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型借贷问题的国外最新研究进展述评 葛永盛+吴秋敏【摘 要】 由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持续得不到解决,从21世纪初开始,关系型借贷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受到了学者的重视通过银企双方长期多渠道的接触形成关系型借贷,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提供优化的融资契约安排文章基于引文分析法,利用引文编年可视化软件HistCite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出有关关系型借贷的国外重要文献,整理出该领域的研究逻辑框架以及进展脉络,以期为我国相关实务和未来研究提供更好的思路关键词】 关系型借贷; 信息不对称; 引文分析法:F275.1 :A :1004-5937(2016)03-0022-10一、引言一般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大多数中小企业成立的时间短,信用记录积累浅,社会知名度不高,在中国现有征信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获取企业信息十分困难企业其他的信息如企业家“人品”等具有私人性,属于“软信息”(区别于规范的财务报表等“硬信息”),这种“软信息”难以量化和传递,外部出资人很难得到这样,基于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关系型借贷就越来越受到关注浙江泰隆银行和浙江民泰银行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时另辟蹊径,与当地企业发展关系型贷款,主要考察企业的“三品”和“三表”①,得到了银监会的肯定和大力推广②。
在学术界,Berlin和Mester(1999)曾对关系型借贷作出定义,他们认为银行基于长期的、多渠道接触所积累的借款企业相关信息而进行的贷款行为就叫“关系型借贷”(Relationship Lending)③企业一般固定地与数量极少的(通常为一至两家)银行打交道,而银行贷款决策所依据的信息为“软信息”,也称为意会信息,它是通过长期和多种渠道的广泛接触所积累的关于借款企业及其业主的相关信息,比如企业行为、口碑和业主个人品行等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强烈的人格化特征,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具有模糊性,难以用书面报表的形式进行统计归纳和传递国外的相关研究表明,关系型借贷作为一种解决信息不对称的贷款融资方式,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为关系型借贷这一热点课题厘清思路,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无论在实务界还是学术界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引文分析法,运用HistCite软件系统从Web of Science(以下简称WOS)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有关关系型借贷研究文献的引文数据来分析国外关系型借贷研究的现状,把握该领域研究的演进脉络和主要研究内容,以期为我国相关实务和未来研究提供更好的思路二、引文检索方法与过程本文的数据处理利用引文编年可视化软件——HistCite,该软件通过从WOS数据库中下载的检索结果绘制引文编年图,软件使用者可依据引文编年图观察某学科或某研究专题的沿革与继承发展以及在某阶段的发展程度。
本文的研究样本来源于WOS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以下简称SSCI)引文数据库(1999年至今),笔者于2013年12月28日以“relationship lending”为主题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为所有年份,选择WOS类别中的ECONOMICS、BUSINESS FINANCE、MANAGEMENT和BUSINESS进行精炼,共检索到717篇文献,数据下载方式为“全记录与引用的参考文献”笔者从WOS中下载717条含有引文信息的检索记录后,将其导入至HistCite软件中,该软件依据文献发表时间对其进行排序,每条记录得到1—717之间的一个编号在该软件中,每条记录都有四个评分,分别为LCS(local citation score)、GCS(global citation score)、LCR(local cited references)和CR(cited references)LCR和CR分别表示每篇文献节点所参考的文献数量,本文不予探究LCS和GCS分别表示每篇文献节点在整个SSCI数据库中的被引频次和在当前被处理的文献集合范围内的被引频次,LCS聚焦于软件使用者的本地数据库,而GCS包含了许多其他学科领域的引用,因此,LCS比GCS更能体现文章在研究者欲研究领域中的价值。
故本文先以LCS为主要参考指标、以GCS为参考指标,绘制“被引频次年份分布趋势图”然后,按照LCS排序选取被引频次最高的30篇文献,并以此为研究对象绘制“引文编年图”三、引文检索结果报告(一)主要学术文献图1展示了1999年至2013年关系型借贷文献在SSCI中发表的文献数目和文献被引频次得分趋势关系型借贷相关研究论文发表量在2005年之前趋势平稳,2005年之后得到了学者持续关注,WOS中文献记录数逐年上升,2005年为30篇,2012年达到86篇被引频次方面主要看LCS曲线,该曲线在2000年和2005年出现两次极大值,表明在这两年出现了数篇较为有影响力的文献,在该领域得到广泛认可由表1可知,在前10篇重要文献中,Degryse和Van Cayseele(2000)、Boot和Thakor(2000)、Detragiache等(2000)、Ongena和Smith(2000)都发表于2000年,而在2005年,又出现了Berger等(2005)、Degryse和Ongena(2005)与Elsas(2005)三篇文献依照LCS得分的降序,本文整理出关系型借贷领域较为有影响力的文献(详见表1)。
在这些文献中,Degryse和Van Cayseele(2000)的文章对后人的研究有很大贡献,他们在欧洲银行主导金融系统下对小企业信贷进行研究,探讨了关系对贷款契约以及抵押的影响,提出了关系维度与关系长度对贷款契约的不同效应针对公司究竟应当维持几家银行关系,学者们进行了广泛的争论,从外部制度到企业内部私人信息,不同的条件决定不同的最佳银行数目(Detragiache等,2000;Ongena和Smith,2000;Farinha和Santos,2002)而关系型借贷在怎样的情境中更适宜发展,在什么条件下受到约束,也是学者关注的重点,他们分别从组织规模(Berger,2005)、市场竞争(Boot和Thakor,2000)、空间价格歧视(Degryse和Ongena,2005)、信息不透明度(Berger等,2001)等视角提出了独特见解Elsas(2005)、Ongena和Smith (2001)为关系借贷的决定论提出了重要观点 (二)研究演进路径上述研究的演进路径又是怎样的呢?引文编年图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领域内一定期间的研究发展态势,图2为运用HistCite绘制的引文编年图该引文编年图中共有30个文献节点,代表搜索结果中被引频次最高的30篇文献,按照LCS排序节点面积由大至小,面积越大则该文献被引频次越高。
图中共有87条连接线,曲线连接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箭头指向被引用文献途中节点23、39、25、35、158、165等的面积相对于其他节点较大,说明它们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这也与图1中2000年和2005年LCS曲线的两次峰值相吻合而在2007年到2010年之间,尚没有被大量引用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献当然这也可能是由于年份较近,文献被引频次还较低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看到Bharath(2011)的这篇文献虽然有年限上的劣势,但依然显示出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四、相关重要引文分析(一)引文类型与方法这30篇高频引文所发表的期刊集中度较高,主要出现在国际公认的金融学顶级期刊,其中:Journal of Finance有7篇,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有7篇,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有5篇,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有4篇,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有3篇;另外,Financial Management、Economic Journal、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和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各一篇。
为了分析比较关系型借贷相关研究方法,笔者参考Persky(2000)和Hamermesh(2013)的做法,将检索到的30篇重要文献分为经验研究、理论研究和文献研究其中理论研究又分为数学建模和规范研究笔者发现:在经验研究方面,采集的数据来源主要分为数据库数据和学者发放的调查问卷数据Berger(2005)、Chakraborty和Hu(2006)、Brick和Palia(2007)等学者采用了美联储1993年美国小企业金融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NSSBF)数据,Bharath等(2007)、Bharath等(2011)则采用了LPC(Loan Pricing Corporation)Dealscan数据库数据,该数据库涵盖美国大型公司贷款数据另外,来自阿根廷(Berger等,2001)、比利时(Degryse和Ongena,2005)、挪威(Degrys和Ongena,2001)、德国(Lehmann和Neuberger,2001)、意大利(Sapienza,2002)、西班牙(Jimeneza等,2006)等成熟资本市场及跨国证据(Ongena和Smith ,2000)和新兴市场泰国(Menkoff等,2006)数据为各学者理论提供了支持。
Elsas (2005)、Lehmann和Neuberger(2001)则编制问卷向银行发放以收集证据理论研究方面,Boot和Thakor(2000)、Carletti(2004)、Hauswald和Marquez(2006)等学者构建数理模型以论证关系借贷的理论,而Berlin和Mester(1999)、Detragiache等(2000)学者首先构建模型建立理论,然后采用经验研究的方法验证理论关系Berger和Udell(2002)、Berger和Udell(2006)以规范性论述方法构建关系型借贷更为全面综合的概念框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文献研究方面,Berger等(1999)回顾了逾250篇文献,构建了一个银行合并相关的理论框架Berger和Udell(2002)总结前人研究文献,梳理并发展了小企业关系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因素从研究方法分类的数量来看,这30篇文献有23篇属于经验研究,5篇是理论研究(数学建模4篇,规范研究1篇),另外2篇是文献研究(参见图3)可以看出,进行纯“理论”类研究和文献研究的论文较少,尤其文献研究集中在个别学者,有Berger等(1999)和Berger等(2002),而经验研究论文占比在近几年有所提高,在经验研究论文中又以缩减形式(reduced-form)④占绝对主导地位,以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简称OLS)最为常见。
在关系型借贷研究中被引率最高的两篇论文Degryse和Van Cayseele(2000)、Berger等(2001)均采用了普通最小二乘法来进行经验研究,并分别发表在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和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两个国际顶级期刊上这些发现说明运用经验研究的方法进行相关研究变得较为流行,越来越多地受到主流金融学期刊的欢迎同时也说明国际顶尖期刊的经验论文往往并不艰深,只是采用了较为简单的识别方法来处理问题,这是因为这些学者和顶级期刊重视的不是方法是否够复杂,而是所采用的方法能否很好地揭露问题、解决问题当然,著者引用文献是一个思维和判断的过程,而作为其表现形式的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