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人物素材整理:1、贺铸总述: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出生于卫州〔今卫辉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局部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人物简介:贺铸是一位个性和词风都非常奇特的词人,截然对立的两面在他身上和词中都能得到和谐的统一他长相奇丑,身高七尺,面色青黑如铁,眉目耸拔,人称“贺鬼头〞;其词却“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为人豪爽精悍,如武侠剑客,“少时侠气盖一座,驰马走狗,饮酒如长鲸〞;却又博闻强记,于书无所不读,家藏书万卷,而且手自校雠,“反如寒苦一书生〞〔 程俱《贺方回诗集序》〕。
贺铸的性格很特别程俱《宋故朝奉郎贺公墓志铭》说他 “豪爽精悍〞 ,“喜面刺人过遇贵势,不肯为从谀〞 叶梦得《贺铸传》如此说他 “喜剧谈天下事,可否不略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无遗词,故人以为近侠〞 贺铸自己也说:“铸少有狂疾,且慕外监之为人,顾迁北已久,尝以 ‘北宗狂客’ 自况〞 〔《庆湖遗老诗集自序》〕所以 豪爽之气、侠客之风、狂士之态 应该是贺铸的精神主体而《六州歌头》正是这样一首 寓豪士、侠士和狂士于一体 的自况生平之作龙榆生评说此词:“全阕声情激壮,读之觉方回整个性格,跃然于楮墨间;即以稼轩拟之,似犹逊其豪爽?〞 〔《论贺方回词质胡适之先生》〕 其极意推崇之情,溢于笔端由于耿介豪侠,入仕后喜论当今世事,不肯为权贵屈节,因而一生沉于下僚,郁郁不得志晚年退居,著有《东山词》,现存词280余首贺铸词于温柔缱绻之外,复有奇崛壮浪之姿词学家 龙榆生 曾撰《论贺方回词质胡适之先生》一文,对胡适《词选》不录贺词心存耿耿,并举此首《六州歌头》为例,以为 “在〔〕东坡、〔周〕美成间,特能自开户牖,有两派之长而无其短〞 即今而言,龙氏之论犹堪称独具只眼豪放词风从 轼 的别开生面到 辛弃疾 的蔚然成风,贺铸这类硬语盘空、英姿磊落的词,应是其间的重要过渡。
其慷慨豪纵之作,影响较大,如辛弃疾就受其影响;他的词作多从唐诗取其藻菜与故实,这种词法如此影响到 周邦彦,当时人以 “贺、周〞 并称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秋,贺铸在和州〔今和县一带〕任管界巡检〔负责地方上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捕捉盗贼等的武官〕虽然位卑人微,却始终关心国事眼看宋王朝政治日益混乱,新党变法的许多成果毁于一旦;对外又恢复了岁纳银绢、委屈求和的旧局面,以致西夏骚扰日重面对这种情况,词人义愤填膺,又无力上达,于是挥笔填词,写下了《六州歌头》这首感情充沛、题材重大、在北宋词中不多见的、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豪放名作相关事件:少年时就怀有戍边卫国、建立军功以“金印锦衣耀闾里〞〔《子规行》〕的雄心壮志,可人到中年,仍沉沦下僚而无所建树英雄豪侠不为世用,边塞面临异族入侵的威胁而无路请缨词中包含的不仅是人生失意的悲愤,而且含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开创了南宋词人面向社会现实、表现民族忧患的先河而词的上片所展示的少年豪侠的雄姿气概,下片悲壮激越的情怀,继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之后进一步改变了词的软媚情调,拓展了词的壮美意境而其《行路难·缚虎手》表现豪侠的困厄和纵酒狂歌的神态,又具有白诗歌的风神,也是北宋词中罕见的别调。
北宋词人大多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唯有贺铸是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作品特点:贺铸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局部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1、 阮籍总述:阮籍〔公元210年—263年〕,三国时期诗人留〔今属〕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如此采取慎重避祸的态度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人物思想:阮籍早年崇尚儒家思想,志在用世,后来发生晋禅代的政治动乱,由于对现实的失望和深感生命无常,因此采取了蔑弃礼法名教的愤激态度,转到以隐世为旨趣的道家思想轨道上来在阮籍的自述诗《咏怀诗》中“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可以看到这一点另一方面也受了当时盛行的玄学的影响,阮籍自己也是晋玄学中的重要人物,他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通老论》、《达庄论》不过他对儒学也并不一概排斥,如他在《乐论》一文中就充分肯定孔子制礼作乐对于“移风易俗〞要性,认为"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礼乐正而天下平〞。
阮籍在社会政治观上主“自然〞排斥名教,想建立道家所说的“无为〞、“无君〞的社会在哲学观上,阮籍赞同老庄的“达〞的观点,认为“达’‘的根本途径或根本方法即为“齐物〞正始时期的阮籍强调天与人的统一,竹林时期的阮籍如此以自然排斥名教阮籍思想的变化,不仅表现为对天人之“关系〞的理解不同,而且也表现为对其本身“意蕴〞的规定不同文学特点:咏怀诗阮籍的《咏怀诗》通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征、寄托、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和形象塑造等,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8] 比兴和形象塑造是《咏怀诗》最重要的艺术手法《咏怀诗》注重炼字,看似语言朴素,不事雕琢,其实意境旨远,用词贴切阮籍《咏怀诗》的意旨,如同钟峡所说:“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诗品》〕《咏怀诗》的思想容非常复杂而广泛,但突出的是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伤和对现实的无法忘怀,以与由此所产生的一种忧愁焦虑的情绪论说文阮籍的论说文,都是阐述其哲学观念的,比拟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如《通老论》、《达庄论》、《通易论》、《乐论》等这些论说文,都是采用“答客问〞的辩难式写法,主人公如此是“阮子〞、“阮先生〞或“先生〞所以读者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作者为自己塑造的玄学家形象。
文章注重结构上的逻辑层次,一般都首尾照应,论证逐层深入,善于作抽象的、本质的分析,表现了晋时期思辩方式的进步它们的语言风格比拟朴素凝重,不尚华饰,稍有骈化的痕迹同时阮籍在其作品中流露出较浓厚的仙隐思想,如《大人先生传》但是却无轻松闲适,飘然轻举的容,而是充满苦闷,哀伤和孤独的情怀,这是由当时的形式所迫历史评价:明人靳于中盛赞阮籍人品之高尚,称他为“命世大贤〞〔出自《阮嗣宗文集序》〕鲁迅评价:阮籍作文章和诗都很好,他的诗文虽然也慷慨激昂,但许多意思都是隐而不显的宋的颜延之已经说不大能懂,我们自然更很难看得懂他的诗了他诗里也说神仙,但他其实是不相信的历代关于“竹林七贤〞的排序,阮籍总是名列第一,可见阮籍的在士人中的名望之高如:《世说新语·任诞》明确地把阮籍排在首位,嵇康次之,山涛居第三位,余人皆在三名之后《名士传》的排列的次序为:阮籍、嵇康、山涛、向秀、伶、阮咸、王戎2、 左思总述: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纸贵〞另外,其《咏史诗》、《娇女诗》也很有名其诗文语言质朴凝练后人辑有《左太冲集》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任秘书郎。
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金谷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方进攻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文学成就:左思出身寒门,虽有很高的文学才华,却在当时的门阀制度下屡不得志,只好在诗中表述自己的抱负和对权贵的蔑视,歌颂隐士的清高左思所作琴曲有《招隐》,收入《神奇秘谱》之中,并在解题中引录了他的两首同名诗,此外,《秋月照茅亭》、《山中思友人》也有人认为是他的作品,这些作品中都贯穿着隐逸思想左思作品旧传有集5卷,今存者仅赋两篇,诗14首《三都赋》与《咏史》诗是其代表作左思的作品收录于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汉三国六朝文》和逯钦立所辑《先汉晋南北朝诗》相关典故:纸贵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
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与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衡写的《两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开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都邺城、蜀都、吴都写入赋中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收集好后,他闭门客,开始苦写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当时初入的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猜他写成的东西只能给我用来盖酒坛子!〞左思的《三都赋》在文学界品评时,那些文人们一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细看,摇头摆手,把一篇《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
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华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动机和经过,当他再回头来体察句子中的含义和韵味时,不由得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动了他越读越爱,到后来竟不忍释手了他称赞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他们的话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谧先生很有名气,而且为人正直,让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世人!〞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也是感慨万千,他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且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他还请来著作郎载为《三都赋》中人都赋做注,请朱中书郎逵为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逵在说明中说道:“世人常常重视古代人东西,而轻视新事物、新成就,这就是《三都赋》开始不传于世人原因啊!〞在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懂得文学之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甚至以前讥笑左思之人--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一番,他点头称是,连声说;“写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断定假如自己再写《三都赋》决不会超过左思,便停笔不写了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将它贬得一钱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时这其中当然有鉴别力上下人区别,可是更重要人是反映了人们是否重视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识英才的问题晋代左思作《齐都赋》一年始成。
复以十年之久,作《三都赋》在其舍中院,以与茅厕皆置纸笔,偶得佳句,当即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