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弯折的寇刀——常德会战中日步兵武器对比

wt****5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6.50KB
约5页
文档ID:40141614
弯折的寇刀——常德会战中日步兵武器对比_第1页
1/5

前言常德是湘西的重镇、川桂的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中武汉失守后,常 德成为重庆大后方的唯一物资补给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军发动常德作战,期望摧毁 第六战区的中国军队主力,为进攻重庆扫除障碍并掠夺这一地区的战略物资,以切断重庆 的物资补给线,达到其以战养战、以战逼降的战略目的1943 年 10 月,日军第 11 军以 5 个师团的兵力及从其他师团抽调的 5 个支队加上日飞行第 44 战队及辎重战车部队、毒气部 队、伪军一共 10 万余人,成牵行攻势,实施常德会战国民党军队以第六、九战区为主, 第五战区配合,共调集 20 余万兵力进行抵抗常德会战是续淞沪会战和台儿庄会战之后,中国抗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驻防 常德的是国民党 74 军 57 师计 8500 多人,代号为“虎贲” ,在国民党军队中以勇猛善战而 著称整个常德会战历时近 2 个月,常德一度失陷又收复,战事惨烈,中国守军付出了重 大牺牲,基本上粉碎了敌军的原定作战计划正义的一方总是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但武器装备也是影响战争胜负的一个因素本 文作者访问了曾参加过那次战斗的幸存于世的一些国民党老兵,试着就常德会战中双方步 兵武器装备的优劣做一番比较。

刺刀的争锋30 年式刺刀一直是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使用的主要冷兵器之一,为二战中最著名的军用刺刀之一该刺刀全长 52.5 厘米,刀体长 40 厘米,质量 0.69 公斤日本 30 式刺刀中国“中正”式步枪的刺刀中国部队和日军一样,把冲锋拼刺刀作为一种很正常的战术运用国民党军队使用的 刺刀都在 50 厘米以上,尤其是中正式步枪使用的刺刀最长中正式步枪枪身较短,为其在 白刃格斗时与三八式步枪相抗衡,其刺刀全长达到了 57.5 厘米,仅刀身部分就长达 42.8 厘 米,比 M1898 及 M1924 步枪刺刀的全长还要长(两者全长分别为 38 厘米和 42.5 厘米) 但中正式上了刺刀,仍比日本三八式步枪上的刺刀短了 10 厘米左右,以致在肉搏战中,许 多中国军人因此饮恨牺牲在常德会战中,57 师士兵顽强的拼刺意志、娴熟的拼刺技术令 日军闻风丧胆据原国民党 74 军 57 师 169 团老兵吴荣凯回忆,在几次战斗中,57 师士兵 上好刺刀,冲出掩体准备和日军打白刃战时,日军总是掉头就跑,边跑边回头向他们竖起 大拇指手枪的暗战日军只是手枪,被人们称为“王八盒子”中国军队大量装备的“驳壳枪”1923 年,日本的枪械设计师们设计了一种口径为 8 毫米的自动手枪,1925 年(大正十 四年)定型,1927 年被军方定为制式手枪,称为十四年式。

被枪枪长 228 毫米,枪重 0.65 公斤由于这种手枪的皮质枪套较大,外形圆滑,形如一个王八盖,所以被我国军民称为 “王八盒子” 这种枪是二战最差的手枪之一,有效射程只有几十米,而且故障率奇高勃郎宁大威力(HP)手枪迄今为止是世界上设计最成功的手枪此款自动手枪是约翰. 勃郎宁在 1925 年去世前的遗作,威力大,可靠性高,可一次性装填 13 发子弹二战时期, 盟国军队向中国输送了许多该型手枪,均装备给了国民党军队 中国是使用德国毛瑟手枪最多、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的国家,这种授权在中国被亲切的称 为“盒子炮” 、 “驳壳枪” 、 “快慢机”等从战术角度看,毛瑟手枪 150 米的有效射程、每 分钟 40-120 发的战斗射速、10-20 发的装弹量正好填补了老式步枪和机枪之间的空缺吴 荣凯回忆,当时在 57 师里,营连长用的是“快慢机” (毛瑟手枪) ,师团长用的是“小手枪” (勃郎宁) ,排长则只能用步枪步枪的对决 日本三八步枪中国军队的制式装备“中正式”谈起日军的步枪,大家就会很自然地想起电影中常见到的“三八大盖” 三八式步枪表 尺射程为 2400 米,口径为 6.2 毫米,由 5 发弹仓供弹,枪长 1280 毫米,枪重 3.9 公斤。

三 八式步枪的口径小,射击精度好,但侵彻力不足,停止作用差据参加常德会战的国民党 老兵回忆,中弹后,只要不是伤在要害,一般包扎包扎,又能重新上阵国民党军队所使用的步枪最多的是仿德国毛色 M1898 的“汉阳造”和各式毛瑟 1904/1907 年式的衍生型从 1934 年起,大量的德制装备运到中国,国民党陆军的基本单 兵装备也按照当时德国军事力量的标准进行装备使用的步枪有部分是由德国,捷克等国 进口的 7.92 毫米毛瑟 98 是步枪,更多的是仿造的各型 7.92 毫米毛瑟步枪1934 年 12 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兵器制式化会议,决定将德国 M1924.92 毫米 毛瑟步骑枪顶为制式步枪1935 年 10 月 10 日,仿制而成的中正式步骑枪正式批量生产, 从而开始了其长达 14 年的生产历程 “中正式”是中国的第一种制式步枪,全枪长 1110 毫 米,重 4 公斤,表尺射程达到了 2000 米,有效射程超过 600 米,其弹道性能和射击精度优 于三八式歪把子”不敌“捷克造”日军的“歪把子”轻机枪中国军队大量装备的捷克造轻机枪说起日军使用的轻机枪,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歪把子机枪,它是 11 年式轻机枪的俗称。

11 年式轻机枪于 1922 年(大正十一年)设计成功,由于这种轻机枪的枪托向右侧弯曲, 故名“歪把子” 枪的口径为 6.5 毫米,弹容量为 30 发,同样,它的侵彻力小,停止作用 差,结构复杂,很容易出现故障国民党军队装备的轻机枪主要是捷克造 ZB26 式,该枪性能优异,装备国家众多,在 世界枪械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枪初速 830 米/秒,表尺射程 1500 米,射速 550 发/分,全 枪重量轻,枪管可快速更换,射击精度也相当好,性能优于“歪把子” 后日军参照此枪设 计了 96 式,99 式轻机枪原国民党 74 师 57 师 171 团老兵李超回忆,他带一个加强班 (15 人)守卫七里桥的一个碉堡,曾经在一天里用一挺捷克造机枪打退了日军 3 次冲锋,歼灭日军 200 多人马” “哈”之战 “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92 式重机枪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使用的主要重机枪,口径为 7.7 毫米,表尺射程为 2700 米,由 30 发供弹板供弹,枪身重 26.6 公斤其前身是著名的哈奇开斯重机枪,被称 为“法国女郎之吻” 这种气冷式机枪的重量竟然高达 63 公斤,比水冷式的德国 MG08 还 重,92 式重机枪属于世界上最差的二战重机枪之一。

1935 年(民国 24 年) ,金陵兵工厂在德国 MG08 型基础上改进生产出宁造 24 式马克 沁重机枪,成为当时中国军队装备最为广泛的重机枪这种水冷式马克沁机枪威力大、火 力强、可靠性较高该枪初速 870 米/秒,表尺射程 3500 米,射速 600 发/分1937 年中日 战争全面爆发时,24 式已经开始登上战场了马克沁机枪与哈奇开斯机枪都是早期自动武器的代表作,卡其开斯机枪最大的缺点在 于其弹板供弹系统,在枪弹自重将弹板压弯前,最多只能承受 30 发枪弹,其火力持续性比 不上使用弹带的马克沁小块头有大威力91 式手雷,俗称香瓜手雷或者“48 半“M24 木柄手榴弹日本 93 式和 97 式手榴弹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使用最普遍的两种手榴弹93 式手榴弹 采用圆柱形铸铁弹体,延时 5-6 秒,全弹质量 373 克,装 39.5 克 tnt 炸药93 式手榴弹是 当时一种比较轻便的手榴弹97 式手榴弹 1937 年正式装备日军此弹是在 91 式手榴弹的基础上改进而成,七七事 变后在侵华战场上大量使用,它是侵华日军使用最普遍的步兵投掷武器该手榴弹采用圆 柱形铸铁弹体,全弹质量 450 克,装 56 克 tnt,引信延时 4-5 秒。

这两种手榴弹铸铁弹体 产生的弹片不均匀,破片太大,柱状弹体握持、投掷不便我国将它们称为“甜瓜”手榴 弹国民党军队中通用的长柄手榴弹是德国 M24 手榴弹及其仿制型M24 式的弹壳将原型 的整体式铸铁弹壳改为薄钢板冲压成型,弹体内填充 tnt 炸药,弹体安装在一个中空的木 制手柄上,依靠杠杆原理,M24 式可以比卵形手榴弹投掷得更远常德会战中,国民党士 兵发现,日军的“甜瓜”手榴弹没有国民党军队的长柄手榴弹扔得远,扔得准所以当日 军冲锋时,迎接他们的往往是猛烈的“手榴弹雨” 史料记载,在常德会战的巷战中,74 军炮兵团 3 营士兵李志忠曾经用 14 颗手榴弹炸死日军 70 多人M24 手榴弹体积较大,在战斗中,国民党士兵通常将其装在布袋里吊挂在胸前或插在 皮带上在反坦克和阵地攻坚作战中,M24 手榴弹还可以集束使用以增强破坏力我国也 有自行研制并大量生产装备的手榴弹,其中比较有名的是陕西军人工艺实习厂生产的晋造 长柄手榴弹和巩县兵工厂生产的巩造长柄手榴弹据李超回忆,在常德会战中,美国 14 航 空队还向守军空投了一批美制椭圆形手榴弹,一个连只装备了约百枚后记进攻常德的日军第 11 军中,仅一个甲种师如 116 师团满员编制就有 2.2 万人,配备战 马 5800 余匹、步骑枪 9500 余支、轻重机枪 600 余挺、各式火炮 108 门。

在基层战斗组织 上,日军一个步兵中队(相当于国民党一个连的编制)辖 3 个步兵小队(相当于一个排) , 小队辖 1 个机枪组(2 挺机枪) 、1 个掷弹筒组(两个掷弹筒)和两个步枪组而国民党军队 1937 年时的师的编制配备为:人数 1.1 万人,步骑枪 3800 余支、轻重 机枪 328 挺、各式火炮 46 门(含迫击炮 30 门) 火力密度大大低于日军国民党军队的一 个连辖 3 个步兵排,排辖 3 个班(每排 3 挺轻机枪、30 支步枪) ,每个步兵营建制里设一 个重机枪连,共 3 个排 6 挺这一配置标准只相当于德国陆军标准步兵营的一半!编制配 备如此,但实际呢?经过数年的抗战,74 军即使是精锐之师,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也大 大“简编”了吴荣凯回忆,常德会战开始时,57 师只有 8500 余人,169 团只有 1600 多 人,169 团的机枪连只有 3 挺重机枪,步兵一个排只有 1 至 2 挺轻机枪,步兵基本上使用 的是中正式、 “汉阳造”和缴获来的日军三八式步枪,而 171 团李超带领的加强班里配有 1 挺捷克造轻机枪、3 支美式卡宾枪(美国 m1 卡宾枪比手枪易于掌握,在中长距离上比重机 枪更有效) 、一个缴获的掷弹筒,其余的俱为三八式和中正式步枪。

但这种火力配备只是极 少数情况,用于防守要地所以在战斗中,粮弹接济不上的 57 军士兵,总要想尽千方百计 缴获日军的枪弹并带回己方阵地如 1943 年 12 月 1 日,169 团 1 营为了夺取 1 挺对我威 胁很大的日军机枪,先后有十几个人倒在冲锋的路上,最后只剩 3 人才将机枪抢回来单从国民党军队的步兵武器性能来看,与日军武器不相上下,某些德式或仿德式武器 性能甚至还好于日军但是从战争的准备、士兵的训练、后勤补给、步炮协同、火力的集 中、部队协调整合、军令的执行等方面,国民党军队与日军相去甚远然而,骄横的日军 低估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国民党 74 军 57 师以区区八千疲惫之师,对付装备精良的四 万之寇,竟然孤军奋战了 16 个日夜战至最后只剩 300 余人,却令进犯常德的日军第 11 军伤亡惨重,国民抗日信心大增,当时的国民党军委会称:“我国军如能得充分之飞机大 炮之接济,即能驱逐倭寇于我国境之外,此次会战足以充分证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