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唐诗的成语归纳我国唐诗光华四溢,异彩纷呈,脍炙人口的名篇名句很多,同时深深影响了我国的民族语言有很多成语即语出名诗,流传千古;有的保留了原来的诗意,有的产生了后起意,有的感情 色彩以及应用范围发生了变化请根据语意以及出处在后面填写这些成语1. 语出卢纶的《赋得彭祖楼送杨宗德归徐州牧》:“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 原 来是指窗户轩敞;后来多用作形容为人处世手腕圆滑,面面俱到2. 语出沈佺期的《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诗》:“宝马香车清渭滨,红桃绿柳禊堂春 指代骏马与美车,形容车马之美3. 语出杜甫的《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形容人 极为聪明4. 语出元稹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比喻人见过大世面, 眼界很高5. 语出崔颢的《江畔老人愁》:“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轮含义是出则为 将,入则为相;指文武兼备的人物6. 语出白居易的《晚春闲居》:“宿醒寂寞眠初起,春意阑珊日又斜含义是大好的 春光快要完了7. 语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向权 贵低头哈腰,讨好谄笑;形容卑躬屈膝的样子8. 语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比喻慈母对儿女的养育之 恩9. 语出杜甫的《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形容文章气势宏伟, 在当时无人能比10. 语出杜甫的《哀江头》:“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形容女子的眼睛明 亮,牙齿洁白,容貌美丽11. 语出张祜《集灵台》:“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形容妇女妆饰素雅12. 语出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因用来指代十三四岁的 少女13. 语出李白的《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又蹙如惊电意思是笔一挥动, 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后多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14. 语出杜甫的《可叹》:“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意思是说天上的白云 像白衣裳,顷刻之间又变得像黑狗后比喻世事变化无常15 .语出李商隐的《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原指碧绿的海,蔚 蓝的天;后来用以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16.语出杜甫的《丹青引》:“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本来是说作画之前 的苦心构思;后来形容苦费心思于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或事业17 .语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原来是指思念 远方的妻子,渴望夫妻团聚;后来泛指亲友聚会交谈。
18.语出崔颢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原来是感叹时空 流逝的感慨;后来用来比喻人或事物下落不明19语出杜甫的《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腥时雨打稀愿指脆弱的花木被 风雨摧残;后多用来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20. 语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 玉壶”就是诗人的形象,诗人的化身原比喻指自己的心地纯洁,一尘不染,表示决不因遭到贬 斥而改变志节;后来也比喻性情淡薄,不热衷功名21. 语出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以前用此成语指称进 士及第;现多用来人做事如意,兴奋踊跃22. 语出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原 形容诗人豪爽的饮酒兴致,现形容为人旷达23. 语出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形容男女儿童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又有成语“两小无猜”24语出杜甫的《贫交行》:“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现比喻人耍手段、 弄权术,反复无常25 .语出元稹《放言》:“酒熟脯糟学渔夫,饭来饭来张口似神鸦指吃现成饭,形容 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26 .语出韩愈《符读书城南》:“飞黄腾达去,不能顾蟾蜍比喻一些人的地位提升得很快现多用于贬义27 .语出白居易的《归田》:“况吾行欲老,瞥若风前烛比喻人已经到了老年,寿命不长了28.语出杨敬之《赠项斯》:“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比喻到处说某人或某事的好处29 .语出杜甫的《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意思是杨家权重位 高,有权的人,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你千万不要走近前去,以免惹得丞相发怒生气现在这个成 语用来比喻权势气焰之盛30.语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原是指箜篌的声 音高亢激昂,出人意料,造成一种难以形容的奇境后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八面玲珑 宝马香车冰雪聪明 曾经沧海 出将入相 春意阑珊 摧眉折腰 寸草春晖 笔扫千军 明眸皓齿 淡扫娥眉 豆蔻年华 笔走龙蛇 白云苍狗 碧海青天春风得意貂裘换酒青梅竹马翻云覆雨 饭来张口飞黄腾达 风烛残年逢人说项炙手可热古今第一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 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 丹霞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 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 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这是由清代名士孙髯翁为昆明大观楼所题写的长联,垂挂于大观楼临水一面的门柱两侧,号 称“古今第一长联”孙髯,字髯翁,号颐庵,昆明人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 80余岁自幼聪颖,才气超群,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晚年又自号“咒蛟老人”在文禁森 严的雍乾之际,把感慨融铸于一百八十字大观楼长联中,一时轰动诗坛,是我国楹联文库中的一 颗明珠上联写滇池风物,似一篇滇池游记;下联记云南历史,似一篇读史随笔寓情于景,情 景交隔,气势磅礴,浑然一体,堪称千古佳作上联突出一个“喜”字,喜溢四方,绘出了一幅颇富滇池风物特色的风景画作者登临楼上, 首先写眼前那茫茫空阔无边的滇海,写作者敞开衣襟、推开头巾观海的高兴劲接着写大观楼四 面的景观:东边的金马山如奔驰的神骏,西边的碧鸡山如翱翔的凤凰,北边的蛇山如蠕动的长蛇, 南边的鹤山如展翼的白鹤凭楼四望之后,又回到眼前那浩瀚的滇池里,那一处处螃蟹和海螺状 的岛屿边缘,点缀着如少女鬟髻鬓发般摇曳多姿的杨柳;那一簇簇水草和瑟瑟的芦苇,似禽鸟那 五彩缤纷的羽毛点缀着水中的云天和红霞。
前面,作者在观看滇池和四周的群山后,曾发出文人 学者们,何不选择这名胜地的高楼登临欣赏一番的感慨这里,作者在描绘了眼前池中的胜景后, 再次由己及彼,概叹:不要辜负了美好的胜景吧一一那四周飘香的稻谷,那波光万顷的浪涛,那 六月盛夏的荷花,那三月春风中的杨柳作者通过写景抒情,那心旷神怡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下联勾勒云南的历史,重在一个“叹”字上下功夫作者追根溯源,道出了历史发展变化的 必然规律,展示出了一幅颇耐人玩味的历史画卷作者乘兴看够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立即联想起 云南风云变幻的历史,发出了无限的感慨一一千古的英雄豪杰们,都随滚滚的历史长河悄然地流 去了:那雄视一代的汉武帝,为了打开西南通途,曾在长安凿昆明池,训练水军;大唐皇帝曾册 封南诏,立铁柱刻颂功德;宋太祖竟手挥玉斧,划疆立界,让大理自治;元世祖忽必烈走甘肃经 四川,占云南灭大理,招降吐蕃,继伐中原这一系列宏伟壮观的景象,费尽了英雄们的移山心 力,然而,这一切犹如彩楼帘外萦绕的朝云,不等珠帘卷起,便在萧萧的暮雨中消失了那些纪 颂功德的词句,都随着那断碣残碑埋没在夕阳和农家的炊烟里留给我们的只是寺庙里传来的 钟声,江岸边点点的渔家灯火天上南飞的两行秋雁,还有那睡在山林间文人雅士醒后的一身清 霜。
这怎能不令人为之感叹!长联抒情叙事,层次分明,情景交融;对仗工整,字句洗炼;内涵美质,外溢华彩,意境高 妙,气势非凡是对联史上不朽的杰作,影响甚巨大观楼长联是诗、是画、是历史的镜子,它 揭示了封建王朝必然衰亡的历史命运,这种远见卓识,隐寓于联中的字里行间正因如此,该联 在历史上曾多次被篡改更换,但始终没有消失,反而更加重了其在对联史上的位置。