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一、教材分析《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第二目的内容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法律与秩序”中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的准则,增强宪法意识”第二目“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是指“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在当今的国际社会,维护和保障人权是一项基本道义原则是否合乎保障人权的要求已成为评判一个集体优劣的重要标准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具有深远意义本目主要从“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权的主体及内容”“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强调了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二、学情分析1.学生对人权的了解不够2.八年级学生需要增强人权意识,尤其是了解人权的实质内容以及国家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3.需要帮助学生在现阶段树立人权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人权、珍惜和热爱自己的人权;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产生敬意。
能力目标:提高对人权内涵的认识,自觉维护个人的人权知识目标:知道我国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权的主体及内容,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教学难点:人权理想变成现实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展示教材中四张图片提问:(1)以上四幅图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2)请列举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学生自由回答(略)教师归纳:(1)以上四幅图片分别说明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物质帮助权、文化活动自由权以及劳动权通过宪法的相关规定,我们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来尊重和保障人权2)实例: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政策;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等等二)探究新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名词解释“人权”,人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而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人权就其完整的意义而言,就是人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或者说,就是人人基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由、平等权利。
教师总结:我国于2004年3月14日,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让学生阅读教材“阅读感悟”教师总结展示: 中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历程2.人权的主体和内容教师提问:在我国,哪些人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人权?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既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教师提问:在我国,享有的人权内容有哪些?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在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3.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1)行政机关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教师播放视频内容“互联网+政务服务”教师提问:视频中的举措能否让政府服务更便捷?它给老百姓带来什么便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归纳:行政机关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需要做到依法行政、简政放权2)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让学生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原告柯先生的案例教师提问:人民法院的做法对于保障柯先生的合法权益有何积极作用?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归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行使审判权、检察权,需要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3)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国家行为教师播放视频内容“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
教师提问:我国人权事业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为此我们国家做出了哪些努力和贡献?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归纳: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为现实为此,我国还大力开展扶贫工作展示教材扶贫插图)(三)课堂小结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权的主体和内容(广泛性)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难点)(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努力将人权理想变为现实行政机关的要求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国家行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法治观念、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