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繁书简”的现实意义(二)繁体字有他的魅力所在,如上期本文所说,所 有的繁体字基本都能拿六书来解释,这是DNA更加接 近老祖先的一种文字,繁体字是完整的表意文字,而 简化字很多都失去了表意的能力,所以繁体字绝对不 应该被抹掉那么最合理的办法,就是在“书简”的 同时能够“识繁”,二者是辩证的统一,通过“识繁书 简”我们避免了走极端不要完全消灭繁体字,也不 用再把简体字改回繁体字从而影响大众的生活下文 通过繁体汉字体系的典籍__《说文解字》(以下简称 《说文》)来简单探宄、体会一下繁体字狗、猪、猫之解读简体字的“狗”、“猪”、“猫” 3字都是反犬旁, 可是繁体字“狗”、“猪”、“猫”却是不同的偏旁《说 文》里面的解释:狗孔子曰:“狗,叩也叩气吠以 守从犬旬?猪,豕而三毛装居者从豕者?猫, 貔?从賓苗?3个字都是形声字右半边都是声符 或者说叫声符,而形旁(也就是义符,下文皆作义符) 都不同分别看看这3个偏旁在《说文》里的解释:犬, 狗之有??者也孔子曰:“祝犬之字如?狗也 凡犬之?皆从犬这里的“?”字是“县”字的繁体字, 其本意是悬挂的意思,后来假借成为郡县的县然后 加一个心字成为悬,作为本意用,《说文》成书时尚未 有变化。
所以这里还是悬之意踬则是足的意思所 以就是一个象形字不妨看看小篆,犬字便是后足在 地悬起两只前足的一只狗的形象,那么含此意的字的 偏旁都是反犬旁豕,彘也故谓之豕象毛足而後有尾(桉: 今世字误以豕焉彘,以彘?豕何以明之??啄琢从豕, 螽从彘皆取其罄,以是明之)凡豕之?皆从豕(桉就 是按,廿就是世)这个字解释起来便很头疼,因为作 为其主要的释义彘这个字的解释又是彘後?? 胃之彘从且矢?:从二匕,彘足舆鹿足同这就是逻 辑学里面的经典错误之一,循环定义就好比说物理 单位,我们如果把米定义为公里的千分之一,又把公 里定义为米的一千倍,那么到最后只是知道米和公里 的关系还是说不清他们到底什么意思而且这两个 字字形差别也很大,并无同样的部首,无法以转注字 来为重复定义解释,实际上应该是豕为象形字,彘为 形声字我们只能姑且理解为它们是差不多的一种动 物,尾巴下垂的是豕,后腿蹬地的是彘,至于说他们 宄竟是什么其实也没说清楚,但是大概豕应该指的是 家猪,彘就是野猪,看看“家”这个字的写法就明白 了,所以含此意的字的偏旁都是豕旁豸,?畏舀,行豸豸然,欲有所司?形凡豸之? 皆从豸这个自就是脊字,脊背之意,走起路来像豸 的样子(参见小篆“豸”字的写法),又好像要捕猎什 么东西的样子,这是典型的猫科动物的形象。
动物园 里经常见到老虎在笼子里左右来回地走,头却一直朝 向笼子外,或者家猫低头弓背翘臀准备扑向老鼠的样 子含此意的字的偏旁都是豸旁那么可以注意到,狗是犬科动物,所以是反犬旁, 实际上同样是犬科的狼、狐等字也都是反犬旁猪是 猪科动物所以是豕旁猫是猫科动物,用的是豸旁, 同样是猫科或者大猫科的“狸”、“豹”也都是这个偏 旁至于说同为大猫科的狮子的“狮”字,为何又是 反犬旁,只能说国人用到这个字的时候已经过了早期 造字期(《说文》成书于公元100至121年间)至于 是什么时候引入这个字的尚说不准只知道这个字 是根据西域的发音音译过来的,可以想象的是当时的 造字己经不那么考宄了所以就用反犬旁做义符,再加 一个声符解决的这里面…唯一的例外就是“豺”字 作为犬科动物却用了 “豸”旁,说明先民虽然具备一 定的动物学知识,可以在造字的时候将动物大概归类, 不过难免还是有看走眼的时候顺便再说一下《说文》里面没有提到的两个繁体 字,一个是“狍”字,比《说文》更早成书的《山海 经》里面有记载我们都知道,狍子,也就是所谓“草 上飞”,属蹄目鹿科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个字 的繁体字是“扈”,一目了然,这是鹿科动物,而写成 简化字为“狍”,老实说第一次见到这字的人有可能会 错误地判断这是种凶狠的食肉动物。
还有一个是刺猬 的“猬”,《资治通鉴》里有这个字刺猬是食虫目猬 科动物而“猬”的繁体字正是虫旁的“?”可见繁 体字的造字过程中确实体现了先民朴素的动物分类观 点生物分类法,是生物学用来对生物的物种进行归 类的办法现代生物分类法源于林奈(Carolus?Unnaeus) 的系统,他根据物种共有的生理特征进行了分类在 林奈之后,根据达尔文(Charles?Darwin)关于共同祖先 的原则,此系统被逐步改进近年来,分子系统学应 用了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组DNA,正在大幅改动 很多原有的分类生物分类法属于分类学以及生物系 统学林奈的巨著《自然系统》(SystemaNaturae)在其一生中被改编过12次,1735年是第一版而通过对 繁体字的研宄来看,我国先民从甲骨文时期以来就 已经有了动物分类的原始概念,这是何等的了不起左右大不相同的“又”字旁汉字中有很多偏旁本身也是单独成字的比如说 马、乌、虫、石等等其中“马”和“鸟”,繁体字分 别是“属”和“扁”,简化后成为现在的样To所以以 他们做偏旁的字从繁体字简化过来的时候,这部分 偏旁也都进行了相应的简化比如说“朐”就简化成 “驹”,“使?”就简化成“鸽”。
而“虫”和“石”,繁 体字和简体字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没有进行简化,所 以以他们做偏旁的字从繁体字简化过来的时候这 部分偏旁也都没变化比如说简体字的“蛾”和“碎”, 其繁体字是一样的那么现在就要说说“又”字,目 前我们用的简化字字典中,有这个偏旁,《说文》里也 有这个部首,而且这个字繁体和简体也是一样的乍 一看如果是这样,那么现在我们简化字里面以“又” 为偏旁的字,这个偏旁部分与过去的繁体字相比应该 没有变化,就算要变化也是其他部分有变化,然而实际上却不是这样以“又”为字底或者右边偏旁的简体字,大部分 和对应的繁体字相比没变化比如说“叉”、“支”、“反” 这些以“又”为底的取”、“叔”、“叙”这几个以“又” 为右边偏旁的字与繁体字比较要么没什么变化即 使有变化也是其他部位的偏旁发生变化,“又”字这一 部分是不变化的例外的很少,也就是变(燮>、汉(漠)、 仅(僮)几个字而另一个方面,现在以“又”字为左边偏旁的简 化字,简化的情况却很复杂,如这样几组字:“邓”、 “劝观欢”、“艰难”、“对”、“戏”、“鸡”此外还有左 右都是“又”的“双”,以及“又”在上面的“圣” 他们的繁体字分别是“酆”、“勤颧? ”、“?? ”、“? ”、“? ”、 “? ”、“? ”、“? ”。
也就是说繁体字中有好几种偏旁在做简化字方案的时候被简化成“又”字 旁70我们来看看《说文》里面这几个字的解释 曼姓之?今?南隰从邑登聱也就是说这是个形声 字,这个字是从小国名演化而来,又因国名成为姓氏 义符就是表示地名之意的右耳朵,声符就是“登”,现 在变成“邓”,则不知所以然了勖魏?”也都是形声 字,藿为声符右侧为义符,可是如果统一按照这样 规律简化,那么灌字又会被简化成汉,和漠的简化字 冲突,所以还只能选择性地简化这种简化失去了形 声字这一造字信息而且乍一看似乎也让人质疑汉字 简化的规律性、合理性魏雏”包括“漠”也类似“勤 觐歌”的情况,比如“瑾”就没简化不过如果归纳 而言,其实是选择了常用的字简化,罕用的字不简化, 既保证了简化汉字的最大目的也就是方便使用,又保 留了一部分汉字传统可见汉字简化方案还是存在规 律性、合理性的也是形声字简化掉声符此时 我们可以归纳出当初汉字简化的一条原则,即有规律 的简化义符,如前面说的“马”旁、“鸟”旁:简化一 部分常用字,保留一部分非常用字不变化,这种情况 则简化声符这样的好处在于毕竟在汉字造字体系里 表意功能比表声功能更重要也是这样,不过为 了不跟“鞋”的简化字冲突,简化左边声符为“又” 字之后,不得不把右半边的义符改成“鸟”字旁,还 好两个偏旁是〜个意思。
对”字还要复杂些封,膺 燕方也从?从口从寸店”就是“庶”,也就是“应” 字,“对”就是应对之意,所以这是个会意字,几个偏 旁中“寸”表示法度,“芈”是象形字,相对而丛生的 野草,“ 口”表示说话,这3个意思组合成了应对之意 这是书成于汉朝的《说文》中原文所释,而我们现在 看到的繁体字基本是以汉朝隶书发展到唐朝楷书这一 阶段为蓝本,《说文》研究的则是以小篆为主上溯甲 骨文到小篆的过程,也就是造字的真正形成年代,所 以《说文》里认为说“封”字左边有口字底,尽管看 起来毫无相像之处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里面也提 到:“封,或从士,漠文帝以?寅封而?言,多非诚封, 故去其口以从士也这样分析就明白了,“封”的左 边其实是?加士的组合字,简化而成“又”,痛失两个 表意的部首,现在己经完全无法解释这个字的来历 再说“双”,?,隹二枚也前面说“?” 字时即已说过,左边的义符“隹”就是鸟的意思,所 以这个字就是右手抓了两只鸟,是以为双那么现在 这个“双”字就离谱了,谁能长两只右手啊为什么左边的“又”和右边的“又”繁简差距就 这么大呢,还是回头来看下《说文》中对这几个字的 解释:手也凡之屑皆从左,手相左助也。
从、 工凡左之属皆从左又,手也三指者,手 之刿多略不迥三也凡又之属皆从又手口相助 也从又从口前两个字都念ZIIO三声,后两个字都 念you四声也就是说左右两个字其实是跟手有关系 的两个字,是从左右手引申出左右二字所以手的左 右概念很强,反映到汉字里面,“产”表示左手,“又” 表示右手所以通过这一层分析,可以论证出“又” 旁的字就都应该把“又”放在右边或者下边但所有 把“又”放在右边的字并不见得本来都是“又”旁 也有少数是别的偏旁简化成“又”,比如说前面说的 “变”、“汉”、“仅”所以可以进一步推断出,凡是我 们现在看到的简体字里面左边为“又”的字其实都 是由别的偏旁简化来而绝对不会是“又”字本身说 到这里就绕不开一个重要人物钱玄同,一代国学大家, 还是我国核物理泰斗钱三强的父亲也是近代主张汉 字简化的学术界领袖人物之一钱玄同关于汉字简化 的理论中提到原则与方法一共七八种体例,其一即是 以简单符号代替复杂偏旁,他用的定义是“符号”,所 以这种简化字里面,新部件只是一个符号,与原字毫 无逻辑关系,左边的“又”字就是这种情况,出场率 比较高的这类“符号”还有“不”和半截的“爻”字, 比如百家姓之首的“趟”字即简化成“赵”。
回归到本文的话题,不禁令人浮想联翩,先民之 所以从猿进化成人,很大一部分在于他们能够直立行 走,使双手摆脱了束缚,从而可以开始做更有意义的 事情,进而得以进化,才有了今日人类的文明所以 他们对于手的使用有着深刻地记忆与感情,于是造字 的时候除了手之外,甚至还单独造就了表示左手和右 手的字,左脚右脚就没有这样的待遇通过对繁体字的分析,了解到那些孕育繁衍了我们的先民的想法, 忽然有一种时空漫步的感觉颇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