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和海洋主讲:黄冈优秀地理教师 詹魁春一、内容概述(一)大洋和大洲1、世界海陆分布2、基本概念3、七大洲的名称、主要大洲分界线4、七大洲的位置、轮廓特点及面积5、七大洲分布的半球和分布特点6、四大洋的分布及分界线7、四大洋的特点及面积(二)海陆的变迁1、“沧海桑田”的含义2、地球上海陆变迁的原3、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固定论与活动论4、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学说5、板块的运动——板块运动学说6、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7、板块运动的张裂与聚合处产生的地表形态二、重难点内容讲解(一)大洋和大洲1、世界海陆分布 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⑵海陆分布不均:陆地集中在北半球,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 ⑶无论如何划分地球两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④海洋彼此相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 ⑤水半球和陆半球 水半球指海洋最多、陆地最少的半个地球它的中心在新西兰以东安蒂波德斯群岛附近在水半球内,海洋占90.5%(相当于全球海洋的63.9%);陆地占9.5%,主要包括南极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以及南美洲的南端 陆半球指陆地最多、海洋最少的半个地球。
它的中心在法国西部卢瓦尔河河口附近陆半球的陆地主要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及南美洲的绝大部分,占全球陆地面积的81%但是在陆半球内,海洋面积(占52.7%)仍然大于陆地面积(占47.3%)2、七大洲和四大洋 ⑴基本概念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是最大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是最小的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格陵兰岛(丹麦)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大洲: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成为大洲人们把全球的陆地分为七个大洲 海:大洋的边缘部分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⑵七大洲 ①东半球的大洲主要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②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大洋洲、南美洲、非洲 ③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亚洲、大洋洲、北美洲、非洲 ④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⑤大洲与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北美洲和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北美洲和欧洲分界线:丹麦海峡 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⑥七大洲的面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⑶四大洋 ①四大洋的分界线 太平洋与北冰洋:西起俄罗斯东北部的杰口尼奥夫角,经白令海峡中的大、小代奥米德岛,至美国阿拉斯加西端苏厄德半岛的威尔士王子角一线。
为白令海峡最窄处 太平洋与印度洋:北起马六甲海峡北口,沿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爪哇岛南海岸,经阿拉弗拉海、托宙斯海峡,再沿澳大利亚东海岸和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51′线至南极大陆 太平洋与大西洋:在德雷克海峡处,大致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67°16′线为界 大西洋与北冰洋:西起哈得孙湾东口,经戴维斯海峡、丹麦海峡、冰岛—法罗海槛、威维尔·汤姆森海岭、设得兰群岛的马克尔—弗拉格岛,到挪威西南沿海的塔斯德角一线 大西洋与印度洋:自通过非洲大陆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线至南极大陆 ②四大洋概况 太平洋17968万平方千米,相当于10个南美洲,18个中国,占地球表面积35.2%,超过1/3,平均水深4028米,海水体积72370万立方千米太平洋占世界海洋面积的49.8%几乎一半东西最宽19900千米,南北最宽15900千米北有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东有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沟通大西洋,西经马六甲海峡、巽它海峡和龙目海峡,东南印度洋海丘、托莱斯海峡、帝汶海等沟通印度洋太平洋中较大的岛屿有2600余个 大西洋9337万平方千米,南北长15742千米,东西宽约6852千米,占世界海洋面积的26%,平均水深3627米,海水体积3377万立方千米。
相当于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四洲面积的总和 印度洋7492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海洋面积20%,平均水深3897米,海水体积29195万立方千米印度洋在世界海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控制了印度洋,就掌握了世界经济的钥匙印度洋进出太平洋,大西洋非常方便,是世界四大洋的枢纽,波斯湾更是世界经济的石油命脉 北冰洋1310万平方千米,面积最小,比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小1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最宽约4233千米,最窄处1900千米北冰洋虽小,然而北冰洋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从北冰洋出发,到达西方发达国家的距离最短国家海军战略潜艇在北冰洋的存在不但因为北冰洋冰面的存在便于隐蔽,而且因为距离世界上发达国家的距离最短而便于进攻北冰洋平均水深1296米,海水体积1698万立方千米二)海陆变迁1、“沧海桑田”的含义 “沧海桑田”可简称沧桑,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麻姑》沧海桑田”原来的意思是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这种“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因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的运动着,因此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如果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而成为陆地,相反,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
以上是海陆变迁的实例举证,目的是使大家对海陆的变迁先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喜马拉雅山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运动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和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造成这种桑田变沧海的原因是地壳的变迁或海平面的升降以荷兰填海造陆为例说明了人类活动对海陆变化的作用之所以举荷兰为例,是因为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荷兰人有填海造陆的传统,并且全国1/4的土地是通过围海造陆获得的但需要说明的是,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作用只是局部的和小规模的,并且人类的活动必须顺应自然过程,遵循自然规律2、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1)固定论与活动论(2)大陆漂移学说 有人很早就注意到,在世界地图上,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是否有可能它们原先就是合在一起的呢? 1912年,德国学者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说认为,大约2亿年前地球表面存在一个联合古陆这个古陆在2亿年前开始分裂,由较轻的硅铝层组成的陆块,像冰块浮在水面上一样,在较重的硅镁层上漂移,每块大陆朝着它现在的位置漂移,直至形成现在世界上海陆分布的轮廓。
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研究了地形、化石以及数百万年来的气候变化,收集了大量证据:①地形证据;②化石证据;③气候证据 大陆漂移学说发现了陆地板块移动的事实,开创了人们从全球视角研究地壳运动的先河 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大陆移动的原因是天体的引潮力与地球自转的离心力作用,但是遭到了很多地质学家的质疑和反对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大规模海底调查的进行,积累了丰富的海底地质、地貌资料科学家们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3、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的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除六大板块外还有些小板块大陆内部也可以划出一些次一级的板块板块之间,分别以海峡或海沟、造山带为界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其活动性主要表现为地震、火山、张裂、错动、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世界上的火山、地震活动,几乎都分布在板块的分界线附近 板块学说认为地壳是有生有灭的由于海底扩张,大洋底部不断更新,大陆则只是随着海底的扩张而移动板块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或向两边张裂,或彼此碰撞,从而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如2、3亿年前,欧、非两洲和南、北美洲相连,以后出现大西洋海岭,新的洋壳不断形成并以它为中轴向两边扩张,才使上述各洲分开 关于板块的驱动力问题,有人认为是地幔对流,也有人认为是地幔中的“热点”和“热柱”把岩石圈拱起,而使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推挤板块运动,还有其他的一些主张,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4、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 (1)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如日本、台湾多地震,主要是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地带 (2)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5、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现象举例 (1)红海的不断扩张: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不断的张裂 (2)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不断挤压 (3)地中海在不断的缩小: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不断挤压 返回 - 同步测试选择题:1、世界上陆地和海洋的比例大约是( )A.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B.各占二分之一C.四分之一是海洋 D.三分之二是陆地2、下列大洲中,被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包围的大洲是( )A.非洲 B.大洋洲C.亚洲 D.北美洲3、面积最小的大洲和大洋是( )A.欧洲、大西洋 B.北美洲、太平洋C.亚洲、印度洋 D.大洋洲、北冰洋4、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和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分别是( )A.太平洋、亚洲 B.印度洋、非洲C.大西洋、欧洲 D.北冰洋、南极洲5、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A.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B.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D.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6、读下图,②③④三国都濒临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C.印度洋 D.北冰洋7、下列叙述不能证明大陆发生漂移的选项是( )A.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B.赤道地区分布有热带雨林C.大西洋两岸的动物有共性D.南美洲和非洲大陆古老的底层有相似性8、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C.大洋洲板块 D.南极洲板块9、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发生了8.7级地震,并引发了强大海啸,造成大量生命财产的伤亡和损失。
该地震位于( )A.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上B.环太平洋地震带上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D.两个板块的张裂处10、东非大裂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板块的张裂作用 B.板块的碰撞作用C.由于火山喷发而成 D.由于地震而产生ADDDB ABABA显示提示提示: 5、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板块的交界处都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区,是火山、地震的多发区 8、除了太平洋板块主要是海洋以外,其他板块都是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9、看六大板块分布图上苏门答腊岛所处的位置 10、东非裂谷是地球上最大的“伤疤”,该现象的形成与板块运动有着直接的关系既然是裂谷且非常漫长,它既不是因火山、地震产生,也不是板块碰撞而形成,理应是板块的张裂作用产生的现象END- 课外拓展哥伦布 哥伦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