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奥氏体不锈钢基础知识点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83KB
约4页
文档ID:598465142
奥氏体不锈钢基础知识点_第1页
1/4

1. 组织特点:o 在常温下具有奥氏体组织,钢中含铬(Cr)约 18%、镍(Ni)约 8% - 10%、碳(C)约 0.1% 时,能获得稳定的奥氏体组织不过也有一些奥氏体不锈钢含有少量铁素体,这种少量铁素体有助于防止热裂纹o 无磁性或低磁性,这是奥氏体不锈钢的重要特征之一,可通过磁性测试来初步判断是否为奥氏体不锈钢2. 耐腐蚀性:o 具有良好的耐氧化性酸介质腐蚀的性能,例如在硝酸环境中表现出色如果含有钼(Mo)、铜(Cu)等元素,还能耐硫酸、磷酸以及甲酸、醋酸、尿素等的腐蚀o 但在特定的离子环境中,如氯离子环境下,可能会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等局部腐蚀现象3. 加工性能:o 韧性好、塑性高,容易加工成型,可进行冷加工、热加工等多种加工方式,但加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加工硬化现象,使材料的硬度增加、塑性降低o 通过添加硫(S)等元素可改善其机械加工性,但硫的添加也可能降低材料的耐点蚀性能4. 合金元素的作用:o 铬(Cr):是使不锈钢具有 “不锈” 特性的关键元素,至少需添加 10.5% 的铬才能形成不锈钢特有的表面钝化膜,铬含量越高,耐蚀性越强o 镍(Ni):主要作用是形成并稳定奥氏体相,一般来说,奥氏体不锈钢中镍含量需达到 8% 左右,当铬或其他铁素体形成元素增加时,需要更多的镍来保持奥氏体结构。

o 钼(Mo):可提高钢在氯化物环境中的抗点蚀和缝隙腐蚀性能,还能提高钢在盐酸和稀硫酸等还原性环境中的耐蚀性o 碳(C):对奥氏体相起到稳定和强化作用,但碳含量过高会对耐蚀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大多数奥氏体不锈钢的碳含量被限定在较低水平o 氮(N):对奥氏体相起到稳定和强化的作用,可减缓二次相的形成,提高耐氯化物点蚀和耐缝隙腐蚀性能o 铌(Nb)和钛(Ti):是有效的碳化物形成元素,可降低碳含量,减轻敏化,提高高温强度5. 焊接性能:o 具有良好的焊接性,但焊接材料或焊接工艺不正确时,可能会出现晶间腐蚀、热裂纹、应力腐蚀开裂、焊缝成形不良等缺陷o 为防止焊接缺陷,可选用超低碳、添加钛或铌等稳定元素的焊接材料,采用小规范焊接,控制层间温度,焊后进行固溶处理等6. 热处理特点:o 在室温至高温状态没有固态相变点,热处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碳化物溶解到基体中,使合金元素分布更加均匀,提高耐蚀性常见的热处理方法是固溶处理,即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高温后快速冷却o 如果固溶处理时冷却速度过慢,碳原子会与铬结合形成碳化物,分布在晶界上,导致晶界贫铬,发生敏化现象7. 力学性能:o 强度较低,不可能通过相变使之强化,仅能通过冷加工进行强化。

o 具有较高的韧性和延展性,这使得奥氏体不锈钢在一些对材料韧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得到广泛应用,如压力容器、管道等8. 应用范围:o 由于其综合性能良好,在食品加工设备、厨房用具、医疗设备、化工设备、石油容器等行业应用广泛9. 晶间腐蚀问题:o 晶间腐蚀是奥氏体不锈钢最危险的一种破坏形式,发生于晶粒边界在 450℃ - 850℃温度区间范围内停留一定时间后,晶界处会析出碳化物,导致晶界贫铬,在强腐蚀介质的作用下发生腐蚀o 防止晶间腐蚀的措施包括选用超低碳的焊接材料、采用小规范焊接、加快焊接接头的冷却速度、焊后进行固溶处理等10. 应力腐蚀开裂问题:o 是焊接接头在特定腐蚀环境下受拉伸应力作用时所产生的延迟开裂现象,表现为无塑性变形的脆性破坏o 防止应力腐蚀开裂的措施包括合理制定成形加工和组装工艺、合理选择焊材、采取合适的焊接工艺、消除应力处理等11. 低温性能:o 在低温条件下,焊缝金属的塑韧性是关键问题应尽量避免焊缝组织中出现铁素体,以免恶化低温韧性,可通过选用纯奥氏体焊材和调整焊接工艺来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焊缝12. 牌号分类:o 常见的奥氏体不锈钢牌号有 304、316、321、347 等,不同牌号的性能和用途略有差异,可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进行选择。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