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表课程名称 信息与信息技术 设计者 陈烨 单位(学校)沿河四中 授课班级七(5)班章节名称信息与信息技术计划学时1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本节(课)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1)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体会信息的含义;通过实验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史,领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过程和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2)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4.创新与行为:加深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注:教材为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信息技术教》学习 目标描述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具 体 描 述 语 句1.1-1掌握初识信息概念1.1-2掌握了解信息技术1.1-3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1、理解信息的概念2、知道信息的接收和传递方式通过学生身边的实例让学生观察、体会、讨论来获取信息并感知信息从而去理解教学难点1、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2、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措施:实验操作、讨论、引入师生共鸣区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 得 结 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1.1-1掌握计算机网络通过播放图片信息引起学生思考D、ED、H得出信息的特征8分钟演示讲解3分;上机练习5分教学器材1.1-2掌握计算机网络通过播放图片信息引起学生思考、讨论D、ED、H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13分钟演示讲解6分;上机练习7分教学器材1.1-3理解计算机网络通过图片信息的获取得出结论D、ED、H信息和信息技术影响并伴着我们的生活7分钟演示讲解3分;上机练习4分教学器材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板 书设计第1课 信息新概念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一、初识信息概念1、“信息”究竟是什么呢?信息就是某个事物所表达的一些意思或内容信息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形式来表达,并借助于某种载体来传递信息时可以共享的,信息在同一时刻被多人同时接受二、了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应用获取 信息技术一般是指在信息的获取、存储、传递、加工、应用、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三、学有所得1、信息的内容表示了某些事物的属性、状态及其运动变化规律;信息的作用是可以帮助人们认识某种事物的未知属性;信息的价值在于满足人们生存与发展的某种需要2、信息常常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气味等形式来表达3、信息技术一般是指在信息的获取、存储、传递、加工、应用、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四、学生活动 1、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充满活力,富于幻想请你用四种信息的表达方式谈谈在你成长道路上曾经给你留下深刻影响的实例2、你对信息技术明天的发展充满怎样的期望课计算机网络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结构: 开 始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计算机网络课题及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实际应用举例解释图片包含的意义展示图片评讲、纠误引 导结 束总 结提示、学生完成练习形成性练习(呈现要求)投影学生练习归纳总结 板书白板注:该节课的教学需在计算机网络教室内进行。
教师进行逻辑判断学生的活 动媒体的应 用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形成性练习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练 习 题 目 内 容1.1-1理解掌握运用熟练拓展1、信息除了具有共享性以外,还具有什么特征呢?2、你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作怎样的态度?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形成性评价(1) 形成性练习完成很好;(2) 作业质量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