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怨原文及翻译,长信怨赏析 长信怨原文 作者:王昌龄 〔唐代〕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长信怨创作背景 由于王昌龄的籍贯、生卒年及其他重要的生平事迹记载不一,他的作品大都无法编年,因而,这《长信秋词五首》写于何时亦难以确知开元十五年(727年),他三十多岁始登进士第曾两次被贬这组诗五首当写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第二次被贬之前 长信怨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金井边的梧桐秋叶渐黄,珠帘不卷可知夜里飞霜 熏笼玉枕有如容颜憔悴,静卧愁听南宫漏声悠长 秋天高殿内捣衣声响彻夜阑,夜里霜重还记起君王御衣寒 更深人静银灯下裁衣才停歇,目光还转向宫城明主那边看。
天亮就拿起扫帚打扫金殿尘埃,百无聊赖时手执团扇且共徘徊 美丽的容颜还不如乌鸦的姿色,它还能带着昭阳殿的日影飞来 果真成为薄命人长久陷入沉思,梦中又见到君王醒后心里生疑 灯火照耀着西宫知道是在夜饮,眼前分明浮现复道蒙恩受宠时 长信宫中惟有秋月尚明,昭阳殿下响起捣衣声声 白露堂中满是杂草印迹,那边红罗帐里绵绵深情 注释 长信秋词:又作“长信怨”,《汉书·外戚传》载,班婕妤以才学入宫,为赵飞燕所妒,乃自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长信怨”由此而来长信:汉宫名 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用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南朝梁费昶《行路难》诗之一:“唯闻哑哑城上乌,玉栏金井牵辘轳 珠帘:用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西京杂记》卷二:“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 熏(xūn)笼:指宫中取暖的用具,与熏炉配套使用的笼子,作熏香或烘干之用熏:一作“金”笼:一作“炉”玉枕:即枕头 南宫:指皇帝的居处一作“宫中”清漏:漏是古代计时的器具,利用滴水和刻度以指示时辰清漏指深夜铜壶滴漏之声南朝宋鲍照《望孤石》诗:“啸歌清漏毕,徘徊朝景终。
秋砧(zhēn):秋日捣衣的声音北周庾信《夜听捣衣》诗:“秋砧调急节,乱杵变新声夜阑:夜残;夜将尽时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御衣:帝王所著的衣服唐李峤《春日游苑喜雨应诏》诗:“密雨迎仙步,低雨拂御衣 青琐: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汉书·元后传》:“曲阳侯根骄奢僭上,赤墀青琐 金城:即皇帝所住之城明主:贤明的君主《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沨沨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 奉帚:持帚洒扫多指嫔妃失宠而被冷落平明:指天亮金殿:指宫殿一作“秋殿” 团扇:即圆形的扇子班婕妤曾作《团扇诗》暂:一作“且”共:一作“暂” 玉颜:指姣美如玉的容颜,这里暗指班婕妤自己寒鸦:寒天的乌鸦;受冻的乌鸦暗指掩袖工谄、心狠手辣的赵飞燕姐妹 昭阳:汉代宫殿名,代指赵飞燕姐妹与汉成帝居住之处 薄命:命运不好;福分差《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妾薄命,端遇竟宁前寻思:思索;考虑唐白居易《南池早春有怀》诗:“倚棹忽寻思,去年池上伴 西宫:皇帝宴饮的地方 复道:两层阁楼间的通道。
《墨子·号令》:“守宫三杂,外环隅为之楼,内环为楼,楼入葆宫丈五尺,为复道 昭阳殿:指赵飞燕姐妹与汉成帝居住之宫殿 白露堂:指失宠妃子或宫女所住之处 红罗:红色的轻软丝织品《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綷縩兮纨素声 长信怨赏析 其一 这首宫怨,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取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这是从这位少女的悲惨的一生中剪取下来的一个不眠之夜 在这个不眠之夜里,诗中人忧思如潮,愁肠似结,她的满腔怨情该是倾吐不尽的这首诗只有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照说,即令字字句句都写怨情,恐怕还不能写出她的怨情于万一可是,作者竟然不惜把前三句都用在写景上,只留下最后一句写到人物,而且就在这最后一句中也没有明写怨情这样写,乍看像是离开了这首诗所要表现的主题,其实却在艺术效果上更显得有力,更深刻地表现了主题这是因为:前三句虽是写景,却并非为写景而写景,它们是为最后人物的出场服务的就通首诗而言,四句诗是融合为一的整体,不论写景与写人,都是为托出怨情服务的。
其二 第二首诗描写在夜深霜重的凄凉环境中,宫中女子孤独寂寞的悲惨情景她彻夜难眠,想起进宫以来的日子实在不堪回首她渴望得到君王的眷顾,在银灯下守到夜深,最后还是失望而终这首诗情感抒发较为直接,心理刻画较为生动,充分地表现了宫中失宠女子的幽怨之情 古乐府歌辞中有《怨歌行》一篇,其辞是:“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诗相传是班婕妤所作,以秋扇之见弃,比君恩之中断王昌龄就《怨歌行》的寓意而加以渲染,借长信故事反映唐代宫廷妇女的生活 夜深霜重,木石敲击秋砧的声音响彻寒夜在这样一个孤寂的深夜,深宫中那个失宠的女子依旧牵挂着君主是否添了衣裳,昏暗的银灯下,独自裁剪缝补,明知道君主不会眷顾,却还是在内心深处怀着深切的期盼 这首诗以心理上的深刻描写见长,抒情直接,寥寥数语将一个深宫失宠的女子渴望君主眷顾,挂念君主寒暖又间杂着对君主弃自己于不顾,对自己的一厢深情视而不见的怨愤和痛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深宫失宠女子难于言表的幽怨之情 其三 第三首诗中前两句写天色方晓,金殿已开,就拿起扫帚,从事打扫,这是每天刻板的工作和生活;打扫之余,别无他事,就手执团扇,且共徘徊,这是一时的偷闲和沉思。
徘徊,写心情之不定,团扇,喻失宠之可悲说“且将”则更见出孤寂无聊,唯有袖中此扇,命运相同,可以徘徊与共而已 后两句进一步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来发挥这位宫女的怨情,仍承用班婕妤故事昭阳,汉殿,即赵飞燕姊妹所居时当秋日,故鸦称寒鸦古代以日喻帝王,故日影即指君恩寒鸦能从昭阳殿上飞过,所以它们身上还带有昭阳日影,而自己深居长信,君王从不一顾,则虽有洁白如玉的容颜,倒反而不及浑身乌黑的老鸦了她怨恨的是,自己不但不如同类的人,而且不如异类的物——小小的、丑陋的乌鸦按照一般情况,“拟人必于其伦”,也就是以美的比美的,丑的比丑的,可是玉颜之白与鸦羽之黑,极不相类;不但不类,而且相反,拿来作比,就增强了表达效果因为如果都是玉颜,则虽略有高下,未必相差很远,那么,她的怨苦,她的不甘心,就不会如此深刻了,而上用“不及”,下用“犹带”,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其实是非常深沉的怨愤凡此种种,都使得这首诗成为宫怨诗的佳作 其四 同样是抒写失宠宫嫔的幽怨,表现她们内心的深刻痛苦,在王昌龄笔下,却很少艺术上的雷同重复第四首诗则带有更多的直接抒情和细致刻画心理的特点 第一句就单刀直入,抒写失宠宫嫔的内心活动。
真成薄命”,是说想不到竟真是个命运不幸的失宠者这个开头,显得有些突兀,让人感到其中有很多省略看来她不久前还是得宠者但宫嫔得宠与否,往往取决于君主一时好恶,或纯出偶然的机缘因此这些完全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宫嫔就特别相信命运得宠,归之幸运;失宠,归之命薄而且就在得宠之时,也总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生怕失宠的厄运会突然降临在自己头上真成薄命”这四个字,恰似这位失宠宫嫔内心深处一声沉重的叹息,把她那种时时担心厄运降临,而当厄运终于落到头上时既难以置信,又不得不痛苦地承认的复杂心理和盘托出了这样的心理刻画,是很富包蕴的 失宠的命运降临之后,她陷入久久的寻思因“思”而入“梦”,梦中又在重温过去的欢乐,表现出对命运的希冀,对君主的幻想,而在自己心中重新编织得宠的幻影但幻梦毕竟代替不了现实,一觉醒来,眼前面对的仍是寂寞的长信宫殿,梧桐秋叶,珠帘夜霜,听到的仍是悠长凄凉的铜壶清漏于是又不得不怀疑自己这种侥幸的希望原不过是无法实现的幻梦以上两句,把女主人公曲折复杂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而又层次分明 就在这位失宠者由思而梦,由梦而疑,心灵上倍受痛苦煎熬的时刻,不远的西宫那边却向她展示了一幅灯火辉煌的图景。
不用说,此刻西宫中又正在彻夜宴饮,重演“平阳歌舞新承宠”的场面了这情景对她来说是那样的熟悉,使她一下子就唤起了对自己“新承宠”时的记忆,仿佛回到了当初在复道受君主恩宠的日子可是这一切此刻又变得那样遥远,承宠的场面虽在重演,但华美的西宫已经换了新主分明”二字,意余言外,耐人咀嚼它包含了失宠者在寂寞凄凉中对往事历历分明的记忆和无限的追恋,也蕴含着往事不可回复的深沉感慨和无限怅惘,更透露出不堪回首往事的深刻哀伤 其五 这是一首抒发宫怨的诗歌昭阳殿是西汉赵飞燕得宠时住的寝宫,后来以昭阳殿泛指得宠嫔妃长信宫是在赵飞燕得宠时失宠嫔妃班婕妤住的寝宫,后来泛指失宠嫔妃 后两句运用对比描写出失宠于得宠截然不同的差距,白露堂中细草迹是指失宠嫔妃的宫闱清冷,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凄清,使得人物也显得十分幽怨 红罗帐里不胜情,是指得宠的嫔妃寝宫里红帐高挂,与君王软语温存,不胜惬意,说不完的情意绵绵话 王昌龄从女性角度出发,运用对比,生动形象刻画了失宠嫔妃与得宠嫔妃的天壤之别,是宫怨诗中难得的题材对那些嫔妃寄予深深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