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不同养殖模式龙虎斑鱼苗标粗对比研究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7.97KB
约5页
文档ID:312670229
不同养殖模式龙虎斑鱼苗标粗对比研究_第1页
1/5

    不同养殖模式龙虎斑鱼苗标粗对比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苗种来源与规格 标粗试验的龙虎斑鱼苗采购于海南省乐东县,鱼苗为受精卵孵化开口后第23天,规格为全长2.0cm~2.5 cm,共19.5万尾 2.场地与设施 水泥池,面积12m2,水深85cm~90 cm,池底为锅底形,中间设排污,安装充气石2个/m2 设置微量流水采用自然光,在池顶下方挂设调节光照强度的遮阳网布高位池塘,面积1亩高位池加网箱,是指在标粗鱼苗是前期在高位池塘内设网箱网箱尺寸4m×3m×1m各3组平行水电气供应系统:天然沙层过滤的自然海水4 kw水泵2台电网供电,备用发电机一台2kw 鼓风机1台,备用1台 3.鱼苗投放 鱼苗运至后,将鱼苗袋(200尾/袋)置于池中漂浮15分钟,去除温差接着打开袋口连苗带水倒入小箩筐里,除去原鱼苗袋里的脏水,再连筐带苗移入池中进行药浴,用氟苯尼考3 mg/L连续药浴3 天水泥池投放5000尾,高位池塘和高位池塘加网箱各投放3万尾4.饵料与饲料饵料种类主要有桡足类、大丰年虫,直接购买,置于由50目~60目尼龙筛绢制作并配有供气增氧、微量流水的小网箱里暂养鱼浆用冰鲜海水小杂鱼制作。

人工配合饲料鱼宝牌石斑鱼饲料,按照粒径大小分为0号料~4号料5.投喂 鱼苗入池后,投喂桡足类 2 天,大丰年虫 2天,鱼浆配合活丰年虫3 天,鱼宝0号饲料加鱼浆 4 天,之后完全投喂鱼宝饲料高位池加网箱标粗模式各组在完全投喂鱼宝饲料3 天后解袋放塘养殖各试验组根据鱼苗口径变化逐渐增大饲料粒径投喂至34 天日投喂量占体重10 %,鱼苗体长4cm~7 cm、7cm~10 cm、10 cm以上,其日投喂次数分别为4、3、2次,每次投喂 7 成饱避免强光、强声刺激 6.日常管理溶解氧保持大于6 mg/L龙虎斑残食严重,分筛工作很重要鱼苗2.5cm~5 cm时 1天分筛1次,5cm~8 cm时 2天分筛1次,8cm~11 cm时 4天分筛1次水泥池日吸[来自wWw.LW5U.com]污、排污 3次~4 次鱼苗小于4cm,1天~2天筛1次,4cm~7cm,3天~4天筛1次大于7cm,一周筛1次网箱的处理与水泥池一致,解袋放养后不筛苗二、试验结果 标粗试验从2016年5月11日开始投苗,至2016年6月14日,经过34 天的标粗养殖,各模式生长情况见表1、表2表1 各模式下生长指标指标组别 成活率(%) 平均体重(g) 日均增重(g)高位池塘 42.83±2.32a 12.72±0.17a 0.372c水泥池 61.63±2.93b 12.02±0.11b 0.353±0.001b高位池加网箱 88.17±2.83c 13.23±0.07c 0.383±0.001a注:表中的值为平均数±标准差(n=30),同一列中不具相同字母标记的值表示差异显著(Duncan多重比较,P<0.05)表2 各模式不同全长鱼苗所占数量比(%)全长组别 ≥11cm 11cm~9cm 9cm~7cm ≤7cm水泥池 -b 63.50±1.97c 26.33±1.66c 10.60±0.92c高位池塘 2.33±0.58ab 32.60±4.69b 35.33±0.85b 26.53±1.16b高位池加网箱 5.67±1.15a 81.97±0.85a 12.13±1.21a 2.03±0.15a注:表中的值为平均数±标准差(n=30),同一列中不具相同字母标记的值表示差异显著(Tamhane多重比较,P<0.05;Duncan多重比较,P<0.05)高位池加网箱标粗模式成活率最高,达到近9成,显著高于高位池塘和水泥池;水泥池次之,达到6成;而高位池塘最低,只有4成。

高位池加网箱标粗模式的鱼苗规格更为一致,大小差别较小,全长9cm~11cm鱼苗所占比达到81.97%,7cm~9cm的所占比为12.13%,≤7cm的所占比为2.03%;水泥池次之,全长9cm~11cm的所占比为63.50%,7cm~9cm的所占比为26.33%,≤7cm的所占比为10.60%;而高位池塘大小差别最大,全长9cm~11cm的所占比为32.60%,7cm~9cm的所占比为35.33%,≤7cm的所占比为26.53%三种模式中,平均体重最大的是高位池加网箱模式标粗的育苗,达13.23g,其次是高位池塘的,达12.7[来自wW]2g,水泥池的最小,平均只有12.02g,显著低于以上两模式另外,高位池加网箱模式全长大于11cm的鱼苗均重达13.56g高位池加网箱模式的鱼苗日均增重最大,达0.383g,其次是高位池塘,达0.372g,水泥池平均0.353g,各模式间差异显著三、讨论高位池加网箱模式在提高养殖成活率、标粗鱼苗大小统一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主要原因在于:其一:鱼苗投放前,池塘经过肥水处理,水中存在自然生长的大量饵料生物,在鱼苗投放后的3天~4天有辅佐摄食的作用,也有利于后期水色保护和水质调节。

其二,在鱼苗标粗前期,在池塘中加设网箱可促进鱼苗的摄食,减少病害发生由于加设了网箱,所投喂大丰年虫、桡足类等饵料比未加网箱的要相对集中,摄食效果好;同时,残饵量少也避免了水质恶化另外,网箱的使用也大大减少了鱼苗与底泥里各类的病原菌、底层水的直接接触,减少病害发生其三,在标粗后期,及时将鱼苗释放至池塘养殖中,鱼苗活动范围大,减少鱼苗间相互残杀,也避免了水泥池养殖中因频繁的筛苗所造成的损伤水泥池模式的缺点在于,因养殖面积小,鱼苗相互残杀严重通常避免残杀的主要做法就是频繁筛苗和加大投喂量,但又会造成人为刺激和损伤、水质恶化快,因而水泥池模式标粗鱼苗普遍多发肠炎病、烂身病,死亡率高而高位池塘模式的缺陷在于,没有前期的聚拢投喂环节,直接将鱼苗投放入池内,因池塘面积大,投喂饵料的相对密度不容易把握,导致整体摄食效果不理想,这可能是造成鱼苗大小不一,壮弱参差不齐的原因;另外,直接投放入池塘,没有网箱的保护,前期鱼苗的抵抗能力较弱,受底泥里各类隐含的病菌、水质恶化指标的威胁较大,也可能是造成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