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区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前 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强调“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工作,在全市交通强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市委主要领导指出,“行千里”,始于交通;“致广大”,依靠交通,要求强通道、强枢纽、强网络、强产业、强治理,以更大力度推进交通强市建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支撑会议要求加快建设国际物流和贸易大通道;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区”;加快建设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加快建设现代公路网络;加快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加快建设交通枢纽港,为重庆交通发展指明了路径合川区位优势明显,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支点城市,将围绕“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节点”新定位,加快融合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努力在推进主城都市区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努力打造重庆北部综合性物流基地,助推合川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十四五”时期是全市加快建设“行千里、致广大”的交通强市的起步期,也是合川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完善、运输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是合川建设重庆北部综合性物流基地的机遇期,客货运输需求总量将稳步增长,人民群众对运输多样化、高品质、高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土地、环境、资金、资源等要素保障需求将更加迫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将保持一定的规模为科学研判“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科技发展新趋势,抢抓交通强国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战略机遇,准确把握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和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新任务,把握好各方式发展节奏和建设重点,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特编制合川区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合川全区,统筹考虑北碚、璧山、铜梁、潼南、遂宁、广安等周边地区,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展望到2035年第一章 发展基础第一节 发展成就“十三五”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合川交通始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交通高质量发展要求,抢抓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高铁建设五年行动方案重要战略机遇,加大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交通发展正处于历史最佳期,“十三五”时期成为交通投入最大、速度最快、成果最多、获得感最强的五年,为加快建设重庆北部综合性物流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1.“十三五”时期是交通投资再创新高,助推经济活力不断释放的五年“十三五”规划投资超额完成坚持把资金保障作为交通发展的关键因素来抓,积极通过多种渠道,集聚各方财力、汇聚各方资源,全力筹集交通建设资金,努力满足交通发展需要十三五”期间,全区交通完成各类投资287亿元,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总投资(规划总投资270亿元),是“十二五”完成投资的2.7倍交通投资已成为有效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有效发挥了交通投资的关键性、撬动性作用,对促进全区经济增长起到了强有力的拉动作用图1-1合川区2011-2020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完成情况(单位:亿元)2.“十三五”时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区域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凸显的五年高铁前期工作取得突破合川高铁实现“零”突破,渝西高铁勘察设计等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拟于2022年全面开工建设,推动合川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兰渝高铁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区内形成兰渝、渝遂、襄渝三条干线铁路对外通道,铁路通车里程达到140公里,全面实现“30分钟中心城区、90分钟成都”,有力助推合川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市郊铁路渝合线正全力争取全线复工建设,将实现与东环线及城市轨道快线无缝对接,有力推动合川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
高速公路建设加速推进合川“三年行动”计划推进8条高速公路建设,建设里程201公里,建成后合川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268公里,高速公路面积密度将达到11.4公里/百平方公里渝广高速于2017年建成通车,渝广支线高速于2020年底建成通车,合长、合安高速于2021年建成通车,进一步强化合川与川渝毗邻地区及重庆主城都市区周边区县的互联互通合璧津高速加快推进并计划于2022年建成通车,钱双高速、渝武复线于2020年开工建设,合川西环线于2021年开工建设,合川大石至武胜赛马、璧山七塘至合川草街、武胜经合川至潼南等拟建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有序开展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实施全力推进国家级重点项目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建设,开工建设渠江航道整治,不断提升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航道通行能力,三江航道通航里程达到248公里,实现渠江、嘉陵江草街至利泽、涪江鸭嘴至渭沱航道可常年通航1000吨级船舶积极推进渭沱作业区一期建设,年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000万吨以上水上应急救援基地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全面提升三江流域水上安全应急水平客货枢纽建设有序推进兰渝铁路合川站建成投用,市域铁路渝合线花滩站、合阳站等综合换乘枢纽纳入规划。
城区拥有二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2个,乡镇客运覆盖率达到100%合川综合物资配送中心(合川高阳铁路货运站)将于2022年建成投用,渭沱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进港铁路、物流大道等集疏运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跟进3.“十三五”时期是交通脱贫攻坚纵深推进,全面小康圆满完成的五年国省干线路网提质升级完成S537、S208、G212等75公里国省道全面大修,S539古楼至潼南界段、G212合阳至大石段、大石场镇段改线、G351盐井至土场镇界等133公里升级改造,全区普通国省道里程达到392公里,国道二级及以上、省级三级及以上比例分别达到91%、68%,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公路路网全面覆盖以“交通进村入户、助推精准脱贫”为统揽,突出“加硬度”,重点建设30户以上(或者100人以上)集中居住的村民小组公路,“十三五”期间,建设“四好农村路”3435公里,交通“三年行动”期间,建设“四好农村路”2651公里,排名全市第三,村民小组通畅率达到100%,圆满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5706公里,其中县道286公里、乡道372公里、村道5042公里、专用公路6公里农村公路的不断完善,有力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4.“十三五”时期是客货运输服务提质,人民满意度稳步攀升的五年客运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优先发展城际、城市、城乡公共交通,开通重庆市首条城际公交示范线合川至铜梁城际公交,获评为交通运输部“新能源公交高品质线路”开行合川至盐井、天顶组团等公交线路,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34台,城区现有公交线路24条、城市公交车238辆、出租车943辆,城区公交覆盖面积达到95%建设南溪片区、城南片区、高校片区、花滩片区、农贸城片区和东渡片区等公交首末站,完成6条班线客运公交化改造广泛推广农村客运片区化经营模式,在云门、三庙、二郎、三汇、龙市、官渡等镇成功实行区域化经营驾培行业创新突破,在重庆市率先新建大型室内驾驶员训练场,进一步提升驾培品质货运物流高效运转货运市场蓬勃发展,全区共有货运车辆9290台(危货51台),货运业户共2690家(含危货1家),其中货运企业共225家,拥有100台车辆以上货运企业15家,50台车辆以上货运企业31家,货运从业人员1.3万多人,货物运输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运输装备技术不断升级,加快推动老旧重型货运车辆和船只报废更新,有序投入厢式化、模块化、轻量化等先进车型船型,全区船型运力标准化率达到85%以上。
5.“十三五”时期是创新驱动先行引领,交通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智慧交通发展取得突破成立区交通调度中心,建成交通数据资源中心,完成数据上云,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初见成效建成覆盖国省干线公路重点路段、港口航道、“两客一危”车辆、公交车、出租车、运输船舶等动态运行监测体系,实现与市级共享区内高速公路运行监测数据,行业运行监测能力显著增强公路、港口、航道、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等业务领域开展大量信息化建设工作,业务覆盖广度超过80%,核心业务应用实现基本覆盖打造合川交通公众服务平台,改进升级智能公交调度系统,进一步完善移动支付等服务手段,全面推广汽车客运站“联网售票系统”,搭建“道路客运行业运行监测平台”“货运监控平台”,智慧出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绿色交通发展成效显著建立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制度,绿色交通监管能力不断加强大力实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程,拆解货船95艘、客船56艘、老旧餐饮船舶8艘,“量减质增”趋势明显稳步推进节能与新能源车船,投入新能源公交车134辆,新能源公交车型占比59.5%,超过国家对新能源公交车比重要求,剩余车辆全部为天然气清洁能源车型在客运中心站建设充电桩19个,503辆出租车全部使用CNG。
国内首艘采用单一LNG天然气发动机的船舶“泰鸿1号”成功投入使用12个码头均建设有港口岸电设备,完成28处码头岸线生态修复加大对船舶和码头的污染治理工作,对辖区内船舶的防污染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三江水域内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平安交通水平不断提升十三五”以来,平均每年实施公路安全检查171次、排除安全隐患180处、处置险情78次,5年来修复安保护栏12598米、改造危桥42座,实施渡口改造2个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重点,加强对自然灾害多发路段的监控预警和工程治理,实施地灾防治工程60余处完成船舶电子签证系统、GPS等高科技监管设施硬件安装,完成2套不停车检测系统,不断完善不停车系统处罚程序,持续深化路警联合治超、非现场执法工作持续开展“道路运输安全年”“深化5+N专项整治”等事故防控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整治隐患,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圆满完成新冠病毒肺炎期间,交通运输保畅通、保安全任务,强化应急管理机制,修订应急抢险预案6.“十三五”时期是重大领域改革攻坚克难,行业治理体系深化完善的五年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落实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完成局系统机构改革合川区交通委员会更名为合川区交通局,新增区农业委员会的渔船检验和监督职责,成立合川区交通行政执法支队、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区公路管护中心等单位,形成职责更为清晰、机构更加合理、岗位更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系统推广《行政执法公示制度》《重大执法决定审核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三项制度”改革成果,形成标准化的交通运输执法体系行业管养能力持续提高因地制宜采取农户家庭承包养护模式,出台《合川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完善区有路政员、镇有监督员、村有护路员的三级网络管理体系深入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全区市场化养护总里程达520余公里通过设置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公开招投标、全程监督等方式,实现大中修工程项目全部市场化持续加大嘉陵江、渠江、涪江等重要航道的航道养护、巡航等管理工作,“一干两支”航道体系运行基本畅通交通运输政务服务便民高效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交通运输政务服务窗口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积极落实“最多跑一次”“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等制度,行政审批事项170项全部实行网上审批,清理公共服务事项21项,大幅缩短行政许可办理时间,降低群众办事成本,进一步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第二节 发展差距尽管“十三五”时期交通发展成绩显著,但对照市委对合川的新定位新要求,对照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对交通发展的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