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防动员讲稿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9.11KB
约34页
文档ID:486962553
国防动员讲稿_第1页
1/34

国防动员 讲稿   人类自从出现战争以来,就随之出现了战争动员历史经验表明,不论是古代战争,还是当代战争,全方面战争还是局部战争,常规战争还是很规战争,全部离不开战争动员战争动员已经成为国家军事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所以,当今世界上很多国家全部十分重视战争动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德国从1939年“闪击”波兰开始,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前后占领了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七个国家造成这些国家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些国家在战争动员上的严重失误,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比如波兰,1939年3月就被德军包围,而波兰到8月20日才下达总动员令,战争开始48小时,统帅部便陷于瘫痪,9月底波兰全军瓦解法国的情况更惨,在德军“闪击”之下,全国不能适时转入战争轨道,兵力不足,生产迟滞,法军一周就被击败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在遭到埃及、叙利亚的忽然攻击10分钟以后,就经过电台向全国公布了动员令,48小时动员30万后备兵员,使以军总兵力从11万猛增到40多万,很快地扭转了战局西奈半岛以军的主力沙龙师,就是从预备役动员编成的,战争爆发第二天就开赴运河前线作战,并在反击中率先突过运河西岸,重创埃军。

这次战争以色列因此快速从被动变主动,能够说关键靠的是紧急动员正如西方评论家所说:“假如说埃及强渡运河是这次战争的第一次胜利,那么以色列的动员则是第二次胜利上述事实表明,一个国家当遭到忽然攻击时,往往是在比较被动和仓促的情况下投入战争的所以,战争动员就显得愈加主要  一、国防动员概念  动员是战争的产物,伴随战争的发展而发展在古代,即使没有“动员”的概念,但在战争爆发前后,已经有公布誓言或檄文,征募兵士,征用车马,筹措粮草,扩编军队等活动,这就是古代的战争动员动员”一词最早见于18世纪末的法国1789年法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引发了我国外敌对势力的恐惧和反抗,欧洲君主国家结成同盟,对法国革命进行武装干涉法国资产阶级为了保卫革命结果,国民公会于1793年8月23日颁布《全国总动员法令》,宣告“从现在起到一切敌人被逐出共和国领土为止,全法国人民一直处于征发状态”总动员令公布后,在很短时间内,就组建了一支42万人的军队,还动员生产了大量武器装备,使战争取得了有效的物质保障法国的这次总动员,明确提出了“动员”概念,制订了动员法令,丰富了动员内容,促进了动员的发展,是近代战争动员史上的一个范例  战争动员,亦称国防动员或动员,在1916年法国的《军语词典》中即出现这一概念。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伴随各国对战争动员活动的不停改善,动员这一概念也就不停被给予新的涵义今天,动员作为各国公认的固定概念,国际通行的军事术语,已被普遍地使用中国的情况略有特殊,即“动员”这一概念有两种涵义:一是在军事用语上指战争动员或国防动员;二是在一般用语中指发感人们参与某项活动为了区分起见,在一些情况下使用“战争动员”或“国防动员”,方便对其涵义加以限制,避免和第二种涵义相混淆但在通常情况下,因为总的前提明确,不会产生异议,为避免累赘,也往往使用“动员”这么,在军事术语中就出现了“战争动员”、“国防动员”和“动员”并用的情形,它们涵义相同,只是因为使用场所的不一样,有时加以限制,有时不加限制在国防法中如使用“动员”一词,显然属于不加限制的情况中国兵役法第48条中所用的“动员”,也是指“战争动员”或“国防动员”《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战争动员分册》对动员的解释为“国家采取紧急方法,由平时状态转人战时状态,统一调感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依据上述定义,能够对“动员”的概念作以下几点了解:  其一,动员的主体,通常是国家 或政治集团 动员是一个高度表现国家意志,维护国家利益,在国家授权下以国家名义实施的行为,是国家推行职能的特殊表现。

不论实施何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所进行的战争动员活动全部反应着国家统治阶级的政治目标  其二,动员的对象,是一切能够为战争服务的“人力、物力、财力”动员包括到和战争相关的全部原因首先,动员的关键对象是人人是进行战争的主体,人的素质、条件和状态,直接影响到动员的质量在人的动员中,武装力量的动员又是关键,而且是全部战争动员活动的关键武装力量动员之外的其它动员,基础上全部是围绕武装力量进行并为其服务的,最终也要经过武装力量才能对战争发生影响其次,是物力的动员武器、装备和物资的生产、贮备、筹措,早已成为战争动员的主要内容当代战争尤其是高技术战争,对物力的依靠更强,对物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再次,是财力的动员战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要靠强大的财力支撑,财力是战争赖以进行的主要物质基础在当代战争尤其高技术战争条件下,财力的巨大消耗,使战争对财力的依靠性大大加强一个国家财力的强弱,对于国民经济动员能力的高低及动员程度消长,对于能否坚持战争,夺取战争的胜利有重大影响  其三,动员的手段,是国家 或政治集团 “采取紧急方法”,经过转变体制而形成的动员机制因为战争含有忽然性、紧迫性、危急性等特征,因此动员必需采取紧急、特殊、很的手段。

为适应战争要求,动员必需将平时体制转变为战时体制,以保障战争机器的运转详细而言,就是要将法制方法、行政命令政治发动、教育宣传等多种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实施高度集中的领导和指挥、周密而严格的计划和布署,统一掌握、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充足发挥其效能在动员的手段中,现有发动、调动、调整、发掘的一面,又有统制、管制、限制的一面,前者为主,后者为辅,二者相辅相成  其四,动员的实质,是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在动员之前,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的力量,这种能力毕竟是潜在的,不是现实的动员的目标,就是要经过采取特定的手段将其转换为战争实力,一切为了战争,一切服务于战争在有些情况下,动员也可能不是为了直接参战比如为了威慑敌对国家而进行“备而不战”的动员但它们并未改变战争动员的实质,因为它们一样实现了从战争潜力向战争实力的转换  其五,动员的过程,分为平时动员准备和战时动员实施动员准备是动员实施的基础平时做好动员准备,积蓄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后备力量,不但对战时实施快速动员,还能够起到遏制战争、威慑敌人的作用在大规模战争中,动员不是一次性行为,而可能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依据战争的需要重复进行。

  其六,动员的作用,在于夺取战略主动权,全力保障战争的实施这种作用关键表现在: 1 动员是确定战略目标的依据之一制订战略目标,必需考虑国家的动员能力只有加强平时的动员准备,重视开发和积蓄战争潜力,增强战争实力,才能制订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驾驭战争全局 2 动员是国家快速实现平战转换的关键经过动员,军队才能由平时状态转为战时体制,实施战略展开,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各个领域才能快速转人战时轨道,具有强大的战争实力 3 动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主要条件战争是双方实力的对抗,也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夺取战争主动权,不但和军事战略直接相关,而且和综合国力的消长也有很大、关系经过动员,才能立即形成战争所需要的多种力量,为夺取战争的主动权提供基础条件 4 动员是保障战时军需民用的根本方法经过动员,才能重新分配和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统筹安排军需民用,关键保障军队所需要的兵员,保障扩大军工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原材料等  二、国防动员分类和内容  一 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  1、局部动员,是指国家安全受到局部威胁,在部分地域范围内,或部分领域和部门进行的动员  它含有规模小、时间短、相对独立的特点。

依据战争发展的需要,局部动员也可能上升为总动员  决定实施局部动员的权限属于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局部动员是战争动员中最常见的动员类型进行局部动员时,国家在总体上仍实施和平建设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如70年代中国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所进行的动员,就属于局部动员的一个形式  2、总动员,亦称全方面动员,是指在国家发生全方面战争的情况下,将整个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一切领域纳入战时体制,集中统一地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  决定实施总动员的权限属于国家最高权利机关,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公布总动员通常是在国家确已发觉全方面战争征候或大规模全方面战争已经爆发,需要举国迎敌的情况下被迫并公开实施的如中国的抗日战争动员、前苏联在二次大战时抵御德国侵略的战争动员,全部属于总动员的类型  二 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  秘密动员,是在多种伪装方法掩护下,隐蔽实施的动员,其目标,军事上在于出敌不意,向敌提议忽然攻击或避免暴露已方的行动企图;政治上是为了避免给敌人以发动战争的口实在战争史上,经过秘密动员以后发动忽然攻击的成功战例不胜枚举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国以实施“海狮计划”为名对英国佯动,并和苏联签署贸易协定,有效地迷惑了苏联,掩护了战前的动员,使其“闪击”收到了巨大的作战效益。

  公开动员,是公开公布动员令,宣告进入战争状态实施的动员,通常在战争马上爆发前或爆发后进行公开动员,传输快捷,覆盖范围广,政治号召力强,是快速动员、争取主动的有效动员方法之一  三 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连续动员  应急动员,是在战争临近或遭敌忽然攻击的情况下紧急进行的动员,其目标在于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和战争相适应的作战力量应急动员通常包含临战动员和战争早期动员临战动员是指在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况下进行的动员;战争早期动员是指战争爆发后较短时间内所进行的动员当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突发性、突变性不停增强,战争进程大大缩短,争取时间对战争胜败含有决定性的意义,应急动员将成为当代条件下国防动员的关键方法  连续动员,是在战争早期动员后所进行的中、后期动员连续动员的目标在于不停保持和增强军队的作战实力如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总统布什曾三次签署行政命令或授权国防部征召预备役人员服现役,并动用后备部队,以确保“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其中,后两次动员就带有连续动员的性质  四 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政治动员等  战争动员是伴随战争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并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古代,因为当初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战争消耗只是部分冷兵器和粮草等,战争动员的对象为人口、粮草、牲畜等。

直到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动员领域才开始拓展到经济、政治、外交等领域,比如:在二战期间,工业、农业、商业、财政、金融、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等部门,更深入被纳入战时轨道,成为统筹安排和集中使用经济力量,满足战争物资需要的主要方法,使得战争动员日趋完善  经过长久的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经过四次大规模的科学技术革命及由此而引发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近代和当代工业取得了巨大发展,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武器装备相继进入战争领域,战争需要的物资越来越丰富,就使战争动员的领域更趋复杂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美国为在国际上寻求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支持,数次派高级官员前往欧洲、亚洲和中东地域10多个国家游说,争取支持,使外交动员更广泛地被大家所接收战争动员发展到今天无所不包,已拓展到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信息、外交等各个领域  ?1、武装力量动员  武装力量动员,是国家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扩充和调整军队及其它武装组织所进行的活动,通常包含兵力动员及对应的武器装备动员和后勤物资动员武装力量动员是国防动员的关键内容,是战争早期夺取战略主动权和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步骤,也是决定战争能否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其它多种动员全部是围绕武装力量动员进行和展开的  兵员动员平时的关键工作是,完善动员体制和管理后备兵员,包含健全动员机构和法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