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出名的摸金校尉_历史小说传说:曹操和摸金校尉 儿童小说网权威公布历史小说传说:曹操和摸金校尉,更多历史小说传说相关信息请访问儿童小说网 据传,摸金校尉是中国古代一个盗墓者的门派,起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当初魏军的领袖曹操为了填补军饷的不足,设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用以后,有盗墓者以摸金校尉之风水方法盗墓,皆称为“摸金校尉”先不说是否真有此职位,不过东汉末年,盗墓现象猖獗倒是真的,这也就应该能够了解考古界人士常称的“汉墓十室九空”的道理,也能体味出她们“汉墓考古靠运气”话语中的无奈 校尉是古代军官职称,而摸金校尉相传最早为三国曹操所设,通俗地说,就是国家盗墓办公室主任古代指专门发掘坟墓盗取财物以充军饷的人,后多指盗墓者 出处: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不啻摸金校尉,何殊发丘中郎括尽前朝翰墨,搜穷历代彝章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 网络小说中的摸金校尉 摸金校尉是中国现代网络小说鬼吹灯所突出描写的门派小说的主人公全部是属于该门派的人物 摸金校尉要擅长找墓,掘开墓时,在墓室内关键点上蜡烛,放在东南角方位,然后开始摸金。
假如公鸡啼蜡烛熄灭了,财物必需放回原处,恭敬磕三个响头,空手回去鸡鸣灯灭不摸金墓室只准进一次,方不可再进假如碰到同行,相互扶持,但由先来者先选择明(冥)器 当然这是鬼吹灯小说中的描述,但实际上,天下霸唱曾经澄清过,鸡鸣灯灭不摸金这规矩,是她自己编的,历史并无这种规矩不过现在很多盗墓的小说中依旧在引用,足可见鬼吹灯的不凡之处! 历史典故 曹操派兵首盗梁王墓葬 在三国争霸早期,曹操的势力范围依然很小有些时候,打下的城池往往还没来得及休整,就已经换了新的主人地盘“朝秦暮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谁全部不知道自己能在占领的地盘上盘踞多久于是,打下的城池常常被洗劫一空在这种情况下,军队极难实现休养生息的目标 军阀混战使曹操的大军无法长时间休整,也使流离失所的农民看到春种却等不到秋收这好比刚刚做好的一锅饭,转眼间却变成了他人的盘中餐于是,在短时间内筹到军饷成了诸侯们四处杀伐攻战的先决条件 为了处理自己的粮饷问题,曹操把眼光放在了盗墓这个古老的行当上众所周知,西汉中期,经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以后,社会生产力得到充足发挥,经济的繁荣使适当时厚葬成风这也就为曹操偷坟掘墓,盗取金银财宝以充军饷提供了条件。
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类专司盗墓的官职在曹操的军队里便应运而生 按常理来说,这不是一个光彩的行当,但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胸怀天下的曹孟德,只要军队能吃上饭、打胜仗,哪里还在意背上骂名 鲁迅曾经说,“曹操设了‘摸金校尉’之类的职员,专门盗墓”更为确切的统计是,当初袁绍手下的名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在为袁绍攻伐曹操前公布的檄文中说:“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这篇文字成为古今檄文的名篇听说正犯头风病的曹操看后,惊出了一身冷汗,头马上就不疼了 依据陈琳的这篇檄文,曹操盗的应该是在永城芒砀山的汉梁孝王墓群 三国时代曹操的兵卒,应该是第一批走进汉梁王墓葬的盗墓者汉梁王墓葬群的每一座墓全部用大量上千千克重的塞石封死了墓道,因此一般的盗墓贼就算找到墓葬的正确方位,也极难进入墓室为了取得墓葬里的宝物,曹操动用了庞大的军事力量但即便如此,进入墓室也不是件易事,士兵们要一锤锤地凿,一点点地清理陈琳在檄文中详细描绘了曹操亲自指挥将士盗掘梁孝王陵墓的情景文中说:“(曹)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水经注疏中说:“操引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
曹操的部下进入墓室后看到了什么,现已极难想象据史料记载,曹操用从墓葬里盗得的宝物,养活了手下的军队3年西汉盛行厚葬之风,但凡家境殷实的,少不得带些财宝到另一个世界,何况坐拥三百里江山、富可敌国的梁孝王等八代九王? 据传陈琳在袁绍失败后,归附曹操集团曹操曾经对陈琳在此文中揭露她祖上的行为表示不满,对盗掘陵墓的批评却似乎持默认态度所谓“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设置,或许确有其事由此看来,曹操盗墓是个不争的事实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对汉梁孝王墓群进行保护性发掘,在这个三国时代就被盗过的墓群中,仍发掘出了金缕玉衣、大型玉璧等珍贵文物2万余件,很多文物价值连城能够想象,这个巨大的宝藏,对当初缺衣少食的曹操军队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诱惑 盗墓盗得多了,曹操就悟出了厚葬轻易招来盗墓者这个道理于是,曹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倡“薄葬”的统治者公元2,她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