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阅读与鉴赏第1章文言文阅读热点题源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2.47KB
约39页
文档ID:13936716
阅读与鉴赏第1章文言文阅读热点题源_第1页
1/39

热点题源§1 《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宋代文治、武功略逊汉唐,然经济的发达、文化的昌明、思想的繁荣则远超汉唐,近代大史学家陈寅恪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数千年之演变,造极于天水一朝而要了解这一光辉灿烂的时代, 《宋史》将是一部很好的入门参考书近年来, 《宋史·孙傅传》 《宋史 ·刘敞传》 《宋史·赵立传》 《宋史·曹彬列传》 《宋史· 张咏传》 《宋史· 郭浩传》 《宋史·萧燧传》 《宋史·何灌传》 《宋史· 康保裔传》 《宋史· 查道传》 《宋史·赵良淳传》 《宋史·朱昭传》 《宋史·李迪传》 《宋史· 廖刚传》等诸多作品先后入选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宋史》的特点:①史料丰富,叙事详尽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学术活跃,雕版印刷盛行,编写的史书便于刊布流传科举制的发展,形成庞大的文官群,他们的俸禄优厚,有很好的条件著述加之统治者重视修撰本朝史,更促成宋代史学的发达 《宋史》对于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典章制度以及活动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许多人物都做了较为详尽的记载,是研究两宋三百多年历史的基本史料。

②体例完备,融会贯通 《宋史》融汇了以往纪传体史书所有体例,纪、传、表、志俱全,而且有所创新如外国和蛮夷分别列传,这就分清了国内的民族和国外的邻邦的界限《宋史》的列传比前代史书都丰富,共收入两千多人 “五代史”中未列传的重要人物,如韩通, 《宋史》把他与拥周反宋的李筠、李重进一同列入《周三臣传》里,既弥补了“五代史”的不足,又反映了韩通等三人的历史作用③最大的缺点是比较粗糙由于成书时间短,只用了短短两年零七个月,而且时值元朝濒临崩溃的前夕,因此编纂得比较草率另外, 《宋史》尊奉道学(理学) 的思想倾向很明显还有《宋史》否定王安石变法,尊崇道学,将变法派吕惠卿、曾布、章敦等人列入奸臣传,南宋权奸史弥远祸国殃民,却未被列入奸臣传这也反映了元朝史官认识问题的局限性热点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危素,字太朴,金溪人,唐抚州刺史全讽之后少通 《五经》,游吴澄、范梈门至正元年用大臣荐授经筵检讨修宋、 辽、金三史及注《尔雅》成, 赐 金及宫人,不受由国子助教迁翰林编修纂后妃等传,事逸无据,素买饧饼馈宦寺,叩之得实,乃笔 诸书,卒为全史时乱将亟,素每抗论得失十八年,请专任平章定住总西方兵,毋迎帝师误军事,用普 颜不花为参政,经略江南,立兵农宣抚使司以安畿内,任贤守令以抚流窜之民。

且曰:“今日之事,宜卧薪尝胆,力图中兴 ”寻进御史台治书侍御史二十年拜参知政事,俄除翰林学士承旨,出为岭北行省左丞言事不报,弃官居房山素 为人侃直,数有建白,敢任事 上都宫殿火,敕重建大安、睿思二阁,素谏止之 请亲祀南郊,筑北郊因进讲陈民间疾苦,诏为发钱粟振河南、永平民淮南兵乱,素往廉问,假便宜 发楮币,振维扬、京口饥居房山者四年明师将抵燕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起为承旨如故素甫至而师入乃趋所居报恩寺入井寺僧大梓力挽起之,曰:“国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国史也 ”素遂止兵迫史库,往告镇抚吴勉辈出之, 《元实录》得无失洪武二年授翰林侍讲学士,数 访以元兴亡之故,且 诏撰《皇陵碑 》文,皆称旨 顷之,坐失朝,被劾罢居一岁,复故官,兼弘文 馆学士 尝偕诸学士赐 宴,屡遣内官劝之酒,御制诗一章,以示恩宠,命各以诗进,素 诗最后成,帝独览而善之曰:“素老成,有先忧之意 ”时素已七十余矣御史王著等论素亡国之臣,不宜列侍从,诏谪居和州,守余阙庙, 岁余卒先是,至元间,西僧嗣古妙高欲毁宋会稽诸陵夏人杨辇真珈为江南总摄,悉掘徽宗以下诸陵,攫取金宝,裒帝后遗 骨, 瘗于杭之故宫,筑浮屠其上,名曰镇南,以示厌胜,又截理宗颅骨为饮器。

真珈败,其资皆籍于官,颅骨亦入宣政院,以赐所谓帝师者素在翰林时,宴见, 备言始末帝叹息良久,命北平守将购得颅骨于西僧汝纳所,谕有司厝于高坐寺西北其明年,绍兴以永穆陵图来献,遂敕葬故陵,实自素发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三》)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房山者/四年明师将抵燕/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 起为承旨如故 /素甫至/而师入/乃趋所居报恩寺入井B.居房山者四年/明师将抵燕/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 起为承旨如故/素甫至而师入/ 乃趋所居报恩寺/入井C.居房山者四年/明师将抵燕/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 起为承旨如故/素甫至/ 而师入/乃趋所居报恩寺入井D.居房山者/四年明师将抵燕/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 起为承旨如故 /素甫至而师入/乃趋所居报恩寺/入井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经》 ,是五部儒家经典,即 《诗》 《书》 《礼》 《易》 《春秋》 B.除,任命、授职古代表示官职任命的词语还有拜、举、封,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有擢、拔,表示官职降低的词语有谪、迁C.行省,元代除京师附近地区直隶于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外,另设十一行中书省,行省遂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的名称。

D.学士,在古代不是指学位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官名因所属机关不同,职权各异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素是唐朝抚州刺史危全讽的后代少通五经,博学多才年轻时,在当时著名学者吴澄、范梈门下学习元朝至正元年,出任经筵检讨,负责主编宋、辽、金三部历史,并注释《尔雅》 B.危素虽说官居高位,但上都宫殿失火,顺帝下令重建,危素苦谏,报以民间疾苦,不宜大兴土木;并亲自到淮南一带发钱、粮赈救灾民后来,他干脆弃官不做,住在河北省房山的报恩寺C.朱元璋率兵打到河北危素感到国破家亡,跳井自杀,但被报恩寺僧人大梓和尚救了出来因为危素设法保护了史库,史料丰富、佐证周详的《元实录》才得以完整地保存D.洪武年间,朱元璋很恩宠危素,赐宴劝酒,并有诗词酬唱这引起某些大臣的嫉恨御史王著等屡进谗言,说危素是亡国之臣,不应该重用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纂后妃等传,事逸无据,素买饧饼馈宦寺,叩之得实,乃笔诸书,卒为全史译文: (2)言事不报,弃官居房山素为人侃直,数有建白,敢任事译文: §2 《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规模巨大,体系完备,影响深远司马迁独创了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史书新体例——纪传体,这一体例为后世历朝正史所沿用。

同时, 《史记》文字生动,叙事形象,艺术成就极高,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近年来, 《史记·叔孙通传》 《 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 《史记·伯夷列传》 《史记·儒林列传》《史记· 滑稽列传》 《史记·张丞相列传》 《史记·李将军列传》 《史记·田单列传》等作品先后入选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史记》的艺术特色:①恶不毁功的实录精神,写实性极强②史笔与文笔交融③描写细致入微,展现名人琐事④合理想象,传奇而具封建色彩的叙述⑤互见法的运用,对照中突出人物形象⑥悲剧色彩塑造悲剧人物热点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 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 ”王曰:“仪之言果信矣 ”轸曰:“非独 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 为子故 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轸遂至秦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陈轸适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对曰:“王闻夫越人庄舄乎?”王曰:“不闻 ”曰: “越人庄舄仕楚执珪,有 顷 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 ’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今臣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惠王曰:“善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或谓寡人救之便,或曰勿救便,寡人不能决,愿子为子主计之馀,为寡人计之 ”陈轸对曰:“亦尝有以夫卞庄子刺虎闻于王者乎?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 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 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犹庄子刺虎之类也臣主与王何异也?”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 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 秦兴兵而伐/大克之 /此陈轸之计也B.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 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C.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 小国亡/秦兴兵而伐/ 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D.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 秦兴兵而伐/大克之 /此陈轸之计也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       恶:厌恶B.仪之言果信矣 信:真实C.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 售:卖出去D.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 须:等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在秦惠王前说陈轸打算离开秦国,投靠楚国。

秦惠王一听,立刻找来陈轸,问是否有这回事B.陈轸面对秦惠王的质问,肯定了张仪的说法,以退为进,然后引事例、打比方,使秦惠王深信不疑,并进而善待他C.陈轸跟张仪争宠,秦惠王最终拜张仪为相,陈轸便去了楚国楚国重视他,还让他出使秦国D.陈轸用卞庄子刺虎的故事让秦惠王明白:韩、魏相争,就像是两只老虎争斗,它们两败俱伤时才是秦国出兵的最佳时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译文: (2)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译文: §3 《明史》《明史》是一部史料价值较高的正史,是我国历史上官修史书中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历时 94 年 《明史》纂修日久,又有前诸史修纂之经验,成为”二十四史”中较好的一部,尤其是隋、唐以后诸史中,更为突出史评家赵翼说:“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 《辽史》简略, 《宋史》繁芜, 《元史》草率……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在“二十四史”中, 《明史》以编纂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为史家所称道,是一部水平较高的史书其中, 《明史·卢象昇传》 《明史 ·韩文传》 《明史·马文升传》《明史· 熊鼎传》 《明史·王祎传》 《明史·花云传》 《明史· 郑濂传》等作品先后入选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

《明史》的写作特色:①史料详备明中叶以来,私家修史之风盛行,如焦兹《献征录》 、朱国桢《明史概》 、邓元锡《明书》 、王世贞《算山堂别集》 、谈迁《国榷》等,均为明朝熟悉掌故、习于作史的人的私家史著,可资参考还有官修《明实录》(十三朝,记十五帝) 和《明会典》 明末清初,黄宗羲辑《明史案》二百四十二卷,顾炎武曾搜集史录奏状一二千本,黄宗羲的弟子万斯同和顾炎武的弟子潘未也参与修史②体例创新a.《明史》编纂体例中的一个特点是本纪在《明史》中所占比例甚小,《明史》显然是将本纪作为全史之纲,以简明扼要的方式,首列于全书之前,使人在阅读这部史书之前,首先了解到明代历史之概况b.在列传中专列了“阉党” “流贼”和“土司”三目,这是根据明代社会特点增设的 《阉党传》专记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