狱中  李云(李华):系李白的族叔,当时任秘书省校书郎这首诗的又一题目为《陪侍御叔华登楼歌》,也为陪同李云登谢朓楼所作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后迁移会稽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曾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是中国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作家 ü宣州宣州:今安徽宣城县谢朓(tiǎo)楼:又称谢公楼,也称北楼相传为南朝诗人谢朓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唐时重建,改名为叠嶂楼ü饯别饯别:设宴送行ü校书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云:李云 ü弃我去者弃我去者:抛弃我而去的 ü““长风长风””句句:通过写景,点明时令秋雁:喻李云此:指上句秋景ü酣(酣(hānhān)高楼)高楼:在谢朓楼上畅饮酣,尽情畅饮 ü蓬莱蓬莱:一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传说仙府图书都集中藏在这里汉代官家著述和藏书之所称为东观,学者又称之为“老氏藏书室,道家蓬莱山”ü蓬莱文章蓬莱文章:指汉代的文章。

唐人多以蓬莱山,蓬莱阁指秘书省,而李云是秘书省的校书郎,所以这里借指在秘书省的李云所写的文章ü建安骨建安骨:汉献帝建安年间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的诗歌,风格遒劲刚健,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ü中间中间:指从建安到唐代之间ü小谢小谢:指谢朓世称刘宋时代的诗人谢灵运为大谢,称谢朓为小谢此以小谢自比ü清发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ü俱俱:都ü逸兴逸兴:雅兴,飘逸豪放的兴致ü览览:同“揽”,摘取 ü不称意不称意:不如意ü散发散发: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有狂放不羁和隐逸不仕ü扁(扁(piānpiān)舟)舟:小舟ü弄扁舟弄扁舟:驾小舟泛游江湖上的意思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多①多,与少相对②称赞③只,仅仅者①代词指人、物、事、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或“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用在数词后面,可译为“个”,“样”用在“今”、“昔”等时间词的后面,表示“……的时候”放在主语后边,引出判断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原因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蓬莱文章建安骨,欲上青天揽明月举杯消愁愁更愁,明朝散发弄扁舟对此可以酣高楼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抽刀断水水更流,人生在世不称意,莫若明天散发高歌,放舟江湖。

弃我而去的,多少个昨日已不可挽留;乱我心绪的,多少个今日又使我烦忧万里长风吹送着一群群南归的秋雁,面对此景,我们怎能不开怀畅饮、醉卧高楼您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我的诗赋像谢朓那样清新灵秀我俩都怀有凌云的意气、豪壮的情思,想要飞上青天摘取明月抽刀断水水却更快地奔流,借酒浇愁反而是愁上加愁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 三四两句突作转折:面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一个“酣”字摒弃了哀怨的消极情绪,凭添了几分豁达与豪放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意思是说,背弃我而离开的,是昨天的岁月,它已经不可挽回地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扰乱我心绪的,是现在的时光,它引起我的烦恼和忧愁弃”字,刻划出了过去岁月对诗人的冷酷无情;“留”字,又显示出诗人对往昔时光流连不舍的矛盾心情直抒郁结,一起鼓荡,生动地显示了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二句,是从共同的志趣、理想和抱负写二人的友谊之深意思是说:我们俩都怀有超逸的兴致和抱负,几乎想要飞上青天去摘取明月照亮黑暗的现实这里,一个“俱”字,联贯主客,表示了二人理想的相近和豪迈气魄的相同;一个“揽”字,极度夸张而又轻巧自如,它说明诗人只有在明净如洗的“青天”中才能获得理想的自由,也为下句跌落现实之后的“不称意”作了铺垫 五、六句是借建安至唐期间的文学概况,总结李云和诗人自己的创作风格,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这两句诗的大意是:你的诗文颇具建安风骨,我的诗像谢朓一样清丽秀奇这里的“蓬莱文章”四字,既点明李云校书郎的身份,又暗示其文章颇有仙气 诗的最后两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既有对过去总结,又有为自己设计未来的意思他决心与世决绝,从此浪迹江湖表现了诗人难能可贵的叛逆与反抗的精神尽管李白的“明朝散发弄扁舟”里也含有某种消极避世的思想成份,但其中所绘写的放浪不羁之态和与世决绝之语,实为诗人的愤极之语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二句,写面对黑暗现实所激起的愤懑和似水难断的哀怨 抽刀断水非但不能阻止流水,而且水流受阻后会更加急迫的意思。

暗示明知不能为而为之,只能更痛苦这里 ,“举杯”的目的 ,本为“消愁”,但是酒落愁肠,不但不能“消愁”,相反却激起更多的愁绪,使“愁更愁”这两句中的比喻不仅奇妙生动,而且极富于哲理,表明诗人的狂放不羁虽然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却还是受到清醒理智的严格制约的诗人实际上还是不能摆脱现实的纷扰 思想感情:全诗辞语慷慨豪放,大部分笔墨是诗人内心活动的形象独白,感情几次跳跃,若断若续一气呵成,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而复杂的感情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结构: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的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了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览明月”的壮举,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 语言:这首诗体现了自然与豪放的语言风格,但必须有李白那样的抱负与性格,及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才能达到自然豪放和谐统一的境界。

诗开头的两句,像散文的语言,但其间却流注着豪放雄宏的气势长风”二句,境界壮阔,气概豪放,语言高华明朗,仿佛脱口而出这种自然豪放的语言风格,也是这首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不阴郁低沉的一个原因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ya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窅:深远) 以问答形式抒发了诗人隐居山林的闲情意趣,语出自然,浑然天成￿花开花谢,季节更替,使人热爱这短暂的生命;春水东流,逝者如斯,使人思考这生命的轮回热烈而终归平淡的自然景色,唤醒了李白的生命意识￿ 谢公亭谢公亭 李白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池花春映月,窗竹夜鸣秋池花春映月,窗竹夜鸣秋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