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绿茶综合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二0 年四月十一日通江县绿茶综合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概述 1第二章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3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73.1项目背景 73.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3. 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03. 4项目技术成熟性分析 12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134. 1产品的国内外竞争力 134.2项目产品的竞争优势 134. 3营销策略、方案及模式 144. 4市场风险分析 16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185. 1项目目标 185.2项目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1820第六章项目建设管理225・3项目实施方案6. 1实號组织 226. 2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24第七章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2831327・1投资概算 7.2资金筹措方案第八章财务评价8.1编制依据 328. 2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328. 3销售收入估算 348.4成本费用估算 348.5利润估算 348.6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35378. 7不确定性分析 368. 8财务评价结论第九章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III399. 1项目经济效益 399.2项目社会效益 39第一章项目概述1.1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1.1.1项目名称:通江县绿茶综合开发1. 1.2建设性质:新建1. 1. 3建设地点:通江县烟溪乡苏家坪。
1.1.4建设单位:四川省通江县罗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1.1.5项目负责人:景瑞琼1.2建设内容与规模改造现有茶园3000亩;新建无性系母本园300亩;新建 加工厂房及附属设施1200m2左右,安装精制加工生产线2条, 配套加工设备40台;购置监测及技术培训设备20台(套); 形成年处理鲜叶1200吨,生产精制绿茶300吨的生产加工能 力1.3项目建设期建设期为12个月,即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1.4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1.4.1投资概算经测算,本项目总投资为21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 资1589万元,建设期利息72万元,铺底流动资金439万元(占 全额流动资金的30%)具体投资构成是:改造现有茶园投资360万元,占固定资 产投资的22.66%;新建无性系母本园投资84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3%;新建加工厂房及附属设號投资51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的32.2%;加工设备及安装投资588万元,占固 定资产投资的37%;监测技术培训设备投资45万元,占固定 资产投资的2. 84%1.4.2资金筹措方案项目单位自筹资金800万元,占总投资的38.1%;商请银 行贷款1100万元,占总投资的52.4%;申请四川省2011年“小 巨人”计划企业专项资金200万元,占总投资的9.5%。
1. 5社会经济效益分析1.5.1项目经济效益本项目投产后,年精制加工绿茶300吨,实现销售收入 3240万元,企业嬴利260万元,为地方创税81万元1. 5. 2项目社会效益(1)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处理鲜茶叶1200吨,不仅给本 县茶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而 且能加快我县资源优势的转变,有力的推动我县“茶叶强县” 目标的早日实现,促进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2) 项目建成后,可增加就业岗位60个,带动1300户 茶农户均年增收8600元;同时还可带动运输,服务业及包装 业等行业的发展第二章项目单位基本情况2. 1基本情况四川省通江县罗村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3月,是 一家以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为主及相关农产品开发的 股份制民营企业,是巴中市茶叶产业化发展的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下设通江县茶叶协会,茶叶专业合作社,三个名优茶 加工厂等机构公司拥有茶园基地20000亩(其中有机茶园2000 亩,幼龄茶园3000亩),加工生产线7条,各类机械设备60 余台(套),年生产加工能力700吨现有员工145人(其中主 要有高级农技师3人,中级5人,初级7人),季节性短期用工800人。
公司通过了 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严格按 照国家质量认证体系标准组织生产,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 四川省农科院茶科所的技术力量,陆续开发了 “罗村”、“火天 的品质特点,是通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认证中心认证的有机食 品,是“纯绿色、全天然、富锌硒”健康时尚饮品罗村商标 于2007年度被评定为四川省著名商标,罗村系列产品2009年 被评定四川省名牌产品,先后20余次获得国家级、省级的各种 殊荣,产品自问世以来,远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 爱岗”两大系列十几个品种,产品具有色绿、香高、味形美公司按照“以科技为支撑,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的 发展思路,坚持“以茶会友,以人为本,以质取胜,以诚等客” 的经营方针,秉承“奉献,探索,科学"的茶人精神,以“罗 村”品牌为载体,发展有机产品为中心,建立“公司+基地+ 协会+农户”的产业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实 现茶叶产业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公司茶园基地20000亩涉及到铁溪片区的祠堂坝、刘家 坪、椒园、罗村,永安片区的苏家坪、映山坪、龙虎山等地的 六个村,茶农由原来的2300多户增加到7700多户公司与茶 农历时数年共同努力,艰苦创业,现已形成了利益共享、持续 发展的合作关系。
公司与茶农签订了长期的种植、销售合同, 每年按计划定期给农户无偿发放肥料、发放各种茶叶书籍、举 办茶叶技术培训班、聘请茶叶专家在理论和实际的操作中对农 户进行技术,现在农户对茶叶的认识水平有了显著的提 高,整个茶叶状况由过去的松散式生产转换到以公司为龙头的 集约型管理模式,户均年收入由原来的2400多元增长到3600 多元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切实保证了茶农的利益,使企业 和茶农真正走上共同富裕之路种植茶叶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 业,茶叶产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2. 2人员及开发能力2. 2. 1法定代表人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景瑞琼,女,现年41岁,大专,四川省通江县人,农艺 师,公司总经理,具有丰富的茶叶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经验, 被省妇联等四部门联合授予“四川省杰出创业女性”称号,被 选为省人大代表马振友,男,现年43岁,大专,农艺师,现任通江县罗 村茶业公司董事长职务,多年从事茶叶生产经营,具有丰富的 茶叶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经验2. 2. 2项目技术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技术人员简介李大算,男,现年43岁,本科,汉中红茶研究所名誉所 长,罗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顾问,国家中级茶艺师、评茶 师,从事茶叶生产管理、茶文化研究二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专 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汉中市新型茶机引进及推广应用研究项 目”先后荣获市政府和省政府科技进步2、3等奖,发表专业 论文十多篇,著有《西乡茶话》专著何文海,男,现年41岁,大专,高级农艺师,现任通江 县经作站站长、罗村茶业公司技术顾问,从事茶叶生产管理和 研究十多年公司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技术依托,目前已与有关科研 研究所签订了技术协作合同公司的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较高, 规范化、标准化、体系化的培训制度已逐步完善,全体员工对 新工艺、新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强,公司在人才上、技术上对 技术改造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并能迅速将新技术、新设备、 新工艺转化为强大的生产能力为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良 好运转,目前本项目已成立了项目技术实施指导小组,同时聘 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担任技术顾问,为本项目提供技术支 撑2. 3上年度单位财务状况公司自组建八年来,经过全体员工的顽强拼搏和不懈努力 取得了长足发展,国内市场占有率逐年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稳步攀升,各项财务指标已经呈现出良性循环截止2010 年底,公司资产总额3820万元,负债总额1491万元,资产负 债率39%,净资产收益率23%,应收帐款周转率7. 73次,实现 了财务稳健运营,业绩稳步攀升,企业整体实力增强的发展态 势。
2. 4管理情况公司设置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办公会,股东全部是 本公司职工,董事会成员都在经营管理层中出任重要职务公 司采用国际通用产品质量标准和现代化管理方法推行了对全 体员工普遍实行了目标考核管理制度,做到分配与绩效挂钩, 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组建,建立了产权明晰、权责分明、 管理科学的运行机制,并借鉴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经营经验, 引进国内领先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企业管理的正规化、标准化 和制度化公司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建立了成熟的销售市场和 可靠的营销队伍及市场网络2. 5获得国家、行业认证情况产品获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认证中心的有机产品认证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背景通江县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 点县、家宝总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联系点全县 幅员面积4116平方公里,辖49个乡镇524个村31个居委会 3332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 80. 5万,其中农业人口 68. 8万 境内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有“一府三乡(川陕苏区首府、银 耳之乡、红军之乡、溶洞之乡)”的美称全县有耕地56万亩、森林309万亩、草山草坡218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46.7%。
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薯类等作物, 名优特色产品主要有银耳、木耳、香菇、茶叶、中药材、魔芋、 核桃、板栗、银杏等;矿产资源有煤、铁、大理石、天然气等 10多种,其中天然气资源量达8669亿立方米;水能资源可开 发量达20.2万千瓦,福建亿力能源投资开发公司与县人民政 府签订了整体开发协议,计划用6年时间梯级开发16座水电 站,投资1.03亿元、装机1. 5万千瓦的高坑电站,已经全面 完成工程建设,近期即可发电中石化西南局投资200亿元在 全县布置了 23 口勘探井,目前河坝1井已供气一年半;河坝 2井也于今年3月试气成功,进入开发阶段但由于区位劣势突出,自然环境较差,经济基础薄弱,经 济社会发展一直相对滞后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新阶段国 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县委、县政府发 扬“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 认真落实家宝总理两次视察通江的指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 七大精神,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坚持以扶贫开发为中心, 紧扣“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两大主题,围绕“基础设施建设, 骨干产业培育,民生状况改善”三大任务,坚持“科学发展、 富民兴县、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四条原则,团结带领全县人 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断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 展特色经济、民营经济和旅游经济,切实加快了全县经济社会 发展步伐。
3.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 2.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四川绿色产业整体发展和 茶产业科技进步,推动川东北地区发展战略的需要3. 2. 2实现茶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我县茶叶生产遍布千家万户,分布广、规模小,难以适应 大市场、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要求因此,必须采取“公司+ 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通过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带动茶 叶的种植、加工、销售、储运、科研开发、茶文化研究等相关 产业的迅速发展,使茶农获得种植、加工的技术指导,生产有 服务,销售有门路,价格有保护,进一步提高产品深加工水平 和附加值,促进规模优势的形成,达到规模与效益的同步提高, 真正实现茶叶生产的现代化、市场化和产业化3.2.3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关注, 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卫生、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已成为当今 消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