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学设计《南京长江大桥》(马海燕)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2.51KB
约7页
文档ID:520319526
教学设计《南京长江大桥》(马海燕)_第1页
1/7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小学语文《南京长江大桥》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 □中学2、学科:语文3、课时:二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词音,思考生词意思;(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把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3)利用查阅书籍或上网,初步了解南京长江大桥5、教师课前准备:(1)准备课文朗读的挂图;(2)南京长江大桥的网络图片及视频欣赏;(3)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二、教学课题知识与能力:1、学习、理解课文生字新词:明媚、巍峨、眺望、扁舟、呼啸、天堑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大桥的过程与方法:1、训练学生能正确地、流畅地朗读课文2、学习掌握有顺序仔细观察事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感三、教材分析1、文本分析:《南京长江大桥》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以写景的记叙文为主要内容其中《南京长江大桥》一文,为同学们观察景物,生动地描写景物提供了学习的范例。

课文通过具体介绍南京长江大桥,赞美了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颂扬了我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一幅插图在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大桥描写得生动具体的,并懂得课文第一自然段是用总分法,具体分述的由“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的总述句,写远看大桥,外形雄伟壮丽;接着从三个方面分述了大桥的高大、稳固、又宽又长,向人们展示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图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难以忘怀;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走进正桥和站在大桥上看到的、听到的景象,进一步体会大桥的雄伟与壮观;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通过画面与内容结合的理解,让同学们感受到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气势和巨大作用学生以自学、互学、集体交流和网络及多媒体感知相结合的学法为策略,将文中语言训练、思维训练、表达能力等,通过反复地朗读感知、欣赏影像、观察图片等形式,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通过精心设计有意义的关键问题展开教学,教会聋生思考,达到让聋生理解课文内容,拓展思路的功效2、学情分析:我班12位学生的听力损失都是属于重度聋,经过五年的强化口语训练,尽管语音清晰度参差不齐,但聋生在学习中已养成了乐于表达、敢于表现自我的好习惯;学生的识字和阅读能力已有所加强,能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五年的集体生活,师生、生生之间不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默契,还奠定了较浓厚的感情班级聋生动口、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善于合作学习3、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难点:学习掌握有顺序仔细观察事物的方法四、教学方法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本课的特点,以观察图片为基本,朗读训练为经,内容理解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运用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上而下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充分利用互联网搜索功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最大限度地利用互联网来辅助教学,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环节:导入部分1、教师介绍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著名的江上建筑,请同学们讲讲大桥是什么样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通过欣赏南京大桥的网络图片引出课题百度搜索】 层,“第一层写什么?第二层写什么?”2、理解第一自然段第一层内容及课文中新词语与句子教师提问:“什么时候?谁?来到什么地方?天气怎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3、理解第一自然段第二层内容及课文中新词语与句子。

1)教师提问:大桥在阳光下,显得怎样?(2)理解词与句子:“明媚”、“明媚的阳光下”【百度搜索】 (二)布置作业1、读句子,理解句意,体会比喻句的好处1)正桥连着22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2)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2、读课文,回答问题课文第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讲南京长江大桥的?3、预习课文二、三自。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