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县永平丹桂红建筑饰面石材加工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四章 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1第四章第四章 区域环境现状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调查与评价4.1 自然环境概况自然环境概况4.1.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浦城县位于福建省最北端、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东经 118°11'~118°50'、北纬 27°32'~28°19',东北与浙江省遂昌县、龙泉县、江山市毗邻,西北与江西省广丰县接壤,东南与松溪县毗邻,西南与建阳市、武夷山市相连,浦城县是福建省各种资源运往内陆的重要通道全县区域面积 3383km2,为福建省第三大县,其中山地面积 437.4 万亩,耕地面积 55.47 万亩,河流水域面积 15 万亩,是全国、全省最早的商品粮基地县林业用地面积 407.9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 73.1%,林木蓄积量 981 万立方米,是中国南方林业重点县县境西北为武夷山脉的延伸,东北则为仙霞山脉的延伸浦城属三江源头之一,境内溪水分别流入闽江、长江和钱塘江国道 205 线纵贯南北近百公里,省道花崇线横贯东西,小浦线、古二线连接东北、西北,建设中的浦南高速公路是京台高速入闽第一站,是海西区连接长三角的重要交通枢纽。
浦城县永平丹桂红建筑饰面石材加工集中区位于浦城县永兴镇,加工集中区规划范围:东临 825 县道,西临永兴溪,南至永平农场大门,北至炉铺村上铺自然村,规划用地总面积 67.171 公顷本加工区地理位置见图 1.1-14.1.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浦城地貌的总特征是多山地,北、东、西三面环山,中、南部低平宽广,地势自北往南下降,南浦溪纵贯南北,地表径流呈树枝状,山间盆地串珠状错落,垩口地形突出境内断裂构造十分明显,断裂方向以北北东为主,其次为北西西和北西向,上部盖层有着和缓的褶皱,褶皱走向以北北东及北东为主燕山运动对本地区影响很大,引起断裂、凹陷和盖层褶皱,并有相当强烈的酸性岩浆活动新构造运动时,上升幅度最大上述几组结构,不仅制约境内山脉走向,还控制着水系发育,按海拔高度和切割深度分为中山、低山、高丘陵、低丘陵、残丘五大类浦城以华夏系和新华夏系构造为主,二者形成构造格局,是控制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和矿产分布的主要构造体系他们相互复合,彼此干扰,使得境内构造错综复杂浦城县永平丹桂红建筑饰面石材加工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四章 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2以构造单元划分,境内绝大部分属闽西北后加里东隆起地带,西北角部分属武夷山后加里东隆起地带。
境内有多期、多阶段、多次的岩浆活动,以燕山期活动为最剧烈,规模也最大,石陂、管路岩体出露较为典型地层属华南地层区—四明山武夷山地层分区—建瓯地层小区地质构造上,浦城县主要受华夏系构造和新华夏系构造的控制无论山脉还是构造线,无论新老地层还是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基本上都呈北东或北北东方向延伸排列;分布面积很广的燕山期花岗岩,也基本上循此方向展布永兴镇地处浦城县西部 ,东靠莲塘镇,东南接临江镇,南连山下乡,西界枫溪乡及武夷山市,北连古楼乡东西宽 19km,南北长 20km,面积 209.58km武夷山脉从西入境西南纵列千米山峰 4 座,北部横踞千米山峰 6 座棉山自北而南延伸至东,构成西南、西北、东面高峰环峙,中南部为丘陵和河谷盆地,全境形成东北向东南方向倾斜的地势最高海拔 1234m,最低海拔 250m河谷盆地较大的有 4 块,共 15318.75亩,其中永平畈 6292.50 亩为最大浦城县永平丹桂红建筑饰面石材加工集中区地形地貌见图 4.1-14.1.3 气候概况气候概况浦城县处于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分界处,接近大陆性气候,是典型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1)气温、地温浦城年平均气温为 17.4℃,常年最热月为 7 月,极端最高气温 40.8℃(1948 年 8月 8 日)。
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出现 1 月中,极值为-8.0℃浦城地温 7 月份最高,1 月份最低地表 7 月份累年平均最高达 53.9℃,1 月份累年平均最低为 0.6℃地表极端最高温达 68.9℃2)降雨浦城境内降雨量地域差异明显,基本是从东、西南部向中北部逐渐减少,等雨量线趋于南北走向平均年降雨量为 1968.7 毫米,一年中降雨量,最大值出现在 6 月中旬,达 388.0 毫米,为常年 2.9 倍,最小值为 11 月下旬,累年平均为 9.8 毫米3)风浦城静风频率占 46%,北风占 12%,而偏北风 3%;南风占 7%,而偏南风占21%东风和西风各占 1%瞬时风速大于或等于 17 米/秒,即风力大于或等于 8 级的浦城县永平丹桂红建筑饰面石材加工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四章 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3大风,每年平均 11.2 天,以 7 月最多,3~4 月次之4)湿度、蒸发量浦城年蒸发量平均为 1313.2 毫米,最大蒸发量为 267.4 毫米(1956 年 7 月),蒸发量以 7、8 月最大相对湿度累年年均 79%5)灾害性天气浦城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冰雹等。
洪涝一般出现在 5~6 月,主要由暴雨(日雨量大于或等于 50 毫米)、大暴雨(日雨量大于或等于 100 毫米)和连续降水造成的浦城冰雹以 4 月最多,都伴随雷暴4.1.4 水文概况水文概况浦城县的水资源主要由降水补给,年平均径流深 1041mm,年平均径流量为31.213 亿 m3,年平均径流量模数为 33.9s.L/km2在浦城境内流域面积 50~100 平方公里 10 条,101~200 平方公里 5 条,201~300 平方公里 1 条,301~500 平方公里 2 条,501~1000 平方公里 1 条最大的南浦溪,浦城境内流域面积 2663.59 平方公里浦城县境内主要自然地理水系分为 19 条,见表 4.1-1,浦城县主要水系分布图见图 4.1-2表 4.1-1 浦城县自然地理水系一览表序号水系名称基本概况流域面积(km2)主河道长(km)坡降(‰)1南浦溪南浦溪是浦城县内主要河流之一,俗称大溪,亦名柘溪,发源于忠信镇柘岭南浦溪纵贯浦城县境南北,经忠信、仙阳、管厝、万安、南浦、水南、莲塘、水北街、石坡、濠村等乡镇,纳江村溪、九鲤溪、渔梁溪、官田溪、马莲河、东源溪、西溪、岩鼻河等支流,经濠岭出境,至建瓯丰乐的黄城注入建溪。
多年平均径流量 29.68 亿 m3,多年平均流量 94.699m3/s2817.39189.2112渔梁溪发源于南基山坳东麓,合凉伞尖和黄家源两水经渔梁山南麓,东流入团结水库,在渔梁村北折南流,逾村后,在龙草桥合昭山南下溪流南流至花墙头,又合大坑沿水,折东流至练村,再纳小毕南下庄水,在溪东汇入南浦溪1530.7920.33浦城县永平丹桂红建筑饰面石材加工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四章 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43官田溪发源于大福罗山,经茶坪、党溪、登俊、管厝村至村头和流源溪合流,以上称为党溪合流后西流经溪南、官田、至水口注南浦溪30.8166.4717.74流源溪又名刘源溪,发源于小福罗山,南流经春风、里林、岩步、流源至村头注入官田溪53.8518.214.735马莲河原名新溪,发源有二支:一支发源于仙阳镇甫下西北黄茅山岗,经蔡家岭、甫下、洋墩、巽岭、马西、山桥;另一支发源于溪洲的香菇山,经溪洲、洪山、东门水库、桐源、西岩,两支流在楼下汇合后,经莲塘至玉树林注入南浦溪145.7825.212.756东溪流域在县东,因名因流经富岭镇,又名富岭溪,亦称大石溪。
发源于浙江省龙泉县宝溪镇北五排尖(属大福罗山),在富岭镇双同村塘溪入境,经高坊、前洋、大水口、山路、长滩、富官、双田、余塘、富岭、东元、瑞安、小密等村,纳花桥溪、岩坑溪、毛源溪、靖坑溪、花墩溪和员盘溪,汇入白石潭,在富岭村口又合浮流溪,于瑞安的大洲村下出富岭镇,向西流经万安乡的姜庵、浦潭,在大石溪村注入南浦溪622.4776.83.837员盘溪发源于富岭镇东北端大洋山,经九漈、双坑、员盘、店亭、余塘,在富岭村头注入白石潭,纳入东溪72.119.315.778浮流溪发源于管厝乡党溪村东北的九坞垄,经庆元、榆双,会合楮林等小溪后,从溪坂入富岭境,南流经浮流、岩下,在富岭村西茅洋汇入东溪105.8532.612.16浦城县永平丹桂红建筑饰面石材加工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四章 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59西溪又名西乡溪,流域在县境西部,因名发源于古楼乡与武夷山市的界山荒田坪,经里鲍、外鲍、坑口、大路,在大洋纳铸岭南水至洋溪,合马岭和洋源坑来水至岗里,在大庵下村南出古楼乡境至洪桥,纳入廉溪水入永兴乡境,缘珠山、下墩界东流至永兴村,有连源溪北来汇合,折东南流,至洋塘塔村前又合龙下溪,经银场、前墩入临江镇境,经樟山,至铁炉纳山下溪,经瓦铺、临江、锦城、石壁,在石壁的洋山止下进入水北街乡的裴墩,至西阳口再纳陈源小溪至观前汇入南浦溪。
575.9361.13.9510山下溪发源于山下乡的燕子岩,流经龙井头、水源寺、山下、王口、铁场、前洋、洪桥、扁山、铁炉入西溪132.3125.710.8711廉溪发源于鸡乾山东北,经澄源、廉溪、昆仑,至洪桥汇入西溪30.8014.424.7212连源溪又称青梅溪,发源于黄茅山岗,经郭家山、溪垄、龙岭下水库、下墩至沙贵汇入西溪 59.742220.1313龙下溪发源于鸡乾山东南,经后洋、龙下、沿洲、虹垂至洋塘塔汇入西溪50.861811.214岩鼻河发源于黄泥凹东凉亭坳,经岩鼻、管坦汇入南浦溪97.9419.813.4215石陂溪发源于黄山仔,经祝甲市、布墩至后塘,纳北林溪至碓下,纳古元庵水至叉溪,纳龙根、赤岭来水,经案山下、石陂、黄墩,至羽林桥纳入祝源溪,逾象口过岐山前、葛墩,注南浦溪179.1426.73.9516濠村溪发源于濠村乡后濠,至外桥纳北坑水,折西流,纳王塔塅水至禾垄,纳樟源水,至濠村经大仑下、连凹注南浦溪74.1319.810.69浦城县永平丹桂红建筑饰面石材加工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四章 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617盘亭溪源头有二,一为毛处上源头。
一为浙江江山市岭头南麓,经安民关南柔下村西进入县境,后经王村至周潭口,纳小、大碧坑水两源在官路汇合,经河村,尽纳官路全部支流,俗称 36 涧水,进入盘亭乡境,经蔡村、庙湾、柳墩、深坑绕浮盖山麓,穿越枫岭与盘亭岭中间至古溪,纳入浙江江山枫溪,折西经盘江、下洋坑至车头与詹溪合流,经棠岭至秀里樟村,纳刘田、念坑水,经二渡关,入江西广丰县,注入信江 374.4846.85.7418詹溪发源于渔梁岭北,经九牧乡的杉坊、吴墩、九牧、蒋坑,纳盘力来水,至渭潭纳湖山和中墩水,经中、下詹溪村入盘亭乡境,经肖军至棠岭的车头注盘亭溪138.2931.19.3419古楼溪又名梅溪源头有二,一发源为铜钵山之左一发源于古楼乡铸岭头,经古楼、中潭至茶梨坑汇合,纳上、下梅溪水,经太平关至江西省广丰县岭底汇信江92.313.29.4820际洋溪发源于营盘尖,经龙井头、苦马潭、七塘店,至际下村出县境,注入浙江省遂昌县乌龙溪39.3815.225.7421下洋溪发源于冲公山,经过大东坑、南台寺、东坞、巽源、东山、岩头、阳村、下洋至荣华山下注入南浦溪19.212.621.0822塅尾溪又名柘园溪,发源于上山后,经过下山后、溪头、塅尾、叉溪与石陂溪汇合。
29.688.520.8423祝源溪发源于祝源,经过佘墩、羽林桥汇合石陂溪长 8 公里,流域面积 18.5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 0.225 亿立方米,河道比降3.75‰18.583.7524毛洋溪发源于牛岭,经毛洋、里角、留爱、下长坑至白岩流入浙江省龙泉县46.5912.418.4725坑尾溪发源于大福罗山,经马迹、浦城坑、杨梅滩,至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