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 第18卷 第1期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hina’s Borderland History and Geography StudiesMar12008 Vol118 No11辽金与高丽的 “保州” 交涉赵永春 玄 花辽圣宗以高丽称臣纳贡以及与宋断绝外交关系为条件,将 “鸭绿江东数百里地” 赐给高丽,高丽在其地建 “六城” 等后来,因为高丽没有遵守自己的承诺,辽朝又出兵收取江东六城,并在辽朝控制的鸭绿江东南岸修筑 “保州”(今朝鲜平安北道义州) ,作为进攻和控制高丽的军事重镇战后,高丽屡次请求毁弃保州并进一步请求 “收回” 保州,辽朝始终未允金朝建立以后,高丽仍请求 “收回” 保州,后经双方反复交涉,金朝仍以高丽称臣为条件,将 “保州” 之地赐给高丽从辽、 金与高丽的 “保州” 交涉中可以看出,辽、 金注重 “仁义” 外交,在土地和名分的问题上,更加重视名分;高丽注重 “智者” 外交,在土地和名分的问题上,更加重视土地等实际利益,并最终获得了实惠关键词 辽朝 金朝 高丽 保州 交涉作者赵永春,1953年生,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玄花,1980年生,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民族关系史博士研究生。
地址: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邮编130012保州” 是辽朝(契丹)准备第三次进攻高丽之时在辽朝控制的鸭绿江下游东南岸修筑的一座州城,位于今朝鲜平安北道义州一带战后,高丽曾屡次请求毁弃保州并进而请求 “收回” 保州 “保州” 问题逐步成为高丽与辽朝乃至以后的金朝交涉的重要问题,直接影响辽金与高丽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弄清楚辽、 金与高丽的 “保州” 交涉问题,对于认识辽、 金东北边疆形 势以及辽、 金与高丽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学界对此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时至今日,尚未见专文讨论,惟有日人三上次男的 《金初与高丽的关系》(《历史学研究》1939年9卷4号)以及国人魏志江的 《辽金与高丽关系考》(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年版)、《中韩关系史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等论著对此问题有所论述,但由于他们都是以论述辽、 金与高丽关系甚至整个中韩关系为主,对辽、 金与高丽 “保州” 交涉问题的论述尚显得有些薄弱,无论是有关史实还是观点,都有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必要因此,我们不避浅陋,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辽、 金与高丽的 “保州” 交涉问题做一系统考论。
不正 确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一、 辽朝与高丽的 “保州” 交涉11 辽朝赐给高丽 “鸭绿江东数百里” 土地唐朝后期,随着中央政权对地方控制的减弱,地方藩镇势力和民族割据势力乘势兴起,并 纷纷自行建立政权916年,耶律阿保机正式建立契丹政权918年,生活在新罗境内的王建,—18—也乘机起事建立了高丽政权 王建在正式建立高丽政权之前,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有意与契丹交好,曾于辽太祖九年(915)十月,派遣使者赴契丹,向辽太祖进献 “宝剑” ①又在他建立高丽政权的那一年(辽神册三年,918年) ,派遣使者向契丹进贡②那时,耶律阿保机也愿意与高丽交好,曾于神册七年(922)派遣使者赴高丽 “遗橐驼、 马及毡” 等,与高丽建立了平等的外交往来关系③然而,契丹与高丽的这种外交往来关系并没有保持多久,很快即为双方的领土争夺所打破 原来,唐朝君臣一直认为高句丽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家玄菟郡耳!魏、 晋已前,近在提 封之内”,④遂于唐总章元年(668)出兵灭亡了高句丽(此时高句丽已改称高丽) ,将原来高句 丽政权所辖地区全部变成唐朝直接管辖地区随后,新罗乘渤海政权建立、 唐朝对原高句丽之 地控制减弱之机,出兵攻取百济及原高句丽部分地区,“置尚、 良、 康、 熊、 全、 武、 汉、 朔、 溟九州” 。
⑤到了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新罗圣德王三十四年,735年) ,唐玄宗又 “敕赐” 新罗 “江 (今大同江)以南地”,⑥于是,唐朝与新罗始以江流域为分界线渤海政权建立以后,“南边以泥河(龙兴江)为界为(与)新罗接壤南边西部的边界,随着安东都护府从平壤撤离,唐王朝 在大同江流域及其以北势力的削弱,渤海一度将势力伸入大同江流域的一部分地区”,⑦即渤 海与新罗的分界基本保持在大同江流域至龙兴江流域辽太祖天赞五年(926) ,契丹出兵灭掉渤海,将原来渤海控制地区纳入辽政权直接管辖范 围,这对于正在积极进行领土扩张的高丽来说,大为不利,因此,高丽对契丹灭亡渤海大为不 满,两国关系迅速恶化据 《高丽史》 记载,高丽太祖二十五年(942)“契丹遣使来遗橐驼五十 匹王(高丽太祖王建)以契丹尝与渤海连和,忽生疑贰,背盟殄灭,此甚无道,不足远结为邻 遂绝交聘,流其使三十人于海岛,系橐驼万夫桥下,皆饿死”,⑧公开与契丹绝交同时,高丽大量招诱渤海遗民,且遣使后晋,试图与后晋联合共同夹击契丹,以便顺利向北扩张领土到 了辽太宗耶律德光时期为了削弱耶律倍的势力,将渤海遗民(东丹国民)大量内迁,辽朝对原渤 海地区特别是对朝鲜半岛北部女真地区控制减弱,高丽开始出兵与辽朝控制下的女真人展开 对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的争夺。
高丽为了在领土扩张斗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在北宋政权建立之 后,频繁与北宋交往,试图与北宋建立联盟,以便共制契丹,实现其北扩的目的面对高丽的公开绝交、 流放契丹使者、 大量招诱渤海遗民、 与宋建立 “友好” 联盟以及不断 向北扩张领土等,契丹曾一度十分震怒,但那时由于辽太宗耶律德光正忙于经略中原,后继者 世宗、 穆宗和景宗时代,不但内乱不断,而且还要应付后周和北宋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等地的 北伐,无暇东顾,只好对高丽的北扩采取姑息态度,未能对高丽用兵 统和元年(983) ,辽圣宗即位,在辽穆宗和景宗时期挫败后周和北宋的北伐、 内部趋于稳定—28—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8年第1期① ②③ ④ ⑤ ⑥ ⑦ ⑧ 《高丽史》 卷2《太祖世家》 王承礼:《渤海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5页《三国史记》 卷8《新罗本纪》 《新唐书》 卷220《百济传》 《旧唐书》 卷199上 《高丽传》 参见 《高丽史》 卷1《太祖世家一》 《辽史》 卷1《太祖纪上》 记载:神册三年二月,“晋、 吴越、 渤海、 高丽、 回鹘、 阻卜、 党项及幽、 镇、 定、 魏、 潞等州各遣使来贡” 参见 《辽史》 卷1《太祖纪上》 。
的形势下,开始有意对高丽用兵,以遏止高丽的北进据 《辽史》 记载,辽统和元年(983)十月, “上将征高丽,亲阅东京留守耶律末只所总兵马”;统和三年(985)七月,“诏诸道缮甲兵,以备东 征高丽”,八月 “以辽泽(辽河)沮洳,罢征高丽” ①其实,辽圣宗以辽河泥泞不通 “罢征高丽”,不过是个借口,因为那时宋朝正想利用辽圣宗幼小继位、 其母萧太后控制朝政之时的所谓 “主 少国疑” 之机,大举北伐,以收复燕云十六州等地,辽圣宗完全是为了避免发动征伐高丽战争之后所形成的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才下诏 “罢征高丽” 据 《高丽史》 记载,高丽成宗五年(辽统 和四年,986年) ,契丹遣厥烈来请和,②也说明这一问题正由于辽圣宗主动派遣使者赴高丽请和,宋朝遣使请求高丽出兵联合进攻契丹的愿望才没有最后实现 辽圣宗在挫败了北宋雍熙三年(986)的 “雍熙北伐” 以后,开始着手解决高丽北进的问题统和十年(992) ,辽圣宗以东京留守萧恒德(字逊宁)为主帅,大举征伐高丽萧恒德率领80万大军,越过鸭绿江,直取高丽的蓬山郡(今朝鲜龟城西) ,声称 “大朝(指辽朝)既已奄有高勾(句)丽旧地,今尔国侵夺疆界,是以来讨” 。
说明,那时的辽朝已经将原渤海占有的高句丽领 土视为自己的领土,认为高丽北进收取原高句丽的部分领土是对辽朝领土的侵犯,因此率兵来攻高丽听说辽朝大举来攻,十分害怕,甚至有人主张 “割西京(今朝鲜平壤)以北与之,自黄州(今朝鲜黄海北道黄州,位于大同江下游)至岭(即慈悲岭,在今朝鲜黄海北道黄州的凤山至瑞兴之间)画为封疆”,意欲将黄州至岭以北领土全部遗弃契丹,高丽中军使徐熙不同意,说:“自契丹东京(今辽宁辽阳)至我安北府(治所在今朝鲜平安南道安州,位于大同江中游)数百里之地,皆为生女真所据光宗取之,筑嘉州(今朝鲜平安北道博川一带)、 松城(不详,当在嘉州 附近)等城,今契丹之来,其志不过取北(此)二城,其声言取高勾丽旧地者,实恐我也” 认为契丹此次进攻高丽主要是为了收复被高丽攻占的女真之地,并不是要全面收复高句丽旧地,因 此,徐熙反对割地逃跑,建议出兵迎战,并亲至辽营与萧恒德谈判萧恒德说:“汝国兴新罗地,高勾丽之地我所有也,而汝侵蚀之,又与我连壤而越海事宋,故有今日之师若割地以献而修 朝聘,可无事矣 ” 萧恒德在这里明确指出:第一,高丽是新罗的继承者,不是高句丽的继承者,只能占有新罗之地,原高句丽之地为渤海所继承,辽朝灭亡渤海,理应从渤海手中接管原来的 高句丽之地。
第二,高丽既然与契丹接壤,就应该和契丹建立友好关系,可高丽不但不与契丹建立友好关系,相反越海事宋,意欲与宋联合夹攻契丹,是对契丹不友好的表现因此,契丹特 发大兵来攻萧恒德表示,如果高丽退出所 “侵蚀” 的原高句丽之地,与宋朝断交,遣使向契丹“朝聘”,契丹即可退兵徐熙听了萧恒德的话,回答说:“非也我国即高勾丽之旧也,故号高 丽,都平壤,若论地界,上国之东京(今辽宁辽阳)皆在我境,何得谓之侵蚀乎?且鸭绿江内外亦我境内,今女真盗据其间,顽黠变诈,道途梗涩甚于涉海朝聘之不通,女真之故也若令逐女 真还我旧地,筑城堡通道路,则敢不修聘” ③高丽虽然兴起于新罗之地,但其并不以继承新罗之地为满足,还想继承原高句丽之地,因此自己是高句丽的继承者,其意不外是为进取原高句丽之地寻找借口徐熙正是按照这样一种继承理论进行推论,认为不仅朝鲜半岛北部原高句丽之地应该归属于高丽,就是包括东京(今辽宁辽阳)在内的鸭绿江以北地区原高句丽之地也 应该归属于高丽徐熙这样说,不过是打着高句丽继承者的旗号,为本国争取利益而漫天要—38—辽金与高丽的 “保州” 交涉① ② ③ 《高丽史》 卷94《徐熙传》 参见 《高丽史》 卷3《成宗世家》 。
《辽史》 卷10《圣宗纪一》 价,实际上,他并没有索取包括东京在内的鸭绿江以北地区原高句丽之地的打算,只是说女真 人生活的 “鸭绿江内外” 都是高丽 “旧地”,并说,高丽没有及时向契丹 “修聘”,就是由于女真的 阻隔,如果能够驱逐女真,将鸭绿江东之地交给高丽,高丽就会向契丹称臣纳贡显然,这是徐 熙在和萧恒德谈判时所提出的最高要价 由于这时契丹正在经营中原,与宋朝争夺燕云十六州的斗争还没有结束,急欲拆散宋朝与高丽的联盟,于是,萧恒德便在高丽愿意向辽朝称臣纳贡并与宋朝断交的前提下,答应将 “鸭绿 江东数百里地” 赐给高丽,与高丽达成了和议,撤兵北返 统和十一年(993) ,高丽成宗 “遣朴良柔奉表请罪”,辽圣宗按照盟约规定,“诏取女直鸭绿 江东数百里地赐之” ①随后,辽圣宗派遣使者,正式册封高丽成宗王治为 “高丽国王”,高丽开始使用契丹统和年号,正式向契丹称臣纳贡,同时断绝了同北宋的宗藩关系,高丽由 “事宋” 改为 “事辽” 其西北地区的势力也推进至清川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21 辽朝修筑 “保州” 辽朝赐高丽 “鸭绿江东数百里地” 是有条件的,一是高丽必须向契丹称臣纳贡,二是高丽必 须与宋朝断绝关系。
高丽在与契丹签订盟约得到 “鸭绿江东数百里” 土地之后,并没有完全履 行自己的承诺首先,高丽与契丹签订盟约之后,确曾一度按照盟约的要求,与宋朝断绝了关系,可很快又与宋朝秘密往来,遣使如宋,“自陈国人思慕华风,为契丹劫制之状”,②“仍请归 附如旧”,③请求像以前一样与宋朝建立宗藩关系其次,高丽虽然与契丹签订了盟约,但对 契丹并不信任,他们在得到 “鸭绿江东数百里” 赐地之后,即率兵驱逐女真,修建了兴化(今朝鲜 义州西南)、 铁州(今朝鲜铁山)、 通州(今朝鲜宣川西北东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