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梁实秋先生品评 写人 高明 梁实秋先生的小品散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篇幅不长,但构思特别严谨、紧凑、围绕“动人”的主题,再现了梁启超先生的风采,表达了学生对教师由衷的敬仰、赞美之情,这一切都得力于高明的写作手法 擅长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不是抽象的概说,而是概括地化为外貌、表情、声音、动作、气质等表现出梁任公先生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专心细致、诙谐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潇洒的特点 首先是外貌描写虽着墨不多,但很传神,分为两层前一层写身材(短小精辟)、肖像(秃头顶宽下巴)、衣着(肥大的长袍);后一层写精神气质(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彩四射),既有实写也有夸饰 其次是语言、声音他的演讲开场语极短,却人人听后都记得,人人读后都记得,他用的是广东话,“声音冷静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形成了特有的演讲风格,这就是天性,给人印象深刻 又其次是动作和表情描写写先生博闻强记,酣畅地背诵,记不起下文,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他演讲投入到慌张处便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屏息,情到深处意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还现场掏出手巾拭泪,抑或是转瞬间于涕泪交流中张口大笑。
这样细致入微地刻画他的性格气质,令人如睹其面,如闻其声 在对梁任公先生举行描写的过程中,除了直接描写使之形象鲜活之外,侧面陪衬也是本篇散文使之形象出彩的一种手法文章第7、8两段,写演讲过程中听者的回响――时而“屏息以得”时而“跟着他欢喜”时而“泪下沾襟”,甚至于“不少人此后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猛烈的爱好”……这些都从侧面陪衬了染任公先生演讲所具有的猛烈感染力,突出其动人之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完备结合制止松散、拖拉,使文章生动活泼,变幻多姿,写透了学者本色,也表达了浓重的文化底蕴和运笔自如的功力 另外,比较手法的运用,也为文章增色添彩第1段中说明青年学子对梁公任景仰的缘由,用两个“倒不是由于……”一个“实在是由于……”借青史威名尚不能同学术文章相比肩,于鲜明的对照中衬托出他学问的博大精深,同时以“显宦”“叱咤风云的人物”来比照,强化他的不同凡响第2段中以直接听演讲和读这篇演讲稿趣味上的区别以及第9段中先生“笔锋常带情感”与言谈演讲中所带情感的意味,突出了这次演讲的深情并茂,使人物形象明显可见 本文在叙事描写之中,融入了对梁公的深情,其间有敬仰、有赏识也有赞美这些情感的表达,有的是直接的发自内心的演讲如“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 也有的是直接含蓄的表达一种心情,但不是直抒景仰称赞之情,如“我很幸运地有机遇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也有的那么是完全含蓄的,如对先生的外貌描绘,既有写实像又有写神采,然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赏识赞美之情。
品读完梁实秋先生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小品散文,让原来读者不太熟知的那个睿智、博学、开朗、诙谐的梁任公先生鲜活地立在读者的面前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