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外肌包括哪些 Zinn纤维环 或称总腱环,在眼眶尖端附着于视神经孔四周的骨壁上,眼外肌(包括提上睑肌)除下斜肌起自前部眶内壁外均起自此总腱环 第Ⅲ颅神经支配上直、下直、内直及下斜四条眼外肌;第Ⅳ颅神经支配上斜肌;第Ⅵ颅神经支配外直肌 内直肌是作用最强的一条眼外肌,因肌肉肥厚,肌腱短,止点附着点离角膜最近(约5.5毫米)在眼球内侧水平方向行走,因此其收缩之作用力较单纯,当眼球在原位时此肌收缩时眼球内转 但当眼球在上转时,肌肉止点处在眼球转动中心的水平面之上,因此肌肉收缩时除使眼球内转外尚略有上转作用同样理由在下转位时可稍增加下转作用 内直肌鞘前部与内侧眶骨壁(泪骨)之间有纤维膜组织联系,称为内侧节制韧带,限制内直肌过度活动 外直肌 它与内直肌相似,处在眼球外侧水平线上 此肌较薄弱,止点离角膜缘约6.9毫米此肌主要力量为使眼球外转 当眼球在上转或下转位,肌肉的附着点在眼球转动中心的上方或下方时,此时还略有上转或下转的作用力 外直肌鞘膜有纤维膜至颧骨眶结节称外侧节制韧带 上直肌上直肌止于上方角膜缘后约7.7毫米处此肌中部介于提上睑肌与上斜肌之间。
肌肉的走向大致平行于眼眶轴线当眼球在原位时,肌轴与视轴大约成23度角 由于视轴与肌轴不平行,因此肌肉收缩时对眼球作用力就比较复杂 首先,在原位时肌肉收缩对眼球发生三个作用力 第一个力,因肌肉止于眼球转动中心的上方及前方,因此收缩时其主作用力为使眼球向上转;第二个力,因肌肉止点偏在转动中心的前内侧,所以收缩时也使眼球内转第三个力,因为肌肉的起点在视轴的内侧,因此收缩时还可使眼球内旋 当眼球外展23°时,视轴与肌轴方向一致,此时肌肉作用比较单纯,收缩时主要作用力为使眼球向上转如果眼球在内收67°位时,肌轴与视轴成90 角,此时肌肉收缩的作用力即失上转的作用而主要是内旋在外展23°与内收67°之间的各个位置,上直肌收缩都带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力,但各力力的比例有所不同,在内收位置时以内旋内收为主,在外展位置时以上转为主 下直肌下直肌的肌轴方向与上直肌轴在同一垂直平面上,也与眶轴一致,所不同的是在眼球下方,止在角膜下缘外约6.5毫米处用理解上直肌作用的道理来理解下直肌是比较容易弄懂的 其作用力有二个方向与上直肌是正好对抗的,其下转力正好与上直肌之上转力对抗,外旋力正好与上直肌之内旋力对抗。
下直肌使眼球内收的力量与上直肌是一致的 斜肌与直肌有一个基本不同的地方就是力的方向是相反的,直肌起点在眼球转动中心后方,止点在转动中心前方,而斜肌起点在眼球中心的前方而止点在后方斜肌旋转力较直肌强一倍,而上转及下转作用较直肌弱 上斜肌上斜肌起自眶尖总腱环,沿眶内上壁平行于眶壁向前行走,在鼻上方眶缘附近经滑车再折向后外方呈扇形展开,在上直肌下止予赤道之后上斜肌的作用起点应在滑车处,此段肌轴与视轴成51°角 收缩时有三种作用,一是下转,一是内旋,有少量外展作用当眼球在内收位51°时,视轴与肌轴一致,此时只有下转作用 当眼球在外展39°位置时,视轴与肌轴成90°,此时肌肉收缩只有两个作用,即内旋及外展下斜肌 起自眼眶前下方内侧壁,止于眼球赤道部后方近外直肌平面,止点作扇形展开,在后长睫状动脉穿入点之外侧 眼球在原位时下斜肌肌轴与视轴成约51°角,有三种作用力:一为上转,二为外旋,并有少量外展作用当眼球在内收位5l°时,视轴与肌轴一致,作用力比较单纯,主要使眼球上转 当眼球在外展39°位置时,视轴与肌轴成90°,此时肌肉收缩只起两个作用,就是使眼球外旋及外展。
6.眼外肌由几部分构成 眼外肌共有6条,司眼球的运动 4条直肌包括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 肌;2条斜肌是上斜肌和下斜肌4条直肌均起于眶尖视神经孔周围的总腱环,向前附着于眼球赤道部前方距角膜缘不同距离的巩膜上 上斜肌亦起始于总腱环,沿眼眶的上方向前,至眶内上缘,穿过滑车向后外转折,经过上直肌的下面,到眼球赤道部后方,附着于眼球的外上部下斜肌起自眼眶壁的内 下缘,然后经下直肌与眶下壁之间在下直肌之下向外伸展,至眼球赤道部后方,附着于 眼球的后外侧 神经支配:除外直肌受第YI颅神经,上斜肌受第YI颅神经支配外,其余皆受第 ID颅神经支配血液供应:由眼动脉的肌支供应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