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园林实例分析中国的四大园林¡个园颐和园 避暑山庄拙政园个园 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好古代园林 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 以杭州西湖为蓝本 汲取了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 颐和园颐和园的前世今生颐和园前身是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是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当时建园的目的是为了庆贺其母60大寿,把昆明湖的平面做成寿桃状,把瓮山改名为万寿山都是为了其母亲的生日而有意为之¡1860年清漪园毁于英法联军之手¡1884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600多万两银重修清漪园,取意“颐养冲和”,意思是调养精神,心平气和¡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劫掠颐和园的特色¡第一个特色——长达728米的长廊¡第二个特色——西堤和堤上的桥 ¡第三个特色——后湖景区颐和园长廊宝玉痴情娥皇女英跳出八卦炉八仙过海桃园结义岳母刺字西堤界湖桥豳风桥 玉带桥玉带桥镜桥 练桥柳桥后湖景区颐和园里的建筑佛香阁谐趣园画中游避暑山庄鸟瞰图 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或承德离宫,几乎占了承德市区的一半,比北京的颐和园大了将近一倍。
¡它耗时87年建成,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山区占了整个园林面积的4/5. 整个避暑山庄可分为宫廷区和苑区 宫廷区是皇帝理政的要地,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已毁)四组建筑 苑区按自然条件分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岳区殿内正中“澹泊敬诚”匾额上的四个大字源于《易经》澹,犹淡;澹泊,是恬淡寡欲的意思 “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 水心榭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湖中的两个岛分别有两组建筑,一组叫“如意洲”,一组叫“月色江声” 拙政园拙政园拙政园¡拙政二字取自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的“灌园鬻蔬菜,此亦拙者之政也”,借凡人做浇花卖菜的事来喻主人做官不得志和清高的心境¡始建于1513年,历经明、清两代的建设,共分东、中、西三部分,中部基本保留明代风格,是全园精华所在¡明朝画家文征明曾参与过最初的设计¡文征明以水为主体,辅以植栽,因地制宜设计出了31个景点并将诗画中的隐喻套进视觉层次中¡园中至今仍留有许多文征明的对联与诗以「梧竹幽居亭」中的「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最能带出此园的意境 ¡此外,园中所栽种的紫藤,相传是文征明亲手种植。
由此可看出文征明相当喜爱植物, 远香堂的立意取自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小飞虹香洲荷风四面 拙政园西部以在水系周围环以假山和建筑的方式布局主要建筑包括: “宜两亭” “与谁同坐轩” “三十六鸳鸯观”宜两亭及其梅花窗与谁同坐轩个园 个园 个园最大的特色是它的叠石艺术,它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称为四季假山 季假山各具特色 ,具有“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 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 秋山明净而如妆 冬山惨淡而如睡 苏州四大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北宋诗人苏舜钦取《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名曰“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后欧阳修应邀写长诗《沧浪亭》自此,沧浪亭名留千古 此园的特点是水面在园区以外,园内以土石山为中心,建筑环山布置,漏窗式样和图案丰富多彩,古朴自然沧浪庭的花窗样式据说有108式,无一雷同图案花纹,变化多端,构作精巧,是苏州园林花窗的典型 明道堂为沧浪亭园中最大的建筑,原来都是苏州特产的金砖铺地 见山楼在全园最南部,上下两层,高旷清爽,飞檐翘角,结构精巧,为苏州园林中一座别致的楼台。
狮子林 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 ,故名“狮子林”,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 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狮子林的主要特点:¡1.以“假山王国”著称于世 ¡2.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3.狮子林对皇家园林的影响 ¡4.近代建筑与古典园林结合的产物 ¡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同治年间取留与刘的谐音改名留园 ¡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形成层次丰富,错落相连,有节奏、色彩、对比的空间体系 留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以建筑庭院为特色,其间置石供人品位、欣赏¡中部以假山建筑围绕水池布置¡西部以山林野趣见长涵碧山房“涵碧”点出临水环境明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