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沪教版九上《醉太平》word教案

j****s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2KB
约2页
文档ID:49213644
沪教版九上《醉太平》word教案_第1页
1/2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教学课题醉太平(无名氏)课时1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领会这首曲子质朴、辛辣、明快的特点过程与方法:了解这首元曲的主旨及艺术手法,初步掌握鉴赏散曲小令的能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穷苦人民对黑暗社会现实不满意的心声重点通过阅读分析和对这首曲的历史背景的了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通过对元曲一般特征的把握初步掌握鉴赏散曲小令的能力教学练习设计分层教具德育融透点、渗透点、结合点感受元代穷苦人民对黑暗社会现实不满意的心声.绿色教育结合点学习小令的语言表达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二、朗读课文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三、整体了解这是一首切中时弊的名篇与前面几首散曲相比,《醉太平》在思想内容上具有更强的社会意义,它直接揭发和讽刺了元代的罪恶统治这首曲子,从词牌开始就在痛骂当权者,“醉太平”,罢了,社会矛盾如此尖锐,朝廷还纸醉金迷,难怪元朝 90 年就灭亡了四、课文赏析1、这首小令,如何反映社会秩序混乱、社会腐败?明确:“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具体地阐述了奸佞专权、朝纲不正,导致了社会混乱。

2、这首小令指出当时哪两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明确: “治河”和“变钞” 3、为什么说“治河”和“变钞”是“祸根源”?明确: 元朝末年,朝败,灾害频繁国库也日渐空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还发行新钞“至正宝钞”并大量印制,致使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民不聊生1351 年,元顺帝征调农民和兵士二十余万人治理黄河水患黄河两岸农民本已饱受灾荒之苦,在治河工地上又横遭监工的鞭打,被苛扣口粮,非常愤怒于是,“治河”和“变钞”成为民变的导火线,导致红巾军起义的爆发 4、这首小令,写出老百姓受到哪些压迫和剥削?明确:“官法滥,刑法重”说明百姓受到严酷的政治压迫一个“滥”字说明统治和压迫百姓的法令之多,一个“重”字简明形象地概括了百姓受到的统治压迫之残酷百姓的生活贫困,甚至到了饥不择食,“人吃人”的地步,可见社会伦常已经败坏,社会阶级矛盾尖锐,整个社会动荡不安,随时有崩溃的危险 5、“官法滥,刑法重”的结果怎样?明确: “官法滥,刑法重”导致“黎民怨”,最终“惹”来了“红巾万千”,即农民起义 6、作者在曲末叹道“哀哉可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 作者在曲中写出了元蒙统治下的整个社会面貌,以及人民为了生存,勇敢拿起武器进行革命斗争的原因。

联系全文,“哀哉可怜”这句话不是同情的声音,而是讽刺这个充满着罪恶的社会,呼应了开头“堂堂大元” 7、举例说明这首小令的语言表达的特点明确: 简洁明快,短促自然:如曲中多用三字成句灵活多变,伸缩自如:采用长短句式,口语化、通中小学教育资源站(),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俗化,使曲意诙谐活泼、穷形尽相 铺陈叙事,直接抒情:多借用“赋”的铺陈白描的表达方式,随意增句和增加衬字 四、课堂小结五、课外作业1、整理课堂笔记2、完成“学习建议”课后小结。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