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计算机组成原理专科试题答案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3MB
约41页
文档ID:437717323
计算机组成原理专科试题答案_第1页
1/41

专科生期末试卷一答案一. 选择题1.D 2.B 3.A 4.D 5.D 6.C 7.D 8.D 9.A 10.B 11.A 12.C 13.D 14.C 15.B 16.A 17.B 18.B 19.D 20.D二. 填空题1. A.自动控制 B.人工智能2. A.输入编码〔或输入码〕 B.内码〔或机内码〕 C.字模码3. A.便携式 B.固态盘4. A.存储容量 B.存取时间 5. A.程序控制类 B.操作数 C.下一条指令6. A.存放器—存放器型 B.存放器—存储器型 7. A.算术运算 B.逻辑运算 8. A.集中式 B.中央仲裁器9. A.总线 B.I/O设备〔或输入输出设备〕三. 简答题1. 计算机系统可分为:微程序机器级,一般机器级〔或称机器语言级〕,操作系统级,汇编语言级,高级语言级2. 指令周期是指取出并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指令周期常常用假设干个CPU周期数来表示,CPU周期也称为机器周期,而一个CPU周期又包含假设干个时钟周期〔也称为节拍脉冲或T周期〕3. SRAM存储器由存储体、读写电路、地址译码电路、控制电路组成,DRAM还需要有动态刷新电路。

4. 程序查询方式,数据在CPU和外围设备之间的传送完全靠计算机程序控制,优点是硬件结构比较简单,缺点是CPU效率低,中断方式是外围设备用来“主动〞通知CPU,准备输入输出的一种方法,它节省了CPU时间,但硬件结构相对复杂一些四. 应用题1. 二进制 1111011.011 八进制 173.3 十六进制 7B.32. 二进制表示为 -01111111 [X]原 = 11111111 [X]反 = 10000000 [X]补 = 10000001 [X]移 = 000000013. 原码: -1,补码: -127, 反码:-126,移码:+14. 存储器容量为64K×16位,其地址线为16位〔A15—A0〕,数据线也是16位〔D15—D0〕SRAM芯片容量为16K×8位,其地址线为14位,数据线为8位,因此组成存储器时须字位同时扩展字扩展采用2 :4译码器,以16K为一个模块,共4个模块位扩展采用两片串接 图C1.1 5. 措施有:采用高速器件,采用cache 〔高速缓冲存储器〕,采用多体交叉存储器,采用用双端口存储器,采用相联存储器,加长存储器的字长。

6. 操作码需用6位,操作数地址码需用10位格式如下 6 10 10 10OPD1 D2 D3OP:操作码6位D1 :第一操作数地址,10位D2 :第二操作数地址,10位D3 :第三操作数地址,10位7. 所谓存储器堆栈,是把住存储器的一局部用作堆栈区入栈操作可描述为〔A〕→MSP,(SP-1)→SP出栈操作可描述为〔SP+1〕→SP,(MSP)→AI/O接口I/O接口IOP〔通道〕CPU8. 系统总线内存中线内存内存总线 I/O总线图C1.2 专科生期末试卷二答案一. 选择题:1.C 2.C 3.B 4.A 5.D 6.C 7.B 8.B 9.B 10.A 11.A 12.B 13.C 14.B 15.A 16.A 17.B 18.C 19.C 20.D二. 填空题:1. A.系统软件 B.应用软件 C.系统软件2. A.4 B.73. A.1024 B.1024×1024〔或220〕4.A.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 B.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5.A.存取时间 B.存储周期 C.存储器带宽6.A.字向 B.位向7.A.顺序寻址方式 B.跳跃寻址方式8.A.地址线 B.数据线 C.控制线9.A.时序信号 B.取指令三. 简答题:1. 时间上讲,取指令事件发生在“取指周期〞,取数据事件发生在“执行周期〞。

从空间上讲,从内存读出的指令流流向控制器〔指令存放器〕从内存读出的数据流流向运算器〔通用存放器〕2. 指令周期是完成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包括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所需的全部时间机器周期也称为CPU周期,是指被确定为指令执行过程中的归一化基准时间,通常等于取指时间〔或访存时间〕时钟周期是时钟频率的倒数,也可称为节拍脉冲或T周期,是处理操作的最根本单位一个指令周期由假设干个机器周期组成,每个机器周期又由假设干个时钟周期组成3. (1〕外设发出DMA请求 〔2〕CPU响应请求,DMA控制器从CPU接管总线的控制 〔3〕由DMA控制器执行数据传送操作 〔4〕向CPU报告DMA操作结束 〔5〕主要优点是数据传送速度快4. 存放器-存放器型执行速度最快,存储器-存储器型执行速度最慢因为前者操作数在存放器中,后者操作数在存储器中,而访问一次存储器所需的时间一般比访问一次存放器所需时间长四. 应用题1. 原码 11110001 反码 10001110 补码 10001111移码 000011112.〔1〕0020H 〔2〕1166H 〔3〕1256H 〔4〕0058H 〔5〕1257H3.〔1〕〔354 〕10=〔162.A〕16 〔2〕〔354 〕10=〔101100010.1010〕2 〔3〕〔354 〕10=〔542.5〕8 〔4〕〔354 〕10=〔001101010100.BCD4. 最小值2-111111×0.00000001 最大值2111111×0.111111115. 设地址线x根,数据线y根,那么 2x·y=64K×2 假设 y=1 x=17 y=2 x=16 y=4 x=15 y=8 x=14 因此,当数据线为1或2时,引脚之和为18 共有2种解答6. 每个字符格式包含十个位,因此字符传送速率 4800波特/10=480字符/秒 每个数据位时间长度T=1/4800=0.208ms 数据位传送速率8×480=3840位/秒7. (218×8〕/〔32k×8〕=8,故需8个模块(32k×8〕/〔4k×4〕=16,故需16片芯片 共需8×16=128片芯片 为了选择各模块,需使用3:8译码器 即3根地址线选择模条。

8. (1〕最大存储容量单总线系统中,最大内存容量必须小于由计算机字长所决定的可能的地址总线 双总线系统中,存储容量不会受到外围设备数量的影响 〔2〕指令系统 双总线系统,必须有专门的I/O指令系统 单总线系统,访问内存和I/O使用相同指令 〔3〕吞吐量 总线数量越多,吞吐能力越大 专科生期末试卷三答案一. 选择题1.D 2.C 3.C 4.C 5.D 6.C 7.C 8.B 9.B 10.C 11.D 12.C 13.C 14.A 15.A 16.C 17.B 18.A 19.C 20.B二. 填空题1. A.程序 B.地址 2. A.软件 B.系统3. A.符号位 B.数值域4. A.cache B.主存5. A.二进制代码 B.地址码6. A.存取时间 B.存取周期7. A.流水 B.CISC8. A.并行 B.串行 C.复用9. A.存储原理 B.结构 C.性能三. 简答题1. 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工作原理:总线上的任一设备要求使用总线时,通过BR线发出总线请求。

总线控制器接到请求信号以后,在BS线为“0〞的情况下让计数器开始计数,计数值通过一组地址线发向各设备每个设备接口都有一个设备地址判别电路,当地址线上的计数值与请求总线的设备相一致时,该设备置“1〞BS线,获得总线使用权,此时中止计数查询2. 为了不断提供刷新图像的信号,必须把一帧图像信息存储在刷新存储器,也叫视频存储器其存储容量由图像灰度级决定分辨率越高,灰度级越多,刷新存储器容量越大3. 外围设备的I/O控制方式分类及特点:(1) 程序查询方式:CPU的操作和外围设备的操作能够同步,而且硬件结构比较简单(2) 程序中断方式:一般适用于随机出现的效劳,且一旦提出要求应立即进行,节省了CPU的时间,但硬件结构相对复杂一些3) 直接内存访问〔DMA〕方式:数据传输速度很高,传输速率仅受内存访问时间的限制需更多硬件,适用于内存和高速外设之间大批交换数据的场合4) 通道方式:可以实现对外设的统一管理和外设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送,大大提高了CPU的工作效率5) 外围处理机方式:通道方式的进一步开展,根本上独立于主机工作,结果更接近一般处理机4. 指令周期是指取出并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指令周期常常用假设干个CPU周期数来表示,CPU周期也称为机器周期,而一个CPU周期又包含假设干个时钟周期〔也称为节拍脉冲或T周期〕。

四. 应用题1. 解:[X]补 = 0.1011 [X/2]补 = 0.01011 [X/4]补 = 0.001011 [-X]补 = 1.0101[Y] 补 = 1.1011 [Y/2]补 = 1.11011 [Y/4]补 = 1.111011 [-Y]补 = 0.01012. 原码: -1,补码: -127, 反码:-126,移码:+13. 所需芯片总数〔64K×32〕÷〔16K×16〕= 8片 因此存储器可分为4个模块,每个模块16K×32位,各模块通过A15、A14进行2:4译码 图C3.24. 解:〔1〕操作数字段OP可以指定64种根本操作〔2〕单字长〔16位〕= 地址指令〔3〕源存放器和目标存放器都是通用存放器〔各指定16个〕,所以是RR型指令,两个操作数均在通用存放器中〔4〕这种指令结构常用于算术/逻辑运算类运算指令,执行速度最快5. 答:〔1〕a为数据缓冲存放器DR,b为指令存放器IR,c为主存地址存放器,d为程序计数器PC〔2〕主存 → 缓冲存放器DR → 指令存放器IR → 操作控制器〔3〕存储器读:M → DR → ALU → AC 存储器写:AC → DR → M6. 分五个阶段:总线请求,总线仲裁,寻址〔目的地址〕,信息传送,状态返回〔或错误报告〕。

时序图: 图C3.37. 〔1〕由编码电路实现,直接产生 〔2〕由硬件产生一个“位移量〞,再加上CPU某存放器里存放的基地址 〔3〕向量地址转移法:由优先级编码电路产生对应的固定地址码,其地址中存放的是转移指令,通过转移指令可以转入设备各自的中断效劳程序入口8. 解:扇区总数 = 60 × 60 × 75 = 270000模式2。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