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8.34KB
约75页
文档ID:294882384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_第1页
1/75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一)专业名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二)专业代码:510209二、入学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或普通高中学校)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三、修业年限标准学制为3年,弹性学制为2-6年四、职业面向表1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就业面向岗位序号对应职业 (编码)对应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专业方向1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2-02-10-09从事与人工智能相关算 法、深度学习等多种技术 的分析、研究、开发,并 对人工智能系统进行设 计、优化、运维、管理和 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阿里云认证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2计算机程序设计员(X2-02-13-06)软件开发全国软考-程序 员、计算机程序 设计工程师技术水平证书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计算机网络设计开发全国软考-网络工程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0 教学要求:强调以学生开展为本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 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 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展,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潜能开发需要引导 学生积极运用自主、探究和合作等学习方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过程的积极性,提高应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提高沟通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 作用,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认 真研究、积极探索教学模式与方法,可采取课程设置模块化、优化课 程内容和灵活变通实施方法等措施,改革创新教学组织形式8 .计算机应用基础(1)课程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 应用的初步知识;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的 基本操作及应用;了解计算机文字处理和表格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 Word文字编辑软件、Excel表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及应用;了解多媒 体技术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使用PowerPoint进行声音、图像、视频、 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综合集成的基本能力2)主要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开展和分类;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 域;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数制与编码; Windows简介;Windows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Windows文件、文 件夹的操作;应用程序的管理;配置Windows; Windows的多媒体功 能;磁盘管理工具;word的概述;文档的基本操作编辑;文档的格式 排版;文档中的表格操作;文档中的图形处理;用word编写海报; Excel简介;Excel编辑操作;;计算和格式化;生成图表;预览及打印; PowerPoint简介;编辑和格式化演示文稿;美化演示文稿;演示文稿10 的整体操作;制作规范的演示文稿;网络的基础知识;Internet的基础 知识;Internet的基本应用。

3)教学要求: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上机操作练习结合的教学方 法,通过多媒体教学管理交互系统、多媒体课件大屏幕投影等手段辅 助教学本课程安排的总学时理论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2学 时,上机学时为24学时9 .高职语文1(1)课程目标: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及人文知识,掌握鉴赏文学作 品的知识,掌握职业需要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知识培养较强的 文字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语言应用能力帮助学生习得知 识、开展能力、陶冶性情、启蒙心智、塑造人格,引导学生在丰富情 感世界和精神生活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提高思 想修养和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好其他 专业课程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2)主要教学内容:掌握必要的语言文字、文学常识,要建立宏 观的文学史体系,对中华优秀文化有一个全面立体的了解具备基本 的语文常识,掌握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文学体裁特点,了解 中国文学开展概况,尤其是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重在选取古 今中外各种题材的优秀文学作品供学生学习和欣赏,并兼顾写作知识 介绍与方法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拓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增强素质、 陶冶情操,更好地培养文学趣味和欣赏水平。

3)教学要求:注重教学的整体设计课程实施中,在语言知识、 文体知识、文学知识认知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和把 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特征同时,适当引导学生多元认知和学习,从 而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在遵循课程标准总体要求的前提下,教师11 可以根据地区、专业特点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也可以在教学 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开设适当的选修课或专题讲座,进一步拓展学生人 文视野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其探讨人文经 典,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帮助其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强化课程的 应用实践要根据学生专业成长与职场开展的要求和高职学生学习心理 和个性特征,精心设计与组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 的选择和开展机会,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和可持续开展能力本课程安排 的总学时理论学时36学时10 .高职数学1 课程目标:一是使学生获得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 本方法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各类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面 奠定必要的和坚实的数学基础;二是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即通过 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抽象思维能力和逻 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抽象概 括问题的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0 主要教学内容:函数、极限与连续的基本知识和有关的基本 方法;导数与微分及其应用;函数的微分法、微分中值定理;利用导 数研究函数的性态,如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求函数的极值、 最值和渐近线以及函数作图的方法;曲率的概念;不定积分的概念及 其积分法;解决定积分的计算问题,介绍反常积分和它的应用,利用 微元法讨论顶级粉在几何学及物理学方面的简单应用;常微分方程和 数学建模入门9 教学要求:在重点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适当12 淡化基础理论的严密论证和推导,强化与实际联系较多的基础知识和 基本方法的教学,注重基本运算的训练,简化过分复杂的计算和变换教 学中以极限、导数、微分、积分方程及其应用等知识为主线,着力培 养学生利用数学原理和方法消化吸收工程概念和工程原理的能力本 课程安排的总学时理论学时36学时11 .高职英语1(1)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在职场环 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 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 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开展打 下必要的基础掌握认知约3000个英语单词(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约1300个 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

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那么,在听、 说、读、写、译中能正确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能听懂教材和补充内容 中的听力材料,能用英语进行一般的课堂交际;能阅读中等难度的一 般题材的简短英文资料,理解正确,在阅读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英文 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60词;能就一般性题材,在30分钟 内写出80-100词的命题作文;能填写和模拟套写简短的英语应用文能够较好地使用英语学习和使用策略,基本满足专业研究和本职 工作的需要;能理解英语在表达方式上表达的中西思维差异,能客观 对待不同观点,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进行基本的跨文化交流,能 了解中外文化及中外企业文化,并能根据交际需要较好地使用交际策 略;能多渠道地获取英语学习资源,能设法跨越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的英语障碍,基本实现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功能13(2)主要教学内容:课程涉及大学生自身修养和自我提高相关的 内容,包括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百科知识、前沿的科学技术知识 等这些知识会刺激学生更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探讨一些关于 心理健康、生理保健、社交常识、环境适应、观点表达的话题,借话 题展开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的训练,丰富和充实学生各方面的 修养。

3)教学要求:应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 学手段,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 主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借助虚拟现实技 术构建仿真的职业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的职场交际能力;采取灵活多 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加强教学互动与学生协作学习;重视学习方 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营造良好的英语学 习气氛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英语技能 竞赛,使之成为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局部本课程安排的总学时理论 学时36学时12 .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论⑴ 课程目标:以最新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方向,向学生介绍目前最新的技术开展趋势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战略新兴产业是国家 未来重点扶持的对象,其中信息技术被确立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 一,将被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分为六个方面,分别是下一代通 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 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为了让学生能更多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前沿方 向,为以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开展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参照目前提出 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架构,即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 术、智能算法等5个方面。

重点以物联网技术为主14(2)主要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对计算机相关专业工 作岗位分析,再结合信息技术开展的一些主要变化,以普及型教育为主, 让学生能够知晓更多的信息技术开展趋势3)教学要求:让学生具有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思维,能在 日常生活、专业学习中使用基本信息技术13 .大学生平安教育① 课程目标:掌握国家平安、食品平安、用电平安、用药平安、 交通平安、社交平安、求职平安等平安知识;掌握盗窃的预防与应对 方法;掌握抢劫案件的预防与应对措施;紧急处理火灾及火灾逃生与 自救的方法;掌握网络犯罪的防范措施;掌握突发公共平安事件的应 对方法;具有应对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突发公共平安事件的能力;具有 在紧急情况下自救逃生的能力;具有平安防范的能力② 主要教学内容:退役军人/在岗职工平安教育的内涵、特征、 意义;保护国家秘密;拒绝邪教组织的方法;国家平安、食品平安、 用电平安、用药平安、交通平安、社交平安、求职平安;防范性侵害 的方法;盗窃的预防与应对方法;抢劫案件的预防与应对措施;紧急 处理火灾及火灾逃生与自救的方法;不同情况下火灾的处理方法;网 络犯罪的防范;突发公共平安事件的应对方法;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常用的急救方法。

③ 教学要求:采取线上教学的方式表3公共基础课程描述15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目标、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1)课程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时代,明确自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要将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身开展密切相关,进 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 质2)主要内容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树 立家国情怀;人生的青春之问;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尊法学法守法用法3)教学要求该课程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爱国主义、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来展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完善五 种认识(认识国家、社会、高校、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