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文字学—释“田”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2KB
约4页
文档ID:38048794
文字学—释“田”_第1页
1/4

扬州大学扬州大学 20092009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年论文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年论文第第 1 页页 共共 4 页页释释““田田””学院名称:学院名称: 扬州大学文学院扬州大学文学院专业:专业: 汉语言师范汉语言师范 作者:作者: 安生安生 年级:年级: 0909 中文中文 学号:学号: 090201301090201301 指导老师:指导老师: 班吉庆教授班吉庆教授 扬州大学扬州大学 20092009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年论文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年论文第第 2 页页 共共 4 页页之甲骨字形 甚丰,且在先秦典籍中出现频率也尤多 ,如《诗•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 《尔雅•释地》:“已耕者曰田 ” 《诗•大雅•大田》:“大田多稼 ”由此,足可见上古农业之繁盛也一一、、““田田””与与““陈陈””《说文》:“田,陈也 ”夫何故? 是以学生但凭浅陋之搜罗了解,试图阐明两者之关系也其一“田”、“陈”两者字形字义 相近《说文》言:“田,陈也树谷曰田 象四□十,阡陌之制也。

”①故其本义为 树立五谷之方形土块 ,可转义为五谷或粮食或果腹之物 ②(金文字)《说文》言:“陈,宛丘也 舜后妫满之所封从阜从木申声 ”“陈”字之义在《广雅》:陈,列也;在《玉篇》:陈,布也有 “展器陈告备” (《周礼•肆师》 )可作解然若据给定字形释 ,则“陈”为会意字, 从阜()从东,东亦声阜”(大篆文字)本义从《说文》 “大陆也,山无石者,象形 ” 段玉裁注有 “土山高厚 ”义即可作 “土堆”解东”(甲骨文字)(金文字) 从字形看, “东”为上下束口之粮囊形状, 《说文》 “东,从日在木中 ”且曹 (金文字)亦据给定字形释 ,为会意字,从一从曲从日本义为 “粮草”又“曹”字或体从二东从日 故“东”可意为“粮食”,是以“阜”与“东”相合,则有“用土埂围成方块,里面种植五谷 ”之义即,“陈”为“种植五谷的方块田 ”再者,“阵”之《六书通》篆体文字为与“陈”字(参考注 ①)同故“阵”字本作“陈”,为后起字阵,为会意字,从阜,从车言土山前摆满了战车是以本义为“两军交战时队伍的战斗队形”也《周礼·秋官司寇-----------------①:田,敶也取其敶列之整齐谓之田应为象甫田之形非象四也。

□十、千、百之制也象其纵横也 (《说文解字注》第 694 页下) ;俗叚为敶列之敶,陈行而敶废矣 (《说文解字注》第 735 页下)②:转义指汉语语词由固有的意义而转换借代出来的另外的意义若 “昔”字,其甲骨文为,象日在水浪下,即潮汐 之本字,后来转为 “一夕”之“夕” 《春秋谷梁传 》庄公八年 云:“日入至于星扬州大学扬州大学 20092009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年论文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年论文第第 3 页页 共共 4 页页出谓之昔 ”又, 《庄子·齐物论》云:“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故进而转为 “往昔”、 “昔日”之“昔”再若“社稷”,古之称土神为 “社”,称“稷”为五谷之长,立稷而祭,以稷为谷神因古时天子、诸侯皆要祭祀社稷, 则后来以“社稷”称国家 “田”字转义为 “五谷”、“粮食”、“果腹之物 ”之例在 “胃”、“果”、“思”等汉字中皆可体现第五》:“牵二牢,米八十筥,醯醢八十瓮,皆陈;米二十车,禾三十车,刍薪倍禾,皆阵 ” , 《玉篇》:“阵,旅也又“田”之字形似 军队方阵之 状,即“田”所树五谷 似方阵中列队 之军士故“田”与“陈”之关系在古代互通其二“田”、“陈”皆姓氏, 且同为舜帝之苗裔。

有《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曰: 虞帝之先,受姓曰姚,其在陶唐曰妫,在周曰陈,在齐曰田,在济南曰王姚、妫、陈、田、王氏凡五姓者,皆黄、虞苗裔,予之同族也③有《通志·氏族略》曰:“田氏即陈氏,陈厉公子完,字敬仲;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敬仲惧祸奔齐,逐匿其氏为田陈、田,声近故也 ”有《姓氏考略 》:“陈公子完奔齐,以陈氏为田氏,田陈相近,故可互称,望出北平④故“田”与“陈”之关系在古代互通其三“陈”属阜部,古音即为田按田字, 《说文》段注:田古音陈,谓囗与十合之,所以象阡陌之一纵一橫也,陈敬仲之后为田氏,田即陈字,假田爲陈也音由囗(围)纵橫切,合陈声其后改音,试以囗陌阡相切,正合今 tian 声学生驽钝,于语音学不开一窍学生亦深知孤证不足以阐发问题也在此,学生只得从“上古音查询”网站上搜罗材料以证明之遂在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 》中“田”为Ⅶ/9 部,发音为 d'ien;“陈”亦为Ⅶ/9 部,发音为 d'i e n李方桂言:“田”真部、din 音;“陈”亦为真部 drjin 音王力认为“田”乃真部,音 dyen;“陈”亦为真部,音 dien故“田”与“陈”之古音同,其 关系在古代则互通学生之冥顽不化如此,望老师见谅!见谅!综上三者,学生断以为“田”与“陈”之关系在古代互通。

扬州大学扬州大学 20092009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年论文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年论文第第 4 页页 共共 4 页页③:出自《汉书·卷九十九中 王莽传第六十九中 》第 3016 页,班固撰 颜师古注 此本为中华书局出版的 简体字本“二十四史” ④:《姓氏考略 》清·陈廷炜 著二、二、 ““田田””与与““畋畋””与与““毕毕””上文已说明 “田”本义乃树立五谷 之方形土块 此即名词义然 “田”之动词义 —耕种田猎,古典多有之如 《诗经·风·豳风》: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左传·宣公二年》:宣子田于首山更有《礼记·仲尼燕居第二十八》: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猎《春秋左传·庄公八年》:冬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上古典籍以“田猎”出现者屡见不鲜后人为区分田之耕种与打猎两义,故将“田猎”之“田” 加攵部作“畋猎”以区别耳其目的符合汉字字义后来发展方向即求词义精确也甲骨文字) 、(金文字) 《说文》:畋,平田也为会意字 “攴”乃手部,表手之动作据“畋” 之甲骨字形,可解释为手收网也 《书·多方》:今尔尚尔宅,畋尔田 《广韵》:畋,取禽兽也 《子虚赋》:与使者出畋故知“畋”本义亦为“打猎”然在古文字中取田网、打猎之义者有“畢”字也。

甲骨文字) 、(金文字) 《说文》:畢,田网也亦据其甲骨文字形:上端象网形,下端是柄,古时用以捕捉鸟兽、老鼠之类的器具金文又在上面加个“田”,意乃田猎所用之网故其本义为“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诗·小雅·鸳鸯》有“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国语·齐语》有“田守毕弋此时,毕即取此义也学生仅仅罗列“田”、“畋”、“毕”之义有相连者也学生也依旧晦其三字之渊源,故未敢妄下论断也学生所引上古典籍中例也,皆赖何仟年老师惠赠之“国学备要”电子版也查阅起来甚是方便然此绝非求学之严谨也恨哉,恨也!学生深乏语言学既往开来之能力,未可继承老师衣钵之万一,才思不敏如此!望老师谆谆责指,学生当且勉励参考资料:《尔雅注疏》郭璞注、邢昺疏 上海古籍出版社《说文解字》许慎撰、徐铉校订 江苏古籍出版社《说文解字注》许慎撰、段玉裁注 浙江古籍出版社扬州大学扬州大学 20092009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年论文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年论文第第 5 页页 共共 4 页页《王力文选》(第 281—292 页)王力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甲骨文转换网站:http://www.internationalscientific.org/。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