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文 题目:题目: 浅谈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浅谈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 ——以湖南为例以湖南为例 学院:学院: 经济学院 班级:班级: 学号:学号: 姓名:姓名: 时间:时间:二零一三年四月十七日二零一三年四月十七日浅谈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浅谈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以湖南省为例以湖南省为例摘要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持续快速增长的新阶段伴儿随 之的是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也日益凸显,然而这种不均衡的失控是威 胁社会和谐及协调发展的极大障碍为协调该经济差异,我国先后提出了西部 大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中部崛起战略区域经济差异其作为一种客 观的经济现象,不仅存在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之间,同样以不同 程度的差异存在于子区域内,并且这些子区域的内部差异也呈现出扩大之势 本文将以湖南省为例,从多方面因素来加以探讨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 因,提出与之对应的协调区域发展的对策,总结出适于湖南省地区经济协调发 展的模式。
关键词: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湖南省;协调发展 一、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相关理论一、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相关理论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因而关于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理 论大都是直接来源于区域经济学而在此最早涉及区域差异的理论应为均衡和 非均衡式发展理论 (一)均衡式发展理论(一)均衡式发展理论 均衡式发展理论来源于哈罗德—多马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理论以纳克斯 (R.Nurkse)的平衡发展理论为该理论的主要代表平衡发展理论认为,落后 国家存在着源于供给与需求不足的两种恶性循环,并指出实施均衡的发展战略 可以有效的消除这种恶性循环,均衡发展理论强调产业间的关联互补性,主张 同时在各产业、各地区间均衡的部署生产力,实现产业和区域经济才协调发展, 基本出发点是为了促进产业共同发展和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异 (二)非均衡式发展理论(二)非均衡式发展理论 与均衡式发展理论相对应的是非均衡发展理论,其代表理论主要是贡达尔 ﹒缪尔达尔(G.Myrdal)的循环累积因果原理、艾尔伯特﹒霍希曼 (A.O.Hirschman)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等 (1) 贡达尔﹒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原理 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过程在空间上并不是同时产生和均匀扩散的,而是 从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始的,这些区域由于初始优势而比其他区域超前发展, 并通过累积因果过程,不断积累有利因素继续超前发展,从而进一步强化区域 间的不平衡,导致增长区域和滞后区域之间发生空间相互作用。
在他的理论中 有两个十分重要的效应:一是回流效应,使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二是扩散 效应,使区域经济差异趋于缩小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为了防止循环 累积因果效应造成贫富差距的无限扩大,政府必须制定一系列特殊政策来刺激 落后地区的发展,以缩小经济差异 (2)艾尔伯特﹒霍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 霍希曼指出经济进步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来源于集聚经济 的优势和“动态增长气氛”的巨大动力使得经济向增长点进一步集中,增长极 通过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在发展初期阶段极化效应起主 导作用,地区差异将不断扩大,但从长远来看,涓滴效应会使差距不断缩小 霍希曼认为区际间不均衡的发展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国家在选择优先发展 的产业时,应选择那些前后向关联效应较大的产业部门同时他还指出要缩小 区域差距,必须加强政府的干预,加强对落后地区的援助和扶持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一个全新的理念,在 20 世纪 90 年代已经为理论界 所接受,并逐渐成为指导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准则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 复杂、综合的概念,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 理解。
(一)共同发展是其核心实现区域共同发展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别于 往任何经济政策的独到之处其要求保持区域经济的平衡和和谐发展,它把区 域间的经济利益视为一体,通过产业间的技术与经济联系、要素的市场需求与 供给关系、企业间的组织联系等,在各次区域间产生一种关联效应每一个区域在发展中都会通过这种关联效应而受益,每一个区域的发展都会给其他区域 的发展带来利益 (二)强调效率与公平的统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 力,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 平的原则,不一牺牲某些地区的利益为代价,换取少数地区的高效发展强调 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形成体现因地制宜、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 特色区域经济通过区间经济要素的流动,合理的进行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 济合理布局 (三)既是一种目的也是一种手段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区域在经历了不 平衡发展后,为了避免区域差异进一步扩大及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而采取的一 种发展战略,是宏观调控实现的一种重要方法好手段从其目标来看,区域经 济发展最终追求的是区域总体实力的提升,强调的是区域的共同发展、共同富 裕,再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追求的是区域间经济关系的和谐,意图通关改善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促使区域经济差异向着不断缩小的方向发展, 继而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
三、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描述三、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描述湖南省是农业大省,地处我国南方中部,物产资源丰富,素以“鱼米之乡” 、 “有色金属之乡” 、 “非金属矿产之乡”等著称2011 年末,全省 GDP 为 19635.19 亿元,同比增长 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2733.66 亿元,增 长 4.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9324.73 亿元,增长 1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7576.8 亿元,增长 11%全年粮食产量增长 3.2%,创粮食产量新的历史纪录 在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工业化、农 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全省经济稳步发展,产业结构调 整和升级换代步伐加快,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但经济繁 荣的表象并不足以掩盖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的事实 (一)湖南省经济区域的划分(一)湖南省经济区域的划分 湖南省按行政区域划分的 14 个城市在政治、经济、人文、地理等多种因素 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地区单元如下表 1 所示 表 1 湖南经济区域划分 长、株、潭经济圈长沙、株洲、湘潭湘中经济区域岳阳、常德、娄底、衡阳、郴州湘西经济区域益阳、张家界、湘西自治州、怀化、邵阳、永州(二)湖南省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二)湖南省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本文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揭示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而差异可以分 为区内差异、区际差异的状况。
根据上文的图标,我们看到湖南省在空间单元 上划分为长、株、潭和湘中、湘西三个区域,下面表 2 将列出湖南省各市州 GDP 增长的一些近况表 2 湖南省各州市 2012 年前三季度 GDP 增长情况 地区GDP增长率(%) 长沙4584.6212.9 株洲市1146.2511.9 湘潭市904.8112.2 衡阳市1366.5112.0 邵阳市770.3911.1 岳阳市1495.2311.7 常德市1317.0111.7 张家界市233.3111.1 益阳市748.6210.9 郴州市1040.9012.3 永州市733.9311.0 怀化市683.4112.0 娄底市628.1111.7 湘西自治州282.258.1 从总体上看,长株潭地区的 GDP 要高于湘中、湘西地区,人均实际地区生 产总值也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湘西地区虽然 GDP 也处于增长,可其增长率相 对其他地区来说偏低,甚至有偏离全省平均水平的趋势,与全省平均水平不断 拉大因而我们能总结出,其差异是日渐增大,且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 (三)三大经济区域之间差异所呈现的特征(三)三大经济区域之间差异所呈现的特征 1、区域经济差异较大,并有逐年平稳扩大的趋势。
说明了湖南省的大部分 区域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利用良好的外部条件,使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整个区域缺乏一种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氛围,长此下来必将导致区域整体发 展缓慢,经济差距不断扩大 2、区域经济差异存在明显的地域性总体上来看,就是东强西弱的局面明 显,湘西地区也主要集中了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湘中地区彼此之间国道、省道 纵横交错,区县交通、城市群内部交通体系日益趋于完善,呈现以多条铁路干 线、国道、省道为轴线的点轴式发展局面 3、从各类型地区内部经济差异看,区内经济差异存在较大的分异湖南的 湘西地区经济发展还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均衡状态,若以“木桶原理”来概述, 这地区将是该木桶的“短板”因此也成为加剧湖南省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的最 重要因素四、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分析四、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深入探讨区域经济差异 的成因,理清解决区域差异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更好的控制区域经济差异、实 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总结起来,造成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基础(一)经济发展基础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发展基础是密切相关的。
不同的经济基础,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存在很大的差距,即使落后地区充分发挥自己的“后发优 势” ,要是想赶上发达地区,也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就湖南省的情况而言,东部 长株潭城市群具备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较好的基础设施和协作配套条件,又 有重点院校提供人才储备,技术先进,管理水平较高,加之企业的自我积累能 力强,投资环境好,不仅易于从国内取得资金,也易于吸引外资的投入反观 湖南中西部地区,虽然有较好的资源优势,但在一定时期内资源开发能力不足, 不仅公路、铁路等运输网络不够完善,而且开放所需的成本高,配套条件也不 理想,导致投资收益率地下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的流动总是从资金 收益率低的地区流向资金收益率高的地区,换而言之,在一定的时期里,中西 部地区不仅从资金积累能力因企业效益低而较弱,而且中西部的资金在市场的 作用下有外流的趋势 (二)自然地理条件(二)自然地理条件 地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尽管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自然基础的影响不是 决定性的,但其对经济的发展仍起着重要作用自然条件差异对区域经济发展 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域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制约着各区域的生 产活动,进而影响区域社会劳动分工;二是自然环境的优劣对区域经济发展有 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湖南省是个农业大省,自然地理条件对于其发展的重要性 也不言而喻地貌以山丘为主,山地、丘陵地势面积占到全省面积的一半以上, 而湘西地区,山地面积更是占到全区面积的 80%以上虽说山区地势起伏较大, 丰富了自然带的层次,土地利用具有多样性特征,较大的地势起伏使土地利用 存在很大的难度,生产发展条件远不如平原和丘陵地区;再而山区地势使得交 通运输造价成本过大,施工技术难度和要求高,由此导致了山区的闭塞,直接 限制了对这些地区的投资不利于经济要素的空间流动,导致该地区的发展滞后三)政策因素(三)政策因素 国家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国家各地区经 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一段时间是趋于缩小还是扩大,除了受自然条件、经济 基础等的制约外,政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一五”期间,湖南工 业发展中,中央和省的重要部署大都以交通委指向布局在铁路沿线的株洲、湘 潭等地,是这些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部 署下,湖南省也主要以长株潭城市建设的发展为重心,并造就了株洲、湘潭等 新兴工业城市有着政策的扶持,长株潭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都是湖南省政 策重点发展的区域 (四)观念意识差异(四)观念意识差异 人们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