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审大豆品种doc

u****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2.50KB
约20页
文档ID:184852804
国审大豆品种doc_第1页
1/20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0001品种名称:合农61号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品种来源:北丰11号/合97-793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21天,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8.3厘米,主茎16.2节,有效分枝0.4个,底荚高度15.3厘米,单株有效荚数35.3个,单株粒数84.4粒,单株粒重19.2克,百粒重20.8克披针叶,白花,灰白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黄脐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株系,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抗灰斑病粗蛋白含量38.69%,粗脂肪含量20.76%1号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6.7千克,比对照绥农14增产8.2%〔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198.0千克,比对照增产12.6%〔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7.4千克,比对照增产10.4%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8.5千克,比对照增产9.2%栽培技术要点:5月上中旬播种,适宜65~70厘米垄上双条精量点播,每亩种植密度1.7~2.0万株,亩施磷酸二铵10千克,钾肥4~5千克,尿素2~3千克,开花结荚期叶面喷肥1~2次注意防治大豆食心虫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黑龙江第二积温带、吉林蛟河和敦化地区、内蒙古兴安盟地区、新疆昌吉和新源地区春播种植审定编号:国审豆2010002品种名称:北豆37号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品种来源:九三95-107/九三93-10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17天,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3.5厘米,主茎13.9节,有效分枝0.4个,底荚高度16.2厘米,单株有效荚数24.5个,百粒重17.5克长叶,白花,灰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黄脐,不裂荚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感灰斑病粗蛋白含量38.45%,粗脂肪含量19.96%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7.4千克,比对照黑河43增产6.1%〔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173.3千克,比对照增产6.3%〔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0.3千克,比对照增产6.2%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7.8千克,比对照增产6.4%栽培技术要点:5月上旬播种,适宜“垄三〞栽培,每亩种植密度2.3~2.8万株每亩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1千克作基肥,施氮、磷、钾的比例以1:1.2~1.5:0.4为宜,开花结荚期喷施大豆叶面肥1~2次。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第三积温带下限和第四积温带、东部山区、新疆北部、内蒙古兴安盟北部地区和呼伦贝尔市春播种植吉林审定编号:国审豆2010003品种名称:中黄55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T200/早熟18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10天,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2.6厘米,主茎16.6节,有效分枝2.7个,单株有效荚数33.1个,单株粒数80.1粒,单株粒重19.7克,百粒重26.0克披针叶,白花,灰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褐色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抗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高感胞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粗蛋白含量43.40%,粗脂肪含量20.32%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黄淮海北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14.2千克,比对照冀豆12增产6.4%〔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197.9千克,比对照增产8.0%〔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06.0千克,比对照增产7.2%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9.2千克,比对照增产4.3%栽培技术要点:6月上中旬播种,条播行距40~50厘米肥力中上等地块,每亩种植密度1.3~1.5万株;肥力偏低地块,每亩种植密度1.6~1.8万株。

肥力较差的地块结合浇开花水每亩追施尿素5~7千克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地区夏播种植,胞囊线虫病易发区慎用审定编号:国审豆2010004品种名称:冀豆21选育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ms1雄性不育轮回群体选择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05天,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4.2厘米,主茎15.9节,有效分枝2.4个,单株有效荚数35.0个,单株粒数79.0粒,单株粒重19.1克,百粒重24.5克卵圆叶,紫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黄色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感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高感胞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粗蛋白含量44.42%,粗脂肪含量17.97%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黄淮海北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09.3千克,比对照冀豆12增产4.0%〔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200.6千克,比对照增产9.5%〔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05.0千克,比对照增产6.7%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0.5千克,比对照增产5.0%栽培技术要点:麦收后及时早播,每亩种植密度1.5万株,整地时每亩施氮磷钾复合肥15~20千克,或磷酸二铵15~20千克作底肥,初花期至开花后10天根据长势每亩追施尿素5~10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地区夏播种植,胞囊线虫病易发区慎用审定编号:国审豆2010005品种名称:中黄57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Hartwig/晋1265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06天,株型半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54.1厘米,主茎12.7节,有效分枝3.3个单株有效荚数43.3个,单株粒数97.3粒,单株粒重17.6克,百粒重18.3克椭圆叶,紫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深褐色接种鉴定,抗花叶病毒病号株系和7号株系,高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粗蛋白含量39.67%,粗脂肪含量21.18%3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黄淮海中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6.3千克,比对照齐黄28增产2.2%〔不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197.2千克,比对照增产4.1%〔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1.7千克,比对照增产3.1%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5.25千克,比对照增产1.3%栽培技术要点:6月上中旬播种,高肥力地块每亩种植密度1.25万株,中等肥力地块每亩种植密度1.5~1.8万株播前精细整地,重施底肥,一般亩施农家肥1000~2000千克,磷酸二铵15千克;花荚初期每亩追施尿素5千克,结荚后出现脱肥现象可每亩叶面喷施尿素1.0~1.5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东中部、河南中北部和陕西关中地区夏播种植审定编号:国审豆2010006品种名称:邯豆八号选育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沧豆四号/邯豆三号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05天,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2.1厘米,主茎15.7节,有效分枝1.6个,底荚高度12.4厘米,单株有效荚数38.5个,单株粒数90.0粒,单株粒重18.8克,百粒重20.5克椭圆叶,紫花,棕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浅褐色接种鉴定,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抗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高感胞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粗蛋白含量39.56%,粗脂肪含量22.00%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黄淮海中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06.7千克,比对照齐黄28增产8.3%〔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183.0千克,比对照增产7.6%〔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4.9千克,比对照增产8.0%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3.1千克,比对照增产5.7%栽培技术要点:6月上中旬播种,行距40~50厘米,每亩种植密度1.2~1.6万株。

每亩施底肥磷酸二铵10~15千克、尿素5千克,或在开花期追施尿素10千克左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山东中部地区夏播种植,胞囊线虫病易发区慎用审定编号:国审豆2010007品种名称:郑9805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豫豆19号/ZP965102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07天,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8.2厘米,主茎16.9个节,分枝2.6个,单株荚数45.1个,单株粒数90.0粒,单株粒重16.0克,百粒重18.63克卵圆叶,紫花,灰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褐色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和7号株系,高感胞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粗蛋白含量43.12%,粗脂肪含量19.64%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黄淮海南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2.0千克,比对照徐豆9号增产3.7%〔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189.6千克,比对照增产8.2%〔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5.8千克,比对照增产6.0%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1.3千克,比对照增产10.1%栽培技术要点:6月上中旬播种,行距40厘米,株距10厘米,每亩种植密度1.2万株。

肥力低的地块,在7月中旬分枝期亩追施二铵10千克、氯化钾3千克和尿素2千克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适宜在河南南部、山东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胞囊线虫病易发区慎用通过审定编号:国审豆2010008品种名称:临豆10号选育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中作975/菏95-1//菏95-1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05天,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68.3厘米,主茎15.0节,有效分枝1.4个,底荚高度14.7厘米,单株有效荚数31.9个,单株粒数69.4粒,单株粒重16.1克,百粒重23.6克卵圆叶,紫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无光,种脐深褐色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感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中抗胞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粗蛋白含量40.98%,粗脂肪含量20.41%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黄淮海南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7.8千克,比对照中黄13增产4.2%;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185.2千克,比对照增产8.4%〔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1.6千克,比对照增产6.3%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1.3千克,比对照增产10.1%。

栽培技术要点:6月上旬至下旬播种,采用等距点播或穴播,每亩种植密度1.2~1.7万株每亩施500~1000千克腐熟有机肥或10~15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作基肥,初花期追施10~15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东南部、河南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审定编号:国审豆2010009品种名称: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