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项目实施自评报告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33KB
约13页
文档ID:548969692
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项目实施自评报告_第1页
1/13

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项目实施自评报告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二八年一月五日一、项目实施背景从体制上看我国行政机关和有关事业站都有上下联系的工作体系;而各级农业科研机构从历史到现在, 没有形成上下联系的工作体 系,与农业行政机关和有关事业推广部门也没有法定的横向联系, 是一个上没有头,下没有脚的单位科研与推广相分离从现行推广网络看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 基层农技 推广队伍不稳,存在网散线断的现象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看一方面,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体制创新,调动农民积极性带来的农业增长的潜力已经丧失, 进入到依 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发展的时期 尤其是杭州市农业资源匮乏,农业 的发展更依赖于科技进步另一方面,随着杭州市都市农业的推进,在产业布局上优势特色产业迅速形成, 产业带建设步伐加快;在生产 经营方式上产业化、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对农业科技的内容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对技术推广传播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科研机构成果推广的现状看一是科研机构长期游离在农业推 广体系之外,形成重科研、轻推广的观念;科研人员推广意识薄弱,形成了“科研 --- 成果、论文 --- 职称”的思维模式二是成果推广途 径单一, 主要依靠农业行政和推广部门。

三是服对象主要为分散的农户,他们对技术的需求不强,量大面广,推广难度增加四是推广方法简单, 主要为 “试验—示范—推广” 单一的模式 传统的主要依靠行政和推广部门, 面对千家万户分散农户的方法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农业组织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要求从以上分析可见,我们市(地)级农业科研单位必须打破传统的重科研、轻推广的观念,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履行农业科技推广的职能,创新成果推广方法,融入农业推广体系,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推进我市都市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的目的是: 提高科技推广工作效率, 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实现增产增效,提高农民收入我院从建院初就重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从工作思路、推广途径、服务重点和推广方法上进行创新, 2007 年初申报了该项目经市考评办公审核确定以下创新创优内容:1 .观念创新确立科研、推广并重的基本思路2 .推广途径创新由主要依托农业行政部门的县(区)、乡镇、 村纵向农技网络开展推广,转变为纵向农技网与农业产业协作组织、 成果的自主开发转化等多种途径结合3 . 调整服务重点 由原来的以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户为服务对象,改为以都市农业示范园区、 龙头企业和其他农业组织为重点开展技术服务。

4 . 推广方法创新 由单纯的试验——示范——推广的推广方法,转变为示范推广、 培训农民、 送科技下乡和农业信息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推广方法二、组织实施情况1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一是加强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的领导和组织管理 农业科研推广是我院的主要工作职责, 开展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 提高成果推广应用效果的重大举措 我院十分重视, 明确 1 名院领导分管这项工作, 明确院科技处为职能处室 把各项推广应用工作内容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年度考核二是加强创新创优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 把项目的实施作为增强目标意识,落实各项创新措施,提高成果推广工作成效的有效手段明确院党政办为项目组织实施的牵头部门,各部门根据职能分工负2 .积极争取,加强投入 利用各方面重视农业,加强农业和科技投入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农业、财政、科技等部门的支持,通过相关部门的项目支持,每年投入 200 万元以上的经费用于推广工作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科技力量投入 每年投入到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科技力量达 70 人左右3 .根据实施方案,有序推进 本项目分三年实施,从 2005 年开始, 2007 年申请绩效考核。

2005 年,通过调查研究,提出成果推广应用新思路,并在实践中开展试点; 2006 年,按照成果推广应用新方法开展推广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 2007 年,进一步实施,不断完善方法,形成完善的成果推广应用体系,并取得应用效果做到边探索边实践边完善4 .政策引导,形成氛围 把成果应用推广工作放到与科研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规划和布置落实, 并通过院科技发展规划、 考核办法、分配方案等规划和制度,引导广大科技人员转变观念,重视成果推广应用,重视方法创新, 在全院形成重视成果推广应用,重视方法创新的氛围5 .加强合作,建立机制 新的成果推广应用方法的实质是一种合作推广方法我们实行开门办院的工作方针,与县(区) 、乡镇农业部门、 农业产业协作组织和农业示范园区、 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广泛 的联系,分层次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成果推广应用的组织体系三、完成情况1 .观念创新 确立科研、推广并重的办院方针从 2005 年开始研究制定《院“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并于 2006 年正式出台并实施通过规划的形式把“坚持科研与推广并举”作为我院的基本工作思路之一放弃了农业科研单位重科研、轻推广的传统观念,为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从规划和观念上打下了基础。

一是在工作目标上体现科研、 推广并重的思路 每年的年度工作目标都把科技成果的推广工作放在与科研和服务同等重要的位置 无论是上报的考核目标, 还是向下分解的目标任务, 都把推广工作作为主要工作二是在制度机制上把推广工作和科研工作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在科技人员业绩的测算和考核中把科技推广放在科研工作同样重要的地位, 工作人员完成的推广任务业绩与科研任务同样作为分配的依据并在院考核和收入分配办法中加以明确三是在日常管理上重视推广工作 在科技示范点的布点和检查上都由院领导亲自把关 每年年底都要对推广示范点进行评比, 对示范效果好, 影响大的点挂院示范基地牌子, 到目前已挂牌 6 个点 对示范效果好的示范基地进行考核加分和物质奖励2 . 推广途径创新 农业科研单位传统的推广途径主要是依托农业行政部门,将研究、引进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通过县(区) 、乡(镇) 、村农技网络推广到农户手中随着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组织形式的变化, 迫切需要推广应用途径的创新 我院顺应这些变化,积极开展推广途径创新,由主要依托农业行政部门的县(区)、乡镇、 村纵向农技网络开展推广, 转变为纵向农技网与农业产业合作组织、成果的自主开发转化等多种途径结合。

一是以农业合作组织为载体, 开展农业技术推广 ( 1 ) 加强与供销社的合作, 开辟新的技术推广途径 供销社是农业合作组织的牵头部门, 在农业组织化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院积极与他们建立合作关系 2006 年 1 月与萧山区供销社签订技术合作协议,为之提供技术依托 ( 2 ) 积极参与农业行业协会的工作 我院是杭州市食用菌协会的挂靠单位 多年来, 积极组织全市食用菌生产者开展新品种的引进、 新技术的研究、 培训和示范推广, 并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在我市新培育了珍稀食用菌产业,年产值 3000 余万元,占全市食用菌总产值的 2/3 参与杭州市蔬菜产业协会,系副会长单位积极组织会员开展新品种研究推广,新技术研究开发和培训,推广新品种,普及新技术 ( 3 ) 为有关农业合作组织提供技术依托 通过食用菌科技平台建设, 在我市培育了淳安县威坪镇食用菌生产合作社等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5 家 ,并为之提供技术依托,为杭州天和水产合作社和桐庐香山水产合作社提供技术依托, 为富阳市山村土鸡专业合作社提供 技术服务二是以基层农技推广网络为纽带, 加快农技推广 继续加强与县(区) 、乡(镇)农业推广部门的联合。

从 2005 年起先后与临安、富阳、桐庐、淳安、萧山等县(区、市)农业局开展技术对接;每年参加市农业局组织的全市农业局长会议; 每年派出 9 名科技人员到乡镇任科技特派员三是以自主成果开发转化为手段, 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 科技成果的自主开发转化是我院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又一重要形式 以种子种苗为重点加快新品种及配套新技术的推广 我院从 2006 年起建立种子种苗基地 2000 亩以上,繁育水稻、蔬菜种子 25000 公斤以上,培养草莓、 非州菊等组培苗 25 万株以上 , 繁育茶叶、 草莓种苗 1300万株以上,生产食用菌菌包 30 万袋以上,繁殖各类优质鱼苗 3000万尾以上这些种子种苗可种养面积达 30 万亩以上如蔬菜所下属的杭州三叶蔬菜种苗推广站, 2007 年推广各类蔬菜新品种种子13358 公斤,推广面积 124054 亩3 .创新服务重点 农业合作组织、都市农业示范园区、龙头企业是政府大力扶持的农业组织形式, 具有很强的示范、 辐射和带动作用我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越来越明显, 六大优势产业、五大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 71.2 % 农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已培育市级以上有品牌、上规模、连基地、带农户的龙头企业 226 家, 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 33 家, 年加工值超亿元的 50 家;按照“合作社 + 农户” 、 “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 、 “龙头企业+ 农户”等模式,建成各类专业合作社 420 家。

农业合作组织、都市农业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农业产业提升的主力军为此我们在服务对象上把原来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户, 改为以农业合作组织、 都市农业示范园区、 龙头企业为重点开展技术服务, 不断提高推广服务成效和科技显示度 每年在优势农业产业带的农业合作组织、 都市农业示范园区、 龙头企业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点 25 个以上,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综合示范,通过这些载体辐射带动优势产业带的建设,使科技成果惠及广大农民4 .推广方法创新 农业科研单位传统的研究推广方法是按试验——示范——推广的过程开展我院从实现提高农民素质、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传播农业信息、推广科技成果的综合目标出发,采用示范推广、培训农民、送科技下乡和农业信息服务相结合的推广方法,提高推广效果一是建立科技示范点 每年在优势农业产业带建立科技示范点25 个以上,直接面积 1.5 万亩以上在示范点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综合示范, 不断提高都市农业示范园区的示范效果, 促进了我市农业优势产业带的建设二是确定重点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在全市推广 每年确定 10 个我院自主育成或引进的新品种和 5 项自主研究或引进的新技术为重点新品种新技术在全市推广。

面积在 15 万亩以上三是创新技术培训 ①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通过集中办班的形式,主要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的管理和技术骨干 ②深入乡镇办班和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的形式, 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③开发农村网上教育培训系统,开展网上菜单式培训每年培训 5000 人次以上四是强化科技信息服务 创办 “杭州农业科技信息网” 、 开发 “农村网上教育培训系统” 、开发“农业专家系统”等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 “杭州农业科技信息网” , 2004 年 11 月至今点击率达到 160.79 万次; “农村网上教育培训系统”已上传各类课件 78 个;编辑出版的《杭州农业科技》 ,编校质量得到提高,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中国期刊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