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7章 线缆安装技术二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0.36MB
约30页
文档ID:48500362
第7章 线缆安装技术二_第1页
1/30

7.3 双绞线连接 7.3.1 双绞线连接的基本要求 3、线缆剥掉塑料外套后,双绞线对 在端接时的注意事项如 图7-29所示 4、线缆终 端方法应采用卡接方式,施工中不宜用力过猛, 以免造成接续模块受损连接顺序应按线缆的统一色标 排列,在模块中连接后的多余线头必须清除干净,以免 留有后患 5、对通信引出端内部连接件进行检查,做好固定线的连接 ,以保证电气连接的完整牢靠如连接不当,有可能增 加链路衰减和近端串扰 6、线对屏蔽和电缆护 套屏蔽层在和模块的屏蔽罩进行连接 时,应保证360°的接触,而且接触长度不应小于10mm, 以保证屏蔽层的导通性能电缆终 接以后应将电缆进 行 整理,并核对接线是否正确 7.3 双绞线连接 7.3.1 双绞线连接的基本要求 7、信息模块/RJ连接头与双绞线端接有T568A或 T568B两种结构,但在同一个综合布线工程中,两 者不应混合使用 8、各种线缆 (包括跳线)和接插件间必须接触良好 、连接正确、标志清楚跳线选用的类型和品种 均应符合系统设计 要求跳线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两端为110插头(4对或5对)电缆跳线;2)两端为RJ45插头电缆跳线;3)一端为RJ45,一端为110插头电缆跳线。

7.3.2 RJ-45水晶头的连接 以T568B标准为例,介绍RJ-45水晶头连接步骤 –用双绞线剥线器将双绞线塑料外皮剥去2—3cm; –将绿色线对与蓝色线对放在中间位置,而橙色线对与棕色线对放 在靠外的位置,形成左一橙、左二蓝、左三绿、左四棕的线对次 序; –小心地剥开每一线对(开绞),并将线芯按T568B标准排序、特 别是要将白绿线芯从蓝和白蓝线对上交叉至3号位置,将线芯整理 平整; –将裸露出的双绞线芯用压线钳、剪刀、斜口钳等工具整齐地剪切 ;只剩下约13mm的长度; –手握水晶头(金属引脚朝上),将双绞线线芯依序插入水晶头; –检查水晶头正面,查看线序是否正确;检查水晶头顶部,查看8根 线芯是否都顶到顶部,确认无误后,用压线钳压接RJ-45水晶头; – RJ-45水晶头连接完成 7.3.3 信息模块的端接 • 信息模块分打线模块(又称冲压型模块)和免打线 模块(又称扣锁端接帽模块)两种 • 打线模块需要用打线工具将每个电缆线对的线芯 端接在插座上 • 扣锁端接帽模块使用一个塑料端接帽把每根导线 端接在模块上,也有一些类型的模块既可用打线 工具也可用塑料端接帽压接线芯 • 所有模块的每个端接槽都有T568A和T568B接线标 准的颜色编码 M100型信息模块的端接步骤Vcom公司免打线信息模块MOU45E-WH端接步骤 1)、用双绞线剥线器将双绞线塑料外皮剥去2—3cm; 2)、按信息模块扣锁端接帽上标定的B标(或A标)线序打开 双绞线;3)、理平、理直线缆,斜口剪齐导线(便于插入);4)、线缆按标示线序方向插入至扣锁端接帽,注意开绞长 度(至信息模块底座卡接点)不能超过13mm;5)、将多余导线拉直并弯至反面6)、从反面顶端处剪平导线,如图7-35所示; 7)、用压线钳的硬塑套将扣锁端接帽压接至模块底座,如 图7-36所示,也可用如图7-37所示的钳子压接;8)模块端接完成,如图7-38所示。

安装后的打线信息模块7.3.4 配线架端接配线架端接配线板有两种结构,一种是固定式,一种是模块化配线板 1、模块化配线架的安装过程(1)首先整理线缆,松松地将线缆捆扎在配线板的 任一边上,最好是捆到垂直通道的托架上 (2)以对角线的形式将固定柱环插到一个配线板孔 中去 (3)设置固定柱环,以便柱环挂住并向下形成一角 度以有助于线缆的端接 (4)插入,将线缆放到固定柱环的线槽中去,并按 照上述模块化连接器的安装过程对其进行端接 (5)最后一步是向右边旋转固定柱环,完成此工作 时必须注意合适的方向,以避免将线缆缠绕到固定 柱环上顺时针方向从左边旋转整理好线缆,逆时 针方向从右边开始旋转整理好线缆 1、模块化配线架的安装过程2、固定式配线架的端接①、在配线架上安装理线器,用于支撑和理顺过多 的电缆 ②、利用压线钳将线缆剪至合适的长度 ③、利用剥线钳剥除双绞线的绝缘层包皮 ④、依据所执行的标准和配线架的类型,将双绞线 的4对线按照正确的颜色顺序一一分开注意,千 万不要将线对拆开 ⑤、根据配线架上所指示的颜色,将导线一一置入 线槽最后,将4个线对全部置入线槽 2、固定式配线架的端接⑥、利用打线工具端接配线架与双绞线。

⑦、重复第2步至第6步的操作,端接其他双 绞线 ⑧、将线缆理顺,并利用尼龙扎带将双绞线 与理线器固定在一起 ⑨、利用尖嘴钳整理扎带配线架端接完成 各式配线架端接效果图7.4 光缆敷设 7.4.1 光缆敷设前的检查准备 1、工程所用的光缆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 和合同要求 2、光纤所附标记、标签内容应齐全和清晰 3、光缆外护套需完整无损,光缆应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 证 4、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观有无损伤,光缆端头 封装是否良好 5、光纤跳线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具有经过防火处理的 光纤保护包皮,两端的活动连接器端面应装配有合适 的保护盖帽;每根光纤接插线的光纤类型应有明显的 标记,应符合设计要求 6、光纤衰减常数和光纤长度检验 7.4 光缆敷设 7.4.2 光缆敷设的基本要求 –光缆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敷设光缆的牵引力一般应小于光缆允许张力的80%,对 光缆瞬间最大牵引力不能超过允许张力为了满足对 弯曲半径和抗拉强度的要求,在施工中应使光缆卷轴 转动,以便拉出光缆 –敷设时应控制光缆的敷设张力,避免使光纤受到过度 的外力(弯曲、侧压、牵拉、冲击等)在光缆敷设 施工中,严禁光缆打小圈及弯折、扭曲,光缆施工宜 采用“前走后跟,光缆上肩”的放缆方法,能够有效地 防止打背扣的发生 –光缆布放应有冗余,多余光缆盘成圆来存放,光缆盘 曲的弯曲半径也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预留长度 宜为3~5m7.4 光缆敷设 7.4.2 光缆敷设的基本要求 –敷设光缆的两端应贴上标签,以表明起始位置和终端 位置 –光缆与建筑物内其他管线应保持一定间距,最小净距 符合第4章表4-2的规定 –必须在施工前对光缆的端别予以判定并确定A、B端,A 端应是网络枢纽的方向,B端是用户一侧,敷设光缆 的端别应方向一致,不得使端别排列混乱 –光缆不论在建筑物内或建筑群间敷设,应单独占用管 道管孔,如利用原有管道和铜芯导线电缆 共管时,应 在管孔中穿放塑料子管,塑料子管的内径应为光缆外 径的1.5倍以上。

在建筑物内光缆与其他弱电系统平行 敷设时,应有间距分开敷设,并固定绑扎当4芯光 缆在建筑物内采用暗管敷设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 为25%~30% 7.4.3光缆敷设 • 光缆敷设有建筑物内光缆敷设和建筑群光缆敷设 两种 • 在建筑物内,光缆主要用垂直干线布线,主要通 过弱电井垂直敷设光缆在弱电井中敷设光缆有 两种选择:向上牵引和向下垂放 • 建筑群之间的光缆敷设,与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中 讨论的一样主要有管道敷设、隧道敷设、直埋敷 设和架空敷设等四种敷设方法,其中地下管道中 敷设是最好的一种方法,也是最多采用的一种方 法 管道光缆敷设方法1. 敷设光缆前,应逐段将管孔清刷干净和试通 2. 当穿放塑料子管时,其敷设方法与光缆敷设基本相同 3. 光缆采用人工牵引布放时,每个人孔或手孔应有人值守 帮助牵引,人工牵引可采用玻璃纤维穿线器;机械布放 光缆时,不需每个孔均有人,但在拐弯处应有专人照看 4. 光缆一次牵引长度一般不应大于1000m超长距离时,应 将光缆采取盘成倒8字形分段牵引或在中间适当地点增加 辅助牵引,以减少光缆张力和提高施工效率 5. 为了在牵引过程中保护光缆外护套等不受损伤,在光缆 穿入管孔或管道拐弯处与其他障碍物有交叉时,应采用 导引装置或喇叭口保护管等保护管道光缆敷设方法6.光缆敷设后,应逐个在人孔或手孔中将光缆放置在规定 的托板上,并应留有适当余量,避免光缆过于绷紧。

7.光缆管道中间的管孔不得有接头 8.光缆与其接头在人孔或手孔中,均应放在人孔或手孔铁 架的电缆托板上予以固定绑扎,并应按设计要求采取 保护措施保护材料可以采用蛇形软管或软塑料管等管 材 9.光缆在人孔或手孔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光缆穿放的管孔 出口端应封堵严密,以防水分或杂物进入管内;光缆 及其接续应有识别标 志,标志内容有编号、光缆型号 和规格等;在严寒地区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冻措施, 以防光缆受冻损伤 ;如光缆有可能被碰损伤时 ,可在 其上面或周围采取保护措施 7.5 光纤连接 7.5.1 光纤连接的种类 • 连接点包括光纤直接接续点、连接器端接和连接 器互连等连接点 • 光纤连接也相应的有接续和端接两种方式 • 光纤接续是指两段光纤之间的永久连接 • 光纤接续分为机械接续和熔接两种方法 • 机械接续是把两根切割清洗后的光纤通过机械连 接部件结合在一起,机械接续部件是一个把两根 光纤集中在一起并把它们接续在一起的设备,机 械接续可以进行调谐以减少两条光纤间的连接损 耗 7.5 光纤连接 7.5.1 光纤连接的种类 • 光纤熔接 是在高压电弧下把两根切割清洗后的光纤连 接在一起,熔接时要把两光纤的接头熔化后接为一体 • 光纤熔接机是专门用于光纤熔接的工具 • 目前工程中主要采用操作方便、接续损耗低的熔接连接方 式。

• 光纤端接是把光纤连接器与一根光纤接续然后磨光的过程 ,所以现在综合布线工程中普通选用现成的光纤跳线和尾 纤,而很少进行现场光纤端接连接器 • 光纤连纤连 接器互连连是将两条半固定的光纤纤(尾纤纤)通过过其 上的连连接器与此模块块嵌板(光纤纤配线线架、光纤纤插座)上 的耦合器互连连起来 7.5.2 光纤接续要求 1, 安全操作规程 1)参加光缆施工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 2) 在光纤使用过程中技术人员不得检查其端头 3) 对光纤工作时,必须戴上眼镜和手套,穿上 工作服,或者提供其他的有效方法供技术人员 拣破碎的或零星纤维使用 4) 决不允许观看已通电的光源、光纤及其连接 器 5) 离开工作区之前,所有接触过裸光纤的工作 人员必须立即洗手,并对衣服进行检查7.5.2 光纤接续要求 2、光纤接续的基本要求 (1)光缆终端接头或设备的布置应合理有序,安装位置 需安全稳定,其附近不应有可能损害它的外界设施, 例如热源和易燃物质等 (2)从光缆终端接头引出的尾巴光缆或单芯光缆的光纤 所带的连接器应按设计要求插入光配线架上的连接部 件中暂时不用的连接器可不插接,但应套上塑料帽 ,以保证其不受污染,便于今后连接。

(3)在机架或设备(如光纤接头盒)内,应对光纤和光 纤接头加以保护,光纤接续后应排列整齐、布置合理 ,将光纤接头固定、光纤盘绕方向要一致、松紧适度 、无扭绞受压现象,要有足够的空间和符合规定的曲 率半径其光纤余留长度不应小于1.2m7.5.2 光纤接续要求 2、光纤接续的基本要求 (4)光缆传输系统中的光纤跳线光纤连接器在插入适配 器或耦合器前,应用丙醇酒精棉签擦拭连接器插头和 适配器内部,清洁干净后才能插接,插接必须紧密、 牢固可靠 (5)光纤终端连接处均应设有醒目,其标志内容应正确 无误,清楚完整(如光纤序号和用途等) (6)光缆中的铜导线、金属屏蔽层、金属加强心和金属 铠装层均应按设计要求,采取终端连接和接地,并要 求检查和测试其是否符合标准规定,如有问题必须补 救纠正 7.5.3 光纤连接的损耗 • 光纤连接损耗原因包括光纤本征因素和非 本征因素两类 • 光纤本征因素是指光纤自身因素,它是由 光纤的变化引起的,当两根不同类型的光 纤连接在一起的时候,也会导致本征损耗 • 非本征因素是指接续技术引起的光纤连接 损耗 • 引起光纤连接损耗的主要是非本征因素 非本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端面分离 :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