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从钗黛诗词作品看钗黛性格差异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20KB
约4页
文档ID:501169998
从钗黛诗词作品看钗黛性格差异_第1页
1/4

从钗黛诗词作品看钗黛性格异同摘要:本篇论文致力于探讨红楼梦中两位女性人物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性格 异同,从钗黛所著诗词中分析出钗黛性格的相同点是:富有才华,善诗弄文,都 有着贵族小姐的自尊,但最终都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钗黛性格的不同之处是: 宝钗的性格是理智内向型、矜持自重、端庄贤淑、心思缜密黛玉的性格是情感 外向型、高洁潇洒、孤高亮洁通过钗黛诗词的比较,把人物的形象展现的淋漓 尽致关键词:诗词;性格差异;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曹雪芹先生呕心沥血写下了不朽的著作,创造了古 典文学的高峰,这就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红楼梦》之所以能够流 传千古,不仅仅是曹雪芹先生独特的艺术手法的描写,书中描写的上百个人物形 象栩栩如生各具独特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从全方位多层次的角度展 现了人物性格,使形象更加的丰满、立体,也是此部小说成功的关键所在书中 两位贵族小姐的描写更具特色,曹雪芹先生通过书中他们的诗词的描写展现了钗 黛的性格差异,这将是我们研究的主题一、 我们先看她们的相同点作为封建社会的贵族小姐,封建时代造就了薛宝钗和林黛玉有着许多的相似 之处,他们都出生名门有着自己的骄傲与尊严,她们都非常的有才华,能够善诗 弄文,薛宝钗也曾有过像林黛玉一样的叛逆时期,爱看奇闻异书。

另一方面她们 都是时代的牺牲品,都无法摆脱时代的束缚最终都走上了悲剧的道路二、 钗黛性格的不同之处,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我们首先通过诗词来看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基本性格第十八回贾元春 回乡省亲,贾家众姐妹在大观园内题诗,这是钗黛诗词在书中首次出现,最能展 现她们最初的性格特征我们先来看宝钗的诗:凝晖钟瑞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这是一首歌颂帝王之诗,从诗名上看并无创新之意,前四句描写了大观园的 风景,歌颂圣恩,完全符合当时的环境,在后四句我们可以看出宝钗作为一个贵 族小姐的一面,虽然宝钗也是饱读诗书,但她却认为女子应以贤良淑德为主,诗 词只是用于打发时间而已,所以元妃让他们写诗,她并无心思,只是随便写一首 前来应付,从诗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宝钗一直在猜测元妃心思,这样只会聪明 反被聪明误,过多的顾虑没有能够展现她的才华,与她后面的诗词风格大相径庭 从此诗中可以看出宝钗的性格属于理智、内向,是遵守封建礼教的女子,这也为 她后面的人生做出了很好的铺垫接下来我们看黛玉的诗词:世外仙源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从匾额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这就是黛玉与常人不同的 地方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表现了一种与世无争、退隐山林的美好愿望,黛玉与 他也有所相同,不被世俗玷污,孤傲高洁,表现出一种羁傲不逊的叛逆性格特征, 这首诗借景抒情,别有一翻风味林黛玉的才华有目共睹,在第十八回中元妃命 人写诗,黛玉本想大展才华,但元妃只命一匾一咏,于是她就胡乱作了一首,但 也被称奇,才华未能展现,自是不能满足,看宝玉没做完,便替他写了一首《杏 帘在望》:杏帘招客饮,有望在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但是这首诗与宝玉的其他三首诗的风格不相同,相信别人一眼便能看得出 来,这对她而言未必是一件好事,贾元春象征着封建阶级的最高统治者,她所希 望的女子应该是像宝钗那种贤德的女子,而不是黛玉这种满腹才华却又爱与众不 同的人黛玉的这种行为更容易与人脱离形成一种孤傲的性格在别人的眼中他更 多的是不合群,相比而言宝钗更易让人接受,所以黛玉她的性格是孤傲,感性外 向的二)、从诗词看钗黛性格的优势与弱点:首先我们先来看黛玉的作品《葬花吟》,这是黛玉的代表作品,也是最能展 现她性格的作品: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林黛玉自幼丧母,一直以来寄人篱下,形成了敏感、孤僻的性格只要贾家 的任何一个人对她有过分的举动,就会触及她的内心,认为别人是在轻践她,但 是她毕竟是侯门千金小姐,她有自己的骄傲和尊严,《葬花吟》就是在这种背景 下产生的这首诗也是黛玉内心的真实写照,诗中充满了悲伤的思绪,黛玉感叹 自己的身世遭遇“怜”字表达了她的无奈无忧愁,从而形成她多愁善感的性格,但 是即便如此,黛玉依然表现出那种风流高雅的情怀。

质本洁来还洁去”说明即使 身处恶劣环境,仍要保持内心的洁净,不受污浊所染,是多么的可贵,这也许也 是作者最为欣赏的吧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表明了她的爱情,她 以花代人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为爱而生,为爱而死,这就是我们的黛玉但是 黛玉也有其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她把希望寄托于封建贵族,寄托于贾母,这必然 会导致她最后的悲剧命运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宝钗的诗有眼无珠腹中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终这是一首猜灯谜的诗,这首诗其实是暗指宝钗的悲剧,虽然她与宝玉结婚但 最终却独守空房,悲惨一生有眼无珠”其实是指宝钗,在前文中贾元妃让众人 猜灯谜,黛玉等人都已知道谜底,但作者却只是单单把宝钗凸显出来,她明明知 道谜底却对其赞不绝口,展现出了她的虚假、趋炎附势,从后面的贾母让她点戏, 金钏儿之死都能够看的出来她一直在猜测别人的内心,放弃自我的想法,展现出 了冷漠的一面,所以作者其实是借她自己的诗在讽刺她但其实宝钗的性格在封 建社会中是典型的淑女,维护封建礼教,她这么做其实符合那个时代的要求,更 能够得众人之心三) 从咏海棠诗看其性格首先我们看宝钗的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上流的贵族社会在一起下棋吟诗最常见不过的,宝玉他们结海棠社在一起作 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苔盆”表现了宝钗作为千金小姐的矜持与自重, 她以花自比,像珍爱花一样珍爱自己,颔联写出了宝钗不爱浓妆艳抹偏爱素雅, 可以说宝钗就是封建礼教之下完美的女子,也是其自身的写照劲联描写海棠的 色泽丰满而淡色更佳展现了宝钗的端庄凝重,娴雅安分守己尾句“不语”表现了 她的稳重成熟,正如李纨所评“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芜”李纨之所以这么说是因 为李纨也是封建社会的维护者,在她看来女子端庄娴熟更符合时代的要求,所以 宝钗更胜黛玉一筹接下来我们看黛玉的诗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试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当大家都写完了,李纨催黛玉写,她提笔一挥而就,宝钗等人要经过反复的 思考才能够成诗,可见其才气非凡,并非他人能比描写海棠花从养海棠花人入 手,一位娇羞的主人公拾弄着她的花,以冰为土玉为盆可见海棠的高洁,它有梨 花的洁白也有梅花的傲骨,这也说明黛玉的内在就像海棠花一样,把自己的情结 寄托与花,即使身处贾家这个大染缸也能够独善其身,有自己的原则,就像李纨 所评“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

潇洒自如自是黛玉的体态四) 从菊花诗看她们的性格差异首先我们看黛玉的三首诗《咏菊》、《问菊》、《菊梦》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谁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楷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菊梦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菊花历来是文人雅士所喜爱和赞美的,是孤咼亮节咼雅的象征,有着超凡 脱俗的灵性黛玉身出名门自小就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和熏陶但她很早就失去 了父母,所以她把自己的情绪都寄托到自己的诗歌中,希望能够在诗歌之中找到 心灵的寄托,把诗歌当做生活的一部分,独自生活在黑暗腐朽的贾府,使她形成 孤傲,寂寞妒恶的性格,不满封建社会的重压和奴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 她爱菊花,爱它的傲世、爱它的清香、爱它的淡雅,她的气质与菊花很相符,表 面上是写花其实是写自己《咏菊》首句中“诗魔”说明黛玉只要一写诗就满心激 情,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再转多愁善感的情绪,在偌大的贾府, 除了宝玉她找不到一个知己,心中的惆怅无人能懂,故促成她性格的形成。

《问 菊》其实是黛玉问自己的,在芸芸众生之中自己“孤标傲世”显然与时代不合但也 无法改变自己,暴露了内心的孤独寂寞《菊梦》则是她看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她虽有浪漫情怀但也不堪现实的压迫再看宝钗的《忆菊》、《画菊》忆菊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念念 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画菊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淡浓 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这两首诗都是宝钗所作,从诗名可以看的出都比较虚幻并没有直接说菊,让 人不禁想到也许宝钗也是这样的人吧,心思缜密,不易琢磨就跟她的诗一样《忆 菊》也在暗示宝钗与宝玉的婚姻悲剧,“瘦”字点出了她的悲剧,她希望找到人生 的依托,这对每一个封建女子来说都是很常见的,又有谁怜她为黄花瘦呢?他却 成了社会的牺牲品,这与她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联《画菊》也是如此,“狂”字 从另一面展现了薛宝钗另一种独特的风情,一种豪放不羁的性格,虽有失态,但 她也及时地收回来了,为自己挽回了面子这就是她与黛玉的不同之处,她处处 要维护自己贵族小姐的地位,生怕自己有什么唠人话柄。

很注重自己的身份地位结语:通过这么多钗黛诗词的分析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理智内向的 宝钗,还是感性外向的黛玉,从她们的诗词中我们都能够得到答案,曹雪芹先生 通过诗词能够将人物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能够更好的来理解钗黛的性 格,更好的解读《红楼梦》但我们也不得不感叹宝钗也好黛玉也罢,她们最终 都是悲剧,正如开头所说“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一场繁华梦过后皆成空, 不得不落泪一把参考书目:曹雪芹*《红楼梦》*军事文谊出版社陈继征*《红楼梦艺术鉴赏》*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刘耕路*《红楼梦诗词解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刘小荣。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