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20kV变电站场地触电演练方案完美版

布鲁****店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4.32KB
约8页
文档ID:166113524
220kV变电站场地触电演练方案完美版_第1页
1/8

触电演练方案 一、时间: 2010年 11 月 12 日 二、地点:德阳城南220kV 变电站场地 三、目的:为了提高员工反应速度和应急时应变能力使员工熟练掌 握接报警和触电自救技能以及和其它部门的协调配合能力,确保城南 站用电安全 四、原则:在配电设施完好的情况下意外触电,及时解脱电源,使各 人明确自己的职责,加强自救意识 五、实际分工: 工程项目部是事故报告、 现场指挥的指定机构, 现场指挥接到报 告后及时向应急总指挥报告, 并立即组织施工现场救援工作需要社 会救援的应同时向社会救援机构联系、报告 现场报告联系人:第一联系人项目经理:谢文春、饶凌 第二联系人项目部安全员:张黎黎、李凌 六、触电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程序 1、事故发生初期 发生触电事故后, 发生事故的施工现场应停止一切作业,由作业 点施工负责人及时向事故现场指挥如实汇报情况,现场指挥根据事故 状况和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启动项目部二级应急预案,同时将情况向公 司应急反应组织报告, 公司应急反应总指挥根据现场情况状态和严重 程度,确定是否启动公司一级应急预案预案启动后,现场指挥立即 组织现场伤员营救组马上进入急救程序保卫协调组和后勤供应组在 现场指挥的统一指挥下进行作业。

2、触电受伤人员情况判断 电流通过人体称为触电,触电情况有三种:单相触电,两相触电 和跨步电压触电 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击和电伤两种情况电击是指 电流通过人体造成人体内部器官的伤害,使人出现痉挛、 窒息、心颤、 心跳骤停,甚至造成死亡;电伤则是指电对人体外部造成局部伤害, 如电烧伤、电烙印和皮肤金属化 3、现场急救具体方法 3.1 迅速解脱电源 发生触电事故时, 切不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首先要马上切断 电源,使病人脱离电流损害的状态,这是能否抢救成功的首要因素, 因为触电时间越长, 对人体损害越严重 为了保护病人必须马上切断 电源其次,当病人触电时,身上有电流通过,已成为带电体,对救 护者是一个严重威胁,如不注意安全,同样会使抢救者触电所以, 必须先使病人脱离电源后, 方可实施抢救 使病人脱离电源的方法有 很多种,事故时根据现场情况不同分别采用如下: 出事附近有电源开关和电源插头时,可立即将闸刀打开, 将插 头拨掉,以切断电源但普通的电灯开关(如拉线开关)只能关断一 根线,有时不一定关断的是相线,所以不能认为是关断了电源 当有电的电线触及人体引起触时且不能采用其他方法脱离电 源时,可用绝缘的物体(如干木棒、干竹杆、手套等)将电线移掉, 使病人脱离电源。

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 (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 木柄斧头以及 锄头等)切断电源 向属地供电部门请求关闭电源 总之,在现场可因地制宜, 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快速切断电源, 解脱电源时,有两个问题需注意: 决不可再误伤他人,将事故扩大 人体的肌肉不再受到电流的刺激,会立即放松,病人可自行摔倒,造 成二次伤害(如颅底骨折) ,特别在高空时更是危险所以脱离电源 需有相应的措施配合,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3.2 简单诊断伤情 解脱电源后,病人往往处于昏迷状态,情况不明,只有明确的诊 断,才能及时正确地进行急救 故应尽快对心跳和呼吸的情况作一判 断,看看是否处于“假死”状态,处于“假死”状态的病人,因全身 各组织处于严重缺氧的状态, 情况十分危险, 故不能用一套完整的常 规方法进行系统检查只能用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判断一下,看看 是否“假死”及“假死”的类型,这就达到了简单诊断的目的 其具体方法如下: 将脱离电源后的病人迅速移至比较通风、干燥 的地方,使其仰卧,将上衣与裤带放松 观察一下有否呼吸存在, 当有呼吸时, 我们可看到胸廊和腹部 的肌肉随呼吸上下运动 用手放在鼻孔处,呼吸时可感到气体的流动 相反,无上述现象,则是呼吸已停止。

摸一摸颈部的动脉和腹股沟处的股动脉,有没有搏动, 因为当 有心跳时,一定有脉搏颈动脉和股动脉都是大动脉,位置表浅,所 以很容易感觉到它们的搏动, 因此常常作为是否有心跳的依据 另外, 在心前区也可听一听是否有心声,有心声则有心跳 看一看瞳孔是否扩大 如果瞳孔扩大说明了大脑组织细胞严重 缺氧,人体也就处于“假死”状态通过以上简单的检查,我们即可 判断病人是否处于“假死”状态并依据“假死”的分类标准,可知 其属于“假死”的类型这样,我们在抢救时便可有的放矢,对症治 疗 3.3 现场抢救处理方法 经过简单诊断后的病人,一般可按下述情况分别处理: 病人神志清醒,但感乏力、头昏、心悸、出冷汗,甚至有恶心 或呕吐此类病人应就地安静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加快恢复;情况 严重时,小心送往医疗部门,请医护人员检查治疗 病人呼吸、心跳尚在,但神志昏迷此时应将病人仰卧,周围 的空气要流通,并注意保暖除了要严密地观察外,还要作好人工呼 吸和心脏挤压的准备工作, 并立即通知医疗部门或用担架将病人送往 医院在去医院的途中,要注意观察病人是否突然出现“假死”现 象,如有假死,应立即抢救 如经检查后,病人处于假死状态,则应立即针对不同类型的 “假死”进行对症处理。

心跳停止的, 则用体外人工心脏挤压法来维 持血液循环;如呼吸停止,则用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法来维持气体交换 呼吸、心跳全部停止时, 则需同时进行体外心脏挤压法和口对口人工 呼吸法,同时向医院告急求救 3.4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的操作方法如下: 将病人仰卧,解开衣领,松开紧身衣着,放松裤带,以免影响 呼吸时胸廓的自然扩张然后将病人的头偏向一边,张开其嘴,用手 指清除口内中的假牙、血块和呕吐物,使呼吸道畅通 抢救者在病人的一边, 以近其头部的一手紧捏病人的鼻子(避 免漏气) ,并将手掌外缘压住其额部,另一只手托在病人的颈后,将 颈部上抬,使其头部充分后仰,以解除舌下坠所至的呼吸道梗阻 急救者先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嘴紧贴病人的嘴或鼻孔大口吹 气,同时观察胸部是否隆起,以确定吹气是否有效和适度 吹气停止后, 急救者头稍侧转,并立即放松捏紧鼻孔的手,让 气体从病人的肺部排出,此时应注意胸部复原的情况,倾听呼气声, 观察有无呼吸道梗阻 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12 次,即每 5 秒吹一次 注意事项: 口对口吹气的压力需掌握好,刚开始时可略大一点, 频率稍快 一些,经 1020 次后可逐步减小压力,维持胸部轻度升起即可。

对 幼儿吹气时,不能捏紧鼻孔,应让其自然漏气,为了防止压力过高, 急救者仅用颊部力量即可 吹气时间宜短,约占一次呼吸周期的三分之一, 但也不能过短, 否则影响通气效果 如遇到牙关紧闭者, 可采用口对鼻吹气, 方法与口对口基本相 同此时可将病人嘴唇紧闭,急救者对准鼻孔吹气,吹气时压力应稍 大,时间也应稍长,以利气体进入肺内 3.5 体外心脏挤压法 体外心脏挤压是指有节律地以手对心脏挤压,用人工的方法代替 心脏的自然收缩,从而达到维持血液循环的目的,此法简单易学,效 果好,不需设备,易于普及推广操作方法如下: 使病人仰卧于硬板上或地上,以保证挤压效果 抢救者跪跨在病人的腰部 抢救者以一手掌根部按于病人胸下二分之一处,即中指指尖对 准其颈部凹陷的下缘,当胸一手掌,另一手压在该手的手背上,肘关 节伸直依靠体重和臂,肩部肌肉的力量,垂直用力,向脊柱方向压 迫胸骨下段,使胸骨下段与其相连的肋骨下陷34 公分,间接压迫 心脏,使心脏内血液搏出 挤压后突然放松(要注意掌根不能离开胸壁),依靠胸廓的弹 性使胸复位,此时,心脏舒张,大静脉的血液回流到心脏 按照上述步骤,连续操作每分钟需进行60 次,即每秒一次。

注意事项: 挤压时位置要正确, 一定要在胸骨下二分之一处的压区内,接 触胸骨应只限于手掌根部,帮手掌不能平放,手指向上与肋保持一 定的距离用力一定要垂直,并要有节奏,有冲击性对小儿只能用 一个手掌根部即可 挤压的时间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同为提高效 果,应增加挤压频率,最好能达每分钟100次 有时病人心跳、 呼吸全停止,而急救者只有一人时,也必须同 时进行心脏挤压及口对口人工呼吸此时可先吹两次气, 立即进行挤 压五次,然后再吹两口气,再挤压,反复交替进行,不能停止 3.6 电灼伤与其他伤的处理 高压触电时接触处可造成十分广泛严重的烧伤,往往深达骨骼, 处理较复杂,现场抢救时,要用洁净的纱布或纸类进行包扎,减少污 染,有利于今后的治疗其他的伤如脑震荡、骨折等,应参照外伤急 救的情况,作相应处理 3.7 快速平稳地送医院救治 出现“假死”时在抢救过程中,任何时刻抢救工作不能中止,即 便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必须继续进行抢救,必须要边救边送,直到 心跳、呼吸恢复 七、演练组成 触电急救演练人员名单 总指挥:邓鹏 现场指挥:谢文春 急救人员:李凌、张黎黎 警卫班:李玉华 疏散班:黄威 救护班:肖尧 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但古人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

多了一次失败,就多了一次教训;多了一次挫折,就多了一次经验没有失败和挫折的人,是永远不会成功 的快乐学习并不是说一味的笑,而是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快乐方式把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大脑里因为快乐学习是没有什么大的压力的,人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会表现得更好青春的执迷和 坚持会撑起你的整个世界,愿你做自己生命中的船长,在属于你的海洋中一帆风顺,珍惜生命并感受生活的真谛!老师知道你的字可以写得更漂亮一些的,对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 千虑,必有一得,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学习,就要有灵魂,有精神和有热情,它们支持着你的全部!灵魂,认识到自我存在,认识到你该做的是什么;精神,让你不倒下,让你坚强,让你不 畏困难强敌;热情,就是时刻提醒你,终点就在不远方,只要努力便会成功的声音,他是灵魂与精神的养料,它是力量的源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