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古诗十二首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43KB
约15页
文档ID:441600838
新古诗十二首_第1页
1/15

新古诗十二首《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注解】: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3、幽草:幽谷里的小草韵译】: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评析】: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 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 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 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xi sai sha n qia n bai lu fei西塞山前白鹭飞,、qi ng ruo li lu suo yi青 箬 笠 , 绿 蓑 衣 ,tao hua liu shui gui yu fei桃花流水鳜鱼肥xie feng xi yu bu xu gui斜风细雨不须归作者背景张志和(约730-约810),唐代诗人字子同,婺(wu)州金华(今浙 江金华)人少年有才学,擅长音乐和书画,很受唐肃宗重视,后隐居江湖, 自称“烟波钓徒”,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注词释义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箬:斗笠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古诗今译西塞山前群群白鹭高飞,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美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 衣,在斜细雨中流连不归名句赏析——“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 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 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 且充满了喜气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洒浴在斜风细雨之中, 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这风、这雨也是美好 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 “不须 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 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溶入这自然之中,所以 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浪淘沙 作者: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注释】1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2.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天涯:天边3. 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4.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 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今译】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解说】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 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池上 [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注释]:艇:船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一道:一路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小娃:小女孩儿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开:分开[作者资料]: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D (今陕西渭南北)。

唐代宗大历七年 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 月28 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 (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 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 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 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 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 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 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 “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 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 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 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 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

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 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译文]: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回来 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 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暴露了自己的行踪~~[简析]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将一“偷莲 ”小童的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 .诗中最传神 的当是“不解藏踪迹”一句,写尽小童顽皮、纯 真情态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风景旧曾谙(钏)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是李白、杜甫以外事名 最大的唐代诗人,他写诗敢为百姓诉苦,敢批评皇帝官僚,内容丰富多彩,语 言通俗易懂,在当时,妇女和獐都能欣赏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而 且很快传到朝鲜、日本等国白居易是最早写词的诗人之一,《忆江南》就是 一首词①忆江南 既是标题,也是词牌名 ②旧曾谙 从前很熟悉③江花 江边的花 ④蓝 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 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先说选材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 南风光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 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

可以说,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 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 最美 的景色再说修辞形容花红和水绿的两句诗,都是比喻: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 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 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那迷人醉人 的春色,当年在苏杭是曾经金属锰(m°ng)览过的,而今却没有那样的机会了 诗不禁叹息地说: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呢?结尾这个反问句,诉说了诗人对江 南的深深的热爱,也激发着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向往元日 作者: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注释]1.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3.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 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 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4. 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5.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 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 可以驱除魔鬼。

译文: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 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 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 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作 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 风俗画卷宋人特别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哲学观点王安石 此是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 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 心情泊船瓜洲作者: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意思: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中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 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 “京口瓜洲一水间 ”写了望 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 渡口 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 “京口”与这 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 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

次句 “钟山只隔数重山 ”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 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 江南岸的景色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 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 “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 选定了“绿”字因为其它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 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眺望已久,不 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 “明月照我还 ”的画面,进一 步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竹 石 作者:(清)郑燮(xie谐和,调理的意思)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注词释义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 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 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任:任凭 尔:你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押韵译文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 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 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名句赏析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 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 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 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 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 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 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 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解说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 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 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 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 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意思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 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 倒,不能让它屈服[作者简介]郑燮(1693 — 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