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法编制施工图预算实物法"也可理解为实际成本加合理利润的报价方法ﻫﻫ实物法 与单价法的区别 在于直接工程费计算方法不同 1.概述定额实物法是首先根据施工图纸分别计算出各分项工程的实物工程量,然后套用相应预算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定额用量、消耗指标,求得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等的总消耗量;再分别乘以工程所在地当时的人工、材料人工费、材料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并汇总求和机械台班的实际单价,求出单位工程的进而求得直接工程费;最后根据当时当地建筑市场的供求情况,按规定计取其他各项费用,汇总就可得出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造价对于其他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等费用的计算,则根据当地当时建筑市场供求情况,随行就市予以具体确定实物法编制施工图预算的主要公式详用书100页 2.实物法编制施工图预算的步骤实物法编制施工图预算的步骤如用书图14—13所示从图14—13我们可以看出,实物法编制施工图预算的首尾步骤与单价法相似,但在具体内容上有一些区别.另外,实物法和单价法在编制步骤中最大的区别在于中间的步骤,也就是计算人工费、材料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及汇总三者费用之和的方法不同.下面就实物法步骤加以说明.(1)搜集各种编制依据资料。
针对实物法的特点,在此阶段中需要全面地搜集各种人工、材料、机械当时当地的实际价格,包括: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材料预算价格,不同工种的人工资单价,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机械台班单价等.要求获得的各种实际价格全面、系统、真实、可靠2)熟悉施工图纸和定额可参考单价法相应的内容3)计算工程量本步骤的内容与单价法相同4)套用相应预算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定额用量建设部1995年颁布的《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土建部分,是一部量价分离定额)和现行全国统一安装定额、专业统一和地区统一的计价定额的实物消耗量,是完全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并反映一定时期施工工艺水平的分项工程计价所需的人工、材料、施工机械的消耗量的标准这个消耗量标准,在建材产品、标准、设计、施工技术及其相关规范和工艺水平等没有大的突破性变化之前,是相对稳定不变的,因此,它是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造价的依据这个定额消耗量标准是由工程造价主管部门按照定额管理分工进行统一制定,并根据技术发展适时地补充修改5)统计汇总单位工程昕需的各类人工工日的消耗量、材料消耗量、机械台班消耗量根据预算人工定额所列的各类人工工曰的数量,乘以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算出各分项工程所需的各类人工工曰的数量,然后统计汇总,获得单位工程所需的各类人工工曰消耗量。
同样根据预算材料定额所列的各种材料数量,乘以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并按类相加求出单位工程各材料的消耗量根据预算机械台班定额所列的各种施工机械台班数量,乘以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并按类相加,从而求出单位工程各施工机械台班的消耗量6)根据当时、当地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单价,汇总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随着我国劳动工资制度、价格管理制度的改革,预算定额中的人工单价、材料价格等的变化,已经成为影响工程造价的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对人工单价、设备、材料的因素价格和施工机械台班单价,可由工程造价主管部门定期发布价格、造价信息,为基层提供服务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确定人工单价、材料价格、施工机械台班单价人工单价可按各专业、各地区企业一定时期实际发放的平均工资(奖金除外)水平合理确定并按规定加入相应的工资性补贴.材料预算价格可分为原价(或供应价)和运杂费及采购保管费两部分,材料原价可按各地生产资料交易市场或销售部门一定时间的销售量和销售价格综合确定用当时当地的各类实际工料机单价乘以相应的工料机消耗量,即得单位工程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 (7)计算其他各项费用,汇总造价.这里的各项费用包括其他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营业税等。
一般讲,其他直接费营业税相对比较稳定;而间接费、计划利润则要根据建筑市场供求状况,随行就市,浮动较大 (8)复核要求认真检查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量计算得是否合理准确等.有无捕算或多算、套取的定额是否准确,采用的价格是否合理其他的内容,可参考单价法相应步骤的介绍 (9)编制说明、填写封面本步骤的内容与单价法相同,这里不再重复. 总之,采用实物法编制施工图预算,由于所用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单价都是当时的实际价格,所以编制出的预算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实际水平,误差较小,这种方法适合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单价是随市场供求情况而变化的,而且它们是影响工程造价最活跃、最主要的因素但是,采用实物法编制施工预算需要统计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还需要搜集相应的实际价格,因而工作量较大,计算过程繁琐然而,随着建筑市场的开放和价格信息系统的建立.以及竞争机制作用的发挥和计算机的普及,实物法将是一种与统一“量"、指导“价”、竞争“费”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预算编制方法因此,实物法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预算编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